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历史沿革
感冒病名首见于南宋•王硕《易简方》,后北宋•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伤风方中记载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浊稠粘”,但此“感冒”指感受之意。时行感冒病名首见于林珮琴《类证治裁》。感冒一词作为病名应用,首见于明•吴昆《医方考》“外感风寒,俗称感冒。感冒者,受邪深浅之名也。”虽感冒之病名出现较晚,但早在《黄帝内经》就对感冒的证候表现具有一定认识,并指出感冒主要由外感风邪引起,《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风论》:“风之伤人,或为寒热。”时至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提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者,名为中风。”创以桂枝汤、麻黄汤,为感冒辨证论治夯实基础。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倡“时行之邪”致病之说,“时行病者,春时应暖而反寒,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二生,病者多相染易。”对外感风热的成因和临床特征有一定认识。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以六经分治感冒,虽目前应用较少,但其伤风的病名仍沿用至今。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寒二》“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言感冒病位于肺,治以“辛温”“辛凉”之大法。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的发展,不少医家强化了本病与感受时行之气的关系,同时对虚人感冒提出了扶正达邪的治则。清•林珮琴《类证治裁》“惟其人卫气有疏密,感冒有深浅,故见症有轻重。”清•龚廷贤《万病回春》提出风寒感冒之说,治疗宜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