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络病临床辨治之基石
时至东汉末年,时事动荡,战火纷飞,疫疠风行,民不聊生,但正是这样的逆境下,中医临床辨治方面得到了极大发展,诞生了董奉、华佗、张机等诸多医家。络脉学说,作为中医学重要理论分支之一,在辨证、治疗方面也愈发成熟。《伤寒杂病论》承载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理念,作为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在“理法方药”诸多方面,对于络病病因、病机,尤其是络病证治方面的影响意义深远。该书承《内经》《难经》理论,对于络病临床症状的认识逐渐加深,并首开络病治疗用药之先河,首次提出“病络”一词,首行“虫蚁搜剔”“辛温通络”“行气活血”通络之法,并创立行气活血通络之“旋覆花汤”——被誉为治络病之祖方。
一、补充络病临床证候
张仲景在熟谙络病病因、病机的同时,通过临床观察,深刻了解到络脉病变的诸多临床表现,进而为辨证、遣方用药提供更多证候学依据。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对于邪阻络脉,气血运行欠畅,络脉痹阻而致肌肤麻木不仁的病证有如下描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又如《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对于瘀血痰饮日久胶着,气机郁结,聚而不散,固于络脉,日久形成包块之癥瘕病,叙述道“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
二、完善通络治法与方药
在继承《内经》“通络”思想的同时,张仲景举一反三,将通络之法扩展、补充,把握络病之“气血”“痰瘀”等不同,创立“旋覆花汤”“大黄 虫丸”“鳖甲煎丸”等方剂,为后世“通络法”的使用导以方向、指以明灯。
1.虫蚁搜剔通络法
“大黄 虫丸”与“鳖甲煎丸”作为仲景运用虫药搜剔的代表方剂,对后世影响深远。《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叶天士认为:“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临证指南医案》),因五劳七伤致正气不足,气不行血,日久血行不畅,而生瘀血。方中以大黄、干漆、桃仁活血化瘀,并配以血肉有情、蠕动噉血之 虫、水蛭、虻虫、蛴螬透上行下,搜表剔里而通络、行死血,配以芍药、地黄润其血之干。《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载有鳖甲煎丸治疗疟病日久,夹血结痰之癥瘕证。方中重用鳖甲,辅以蜣螂、蜂窠、鼠妇,可见络病治疗与一般攻积除坚不同,化瘀通络过程中更应缜密思考,切不可妄通而不畏正。
2.行气活血通络法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曰“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肝者,应于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瘀滞络阻,着而不行则见肝着病。因肝脉络胁布胸,因而见胸胁痞闷,郁而不舒,甚或胀痛、刺痛,患者喜热饮或以手按揉捶打胸部,仲景施以旋覆花汤。方中旋覆花味微咸且性温,善通络而行气散结降逆,使气得顺、血得走、络得通。
3.辛温化痰通络法
辛温药物通络在《伤寒杂病论》中多有体现,但尤在治疗痰湿阻络方面值得一提,其代表方剂为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部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痰饮停胸,络脉痹阻,方中多用辛温发散之品,温者能散胸中之阴寒,辛者能化上焦之痰浊、宣胸中之阳气,实乃化痰畅络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