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现状与研究方向
第一节 整体医学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现状的思考
手术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对人类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不是首选,万不得已而为之,尤其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个病,本来就不是急危重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现状令人深思:
为什么大批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在排队,翘首以待“髋关节人工置换术”?
为什么手术专家对各种术式的疗效又产生质疑?
为什么诸多的非手术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散在民间的“名不见经传”的所谓“土办法”就能“偶尔”治好一些患者,并且远期疗效非常好?
为什么有的学者高呼“刀下留人”,却没有任何反应?
这些到底是谁造成的?
当前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以多元化的开放性手术为主,常采用的比如:髋关节囊内减压术、股骨头髓内减压术、干细胞移植术、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钽棒植入术、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等,所谓的微创保髋术,归根到底,还是以切开皮肉,到达股骨头进行对坏死骨的治疗,总之,都是针对骨头的治疗。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疾虽久,尤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个“术”是仁心之仁术,而非开刀之术。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疗效都不尽如人意,疗效不好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真正致病因素和病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找出真正的原因。某些“土办法”,治愈顽疾,效果好,说明该疗法触及到了真正的致病因素。基于中西医对疾病谱认识的现状,把患者导向所谓“高科技”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向,这就是医学的缺憾。民间的“土办法”在业界内非主流的“偶尔”治愈,因为名不见经传,人微言轻。如何让手术室外的长队,转移到非手术的所谓“土办法”的门外,让“偶尔”治愈变成大批的治愈,这也是世人的殷切期待。要达到此目的就要解决以下问题:
1.走出研究方向的误区
因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所以不能只对着股骨头来研究,而是要从生命体自身、环境、社会的整体层面进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并揭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和病理演变机制。
2.填补早期诊断的空白
加强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把现代医学的精髓融入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当中,亦即中西医融合,把中西医从理论上融合在一起,填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空白。
3.出台实用性的诊疗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修订教科书
因为目前教科书里关于“股骨头坏死诊疗专家意见(2007)”和“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专家共识(2012)”“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15)”与临床实际需要还有距离,所以出台实用性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疗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显得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