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生活中的胃肠病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性病变,一般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化脓性和腐蚀性4种,其中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
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病因有五个方面:①细菌感染或细菌毒素污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食用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②病毒感染:有时流感病毒与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本病。③物理因素: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如过食冷饮、火锅涮菜、煮不烂的牛羊肉、过硬的烙饼等,均会损伤胃黏膜而引起本病。④化学因素:主要是服用一些药物引起胃黏膜损伤引起本病,如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芬必得等。⑤刺激性食物:如经常饮用或食用浓茶、咖啡、烈酒、辛辣食物等而引起本病。
急性胃炎的特点是起病较急,由细菌或其毒素污染食物所致的急性胃炎多于进食后几小时发病,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并有上腹饱胀、疼痛,食欲明显减退,嗳气等症状,常伴有腹泻。症状发作之中可有阵发性腹部绞痛,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脱水等表现。
急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和呕吐,相当于中医学所说胃脘痛、呕吐等证中的部分病证。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类,而以前者为主。
慢性胃炎主要有3种分类方法:①根据胃镜表现与病理学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两型。前者炎症仅限于胃黏膜的表层上皮,有糜烂、出血的改变;后者炎症已影响黏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可伴有肠化和增生。②根据病变部位与免疫机制可分为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慢性胃体炎(A型胃炎)两型。前者多见,病变以胃窦部为主,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液胃泌素正常,绝大多数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者少见,病变以胃体部为主,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液胃泌素升高,主要由自身免疫疾病引起。③根据病因可分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性胃炎与酒精性胃炎等。
慢性胃炎的病因有5个方面:①急性胃炎的迁延:急性胃炎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演变而来。②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进食或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或药物,如浓茶、咖啡、烈酒、辛辣食物或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解热消炎镇痛类药物,或进食粗糙食物与过冷过热饮料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使烟草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③胆汁反流:各种原因,如胃-空肠吻合术、长期吸烟等致使胆汁反流,而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引起炎症。④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可能有重要意义。⑤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上腹饱胀不适、嗳气、食欲减退,或兼无规律性上腹疼痛。在疾病后期,患者可出现疲乏、气短、厌食、身体消瘦、贫血、长期腹泻等全身虚弱的表现。一般需通过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此外,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有肠化和不典型性增生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
慢性胃炎以胃脘饱胀、食后尤甚,或伴嗳气、胃痛、大便不调等兼症为临床特征,属于中医学中痞满、胃痞及胃脘痛等病证的范畴。
幽门螺杆菌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二人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虽然幽门螺杆菌被发现的时间不长,但世界各国对它的研究非常广泛。现在已经发现幽门螺杆菌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同时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关系也极为密切。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幽门螺杆菌常存在于患者和带菌者的唾液、牙垢、粪便、呕吐物中,“人-人”“粪-口”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医院内镜检查亦成为常见的传播途径。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卫生:餐前便后洗手(特别是进食前必须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吃饭最好施行分餐制,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本措施。
注意医源感染:医院应加强内镜的消毒,需要内镜检查的人应到正规医院检查,避免医源感染。
治疗感染患者:对已检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正规措施加以治疗,并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如深吻(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和带菌者与他人接吻,也有传播此病的危险,应加警惕)。
3.消化性溃疡
通俗来说,溃疡就是“烂”了一块。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有时简称溃疡病,为常见、多发的胃病。因本病是由胃液中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胃壁和十二指肠壁的黏膜引起,故称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一般可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并存的复合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球部,发病以中青年人为主。胃溃疡多发于胃小弯,尤其是角切迹部位,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数复合性溃疡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在先,胃溃疡发生在后。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胃酸分泌过多: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胃酸分泌过多起重要作用。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③药物因素:某些解热消炎镇痛药、抗癌药等,如吲哚美辛、保泰松、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氟尿嘧啶、氨甲蝶呤等曾被列为致溃疡因素。④应激和心理因素:根据现代的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观点,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⑤饮食因素:长期过度进食咖啡、浓茶、烈酒、辛辣食物、泡菜等食品,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冷,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有可能导致本病发生。⑥遗传因素:现已一致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遗传素质,而且证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系单独遗传,互不相干。⑦吸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可增加91.5%,吸烟者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在相同的有效药物治疗条件下,愈合率前者亦显著低于后者。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特点的上腹痛,可伴有嗳气、泛酸、胃灼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上腹痛的症状可能很轻或无症状,或以呕血、便血或胃肠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并发症有大量出血、胃肠穿孔、幽门梗阻、癌变(主要是部分胃溃疡癌变,十二指肠溃疡少有癌变)等。
消化性溃疡的上腹痛有如下特点:①长期性:溃疡发生后常可自行愈合,但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②周期性:上腹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上腹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③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少,故在此时段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常是“空腹痛”或“夜间痛”,即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一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有的患者,尤其是睡前曾进餐者,由于夜间胃酸分泌较多,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的疼痛多为“饭后痛”,即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一餐进食后再次出现上述节律。④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多在中上腹部,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⑤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相关药物、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减轻或缓解。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中医称胃脘)疼痛、胃灼热、吐酸为临床特征,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肝胃气痛等病证的范围。
4.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是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上,将急性肠炎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称为急性胃肠炎。
急性肠炎同急性胃炎类似,一般亦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化脓性和腐蚀性4种,其中以急性单纯性肠炎最为常见。
急性肠炎的病因有4个方面:①饮食不当:常因暴饮暴食或进食刺激性、生冷及腐败污染食物等引起。②肠道感染:如吃了被沙门菌属污染的肉或鱼;或吃了有嗜盐菌的蟹、螺等海产品;或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剩菜、剩饭等可发生肠炎。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亦可引起肠炎。除痢疾、霍乱、伤寒等之外,其他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真菌和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腹泻均可归入本病的范围。③药物因素:如服用水杨酸制剂、砷、汞及泻药等可引起本病。④全身感染:如伤寒、副伤寒、肝炎及败血症等亦可引起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的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腹泻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伴有恶臭的粪便,水样便也较多,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大便中很少带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感。
顾名思义,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秋冬季特别是秋季的腹泻病。秋季腹泻是一种特殊的急性肠炎,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其表现为腹泻,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常伴有高热,并且呕吐也较重。本病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中医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多数患儿病程为3~5天,很少超过7天。绝大多数患儿不用药物治疗,只是靠口服补液,也能痊愈,但当严重呕吐、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及时,会很快出现脱水,其后果比较严重。
急性肠炎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脱水、休克等为临床特征,属中医学中腹痛、泄泻等病证的范畴。秋季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湿热泄泻的范畴。
5.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各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
慢性肠炎一般分为特异性结肠炎与非特异性结肠炎两类:特异性结肠炎即有明显原因的结肠炎,如痢疾、结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过敏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非特异性结肠炎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
慢性肠炎的病因有3个方面:①肠道感染:如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②食物过敏:如过敏性肠炎。③肠道功能失调:如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另外,慢性肠炎亦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
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患者大便稀薄并带有黏液,有的甚至带有少量脓血,排便次数增多,每天2~3次或更多。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亦称过敏性肠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肠炎之一。本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因素有关。此外,精神因素可为诱因,亦可为继发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是腹泻、腹痛、大便里有黏液或者脓血、肛门下坠,严重者会出现便秘,很多天大便不能通,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多反复发作,常伴有乏力、消瘦、失眠、焦虑、头昏、头痛等表现。本病起病多数缓慢(少数起病特别急),病程呈慢性,迁延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大致有两种类型:①便秘型:伴有较频繁的周期性便秘与正常大便交替、大便经常有白色黏液,疼痛呈绞窄样、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缓解,进食常会促发症状,也可以出现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和胃灼热等症状。②腹泻型:特别是在进食刚开始或结束时出现突发性腹泻,夜间腹泻很少,常有疼痛、腹胀和直肠紧迫感,也可出现大便失禁等情况。
慢性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脓血便等为临床特征,属中医学中腹痛、泄泻等病证的范畴。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肠澼、泄泻、腹痛的范畴;肠道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的范畴。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身”指身体、生理,也就是说本病表现的是一种生理上的躯体疾病;而“心”指心理与社会因素,是导致本病产生与转归的主要因素是心理与社会因素。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等病症即属心身疾病。
6.慢性胃炎、溃疡病与胃癌
(1)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转变胃癌:
对于慢性胃炎中的萎缩性胃炎,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上常出现“肠上皮化生细胞”的字样,这是指胃黏膜正常细胞消失,而由一种形态很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所代替。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都可存在这种变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病理研究发现,约50%胃癌患者的癌细胞的形态及结构类似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型胃癌,通常认为这种胃癌是由肠上皮化生转变而来。因此,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胃癌。
尽管慢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但是据统计,只有1%~3%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变成胃癌,而且这些患者往往伴有重度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因此,患了萎缩性胃炎,也不必忧心忡忡,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及时检查、定期复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说:不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1~2年做胃镜和病理检查随访一次;活检有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好每年随访1次;伴有轻度异型增生的患者要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重度异型增生患者则需要立即复查并考虑在胃镜下切除局部黏膜甚至手术治疗。
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当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注意饮食调养,并积极治疗慢性胃炎。据临床观察,经过正确治疗,有20%~3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使预后大大改观。
(2)胃溃疡可发生癌变:
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癌变概率较高,十二指肠溃疡少有癌变。据报道,5%左右的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癌变一般发生于溃疡的周围黏膜,这些部位的黏膜在溃疡活动时发生糜烂,经反复破坏和再生的刺激可发生恶变。因此,对于胃溃疡,需积极诊治,以防止癌变。
一般来说,溃疡病、胃溃疡的癌前治疗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但患者的配合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只有遵照医嘱,系统、规范用药,定期复查,方能治愈溃疡,阻止溃疡恶化,防范溃疡癌变。
7.腹泻
胃肠道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身体的唯一途径,也是排出食物残渣和细菌代谢产物的唯一出路。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每天有大量消化液进入胃肠道,并且大部分水分被重新吸收回体内,从而使粪便形成正常的成形软便。
(1)腹泻对人体的危害:
腹泻会造成胃肠道分泌的液体大量流失,甚至引起营养物质缺乏,还可以造成体内水分和各种盐分的不平衡。腹泻常引起以下后果:①脱水:严重的腹泻可造成胃肠道水分丢失,再加上腹泻的同时往往伴有恶心、呕吐,不能很好地进食,更加重了身体水分的不足。②低血钾:随着大量水分丢失,身体内的钠、钾离子也会丢失。血中钾不足者可出现乏力、肌肉无力、腹胀、甚至心律不齐等表现。③营养不足:较长期腹泻患者,由于食物消化不全和吸收不足,会引起慢性营养不良,如维生素缺乏。
(2)腹泻应该高度重视:
对于腹泻,应该高度重视,注意寻找病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治疗用药,同时也应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脱水、低血钾、营养不良等情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身体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