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八节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原发感染EBV后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机体保持健康或亚临床状态。少数无明显免疫缺陷的个体,原发EBV感染后病毒持续活动性复制、不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或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下的EBV可再次激活并且大量复制、机体再次进入病理状态,表现为IM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伴发多脏器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眼炎等严重合并症,称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B virus infecion,CAEBV)。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病的特征在于增殖的EB病毒感染细胞除B细胞外,还有T细胞及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等多种免疫异常和免疫功能障碍是CAEBV的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实际上属于对EB病毒的特异性免疫不全状态。
【诊断】
1.症状、体征
发热、肝脏及脾肿大为本病的突出表现。还可有淋巴结肿大、贫血、皮疹、黄疸、腹泻及对蚊虫叮咬的变态反应等,一般上述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或可反复出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生化学检查:
多有贫血表现,80%病例伴有肝功损害。
(2)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1)VCA-IgG抗体滴度明显增高。
2)VCA-IgM、VCA-IgA抗体滴度也多增高。
3)绝大多数病例EA-IgG抗体可增高明显。
4)EBNA-IgG滴度明显低下或阴性。
3.免疫学检查
(1)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2)IFN-α、IFN-γ及IL-2等淋巴因子生成能力低下。
(3)NK细胞、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以及CTL细胞活化低下。
(4)CD4 +/ CD8 + 比值下降,CD8 +、HLA-DR + 细胞、CD8 +、CD45RO + 细胞、CD16 + 细胞、CD56 +细胞及CD57 + 细胞数量均增加。
【治疗】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治疗可分3个阶段进行。
1.抑制本症出现的各种异常免疫反应,同时减少组织中的EB病毒感染细胞,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VP16、环孢素A等。
2.如对上述治疗反应良好,则进一步针对EB病毒感染细胞并增强免疫功能,给予淋巴因子IL-2等。
3.对治疗反应良好者应用强有力的抗肿瘤化学疗法,病情有所改善,则继续IL-2的治疗,如无好转,则试用末梢血干细胞移植疗法。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1.适当应用阻碍DNA多聚酶合成的药物,如阿昔洛韦、阿糖腺苷、更昔洛韦等以抑制病毒复制。
2.淋巴因子的应用 IFN具有抗病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且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强杀伤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有助于恢复患儿的免疫功能,清除EB病毒及EB病毒感染细胞,必要时可用其治疗。
3.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也可用VP16、环孢素A。
4.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本病患儿特别是EB病毒感染T细胞或NK细胞后,多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可采用CHOP方案。
5.早期积极治疗并发症可能获得疗效。
6.免疫重建为彻底治疗本病的根本疗法,骨髓移植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治疗方法之一。
【预后】
本病属预后不良的全身性感染,常见的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机会性感染及病毒性嗜血综合征等。
表2-7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
1项中有2项以上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病数次;且符合2其中任意一条,且排除目前已知疾病如免疫缺陷所致的上述临床表现即可诊断CAEBV
(郭欣 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