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五节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litis obliterans,BO)也有译作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小气道的炎症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持续咳嗽、喘息为特点。该病是一病理诊断。病变部位累及直径<2mm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小管,肺实质几乎不受累。
【诊断】
1.症状
气促、喘息和咳嗽,运动耐受性差。患儿往往表现为急性感染或肺损伤后持续出现以上症状达数月或数年。并且咳嗽、喘、湿性啰音、胸部X线的过度充气可因以后的呼吸道感染而加重。BO重者以上症状持续,可死于呼吸衰竭;存活者症状可渐减轻,住院次数减少,但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改善。移植后患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其出现呼吸困难时,往往提示肺功能严重下降。
2.体征
常有呼吸动度大,重者可有三凹征。肺部常有喘鸣音和湿性啰音的体征。而且湿啰音可持续存在。
3.辅助检查
(1)血气分析:
常有氧分压减低,重症患者可有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
(2)肺功能可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的通气功能障碍:
年长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肺功能通常提示阻塞性通气障碍,FEV1、FEV1/FVC下降,尤其表现为FEF25%、FEF75% 的显著下降。典型患儿可下降至小于预计值的30%,严重者会有残气量增高。婴幼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肺功能通常表现为严重的气流受阻、顺应性降低、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性下降。婴幼儿体描仪检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达峰容积比(V PEF/V E)、达峰时间比(t PTEF/t E)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以作为评价小气道阻塞的指标。
(3)肺通气和灌注扫描:
可显示通气和灌注的缺损或减弱,而且通气灌注区域与影像学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增厚的区域一致。但其敏感性较高分辨CT为差,已较少用。
4.影像学检查
BO的胸片主要表现为无明显实变的过度通气。BO时其HRCT的特点为: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Mosaic 灌注、肺不张、黏液栓。Fischer等人总结了巴西、智利、阿根廷3个国家8个医学中心250例患者的CT资料显示马赛克征、气体滞留、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等是最常见的CT征象。马赛克灌注征(mosaic perfusion)为肺密度减低区域合并血管管径的细小,通常边界不清。相邻的肺密度增高区域血管影粗,表明灌注增高。在报道的20例感染后BO的HRCT研究中:所有的患者均有气体滞留和马赛克征象。5例有支气管扩张,6例有肺不张(图1-3)。
图1-3 肺CT可见马赛克灌注和支气管扩张
【诊断标准】
BO的确诊,主要靠肺活检和支气管造影,肺活检为BO诊断的金标准。由于肺活检不一定取到病变部位且有危险,因此应用受到限制。HRCT对儿科气道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利的帮助。研究认为呼气相的气体滞留则对BO的更具有诊断意义。
临床主要通过临床表现,高分辨CT,肺功能及临床随诊观察来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如遇到患儿①急性感染或急性肺损伤后的持续气促、喘息或咳嗽6周以上,喘鸣音对β 2受体激动剂反应差;②肺CT: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肺不张、马赛克灌注,或胸部X线平片为单侧透明肺;③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重症可为混合性的通气功能障碍;④排除其他阻塞性疾病如哮喘、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免疫功能缺陷症、囊性纤维变等,临床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进一步可长期的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诊,有症状体征和高分辨CT的异常改变的持续性而确诊。
对感染后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Fischer,G. B等人提出了如下的标准:①既往健康的<3岁儿童有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的病史;②查体或肺功能提示在急性期后存在持续气道阻塞的依据,2周以上的系统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③影像学出现阻塞性肺疾病的依据,如过度充气、肺不张、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④CT检查可见马赛克灌注征及气体滞留;⑤除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结核、囊性纤维化、支气管肺先天发育异常、原发性免疫缺陷等。
因为婴幼儿肺功能测量在许多儿童中心无法进行,Colom,A. J等提出了一种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简易评分方法。评分方法如下:①典型病史(4分);②腺病毒感染(3分);③高分辨CT出现马赛克灌注(4分),>7分诊断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特异性是100%,敏感性是67%。适用于重症患儿。
移植后BOS的诊断,有移植史,临床症状,咳嗽、气短,查体有小气道阻塞特点。肺功能FEV1 降低20%或以下(<75%),FEV1/FVC<70%,残气量>120%,肺HRCT显示支气管壁增厚、呼气相的气体储溜、支气管扩张。以上出现可诊断BO综合征。
【鉴别诊断】
1.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婴儿病毒性的毛细支气管炎后,易出现反复喘息,应该与BO鉴别。两者鉴别见表1-5。
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特发性在儿科少见,继发性可见于感染后,因此,应注意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鉴别,一方面,病理上其为增生性细支气管炎,有肺泡的受累,另一方面,其肺功能为限制性的功能障碍。治疗上对激素有良好的反应,但易复发。
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在日本多见,我国也有报道。有鼻窦炎、家族史,反复咳脓痰为特点,影像学主要为弥漫性的小叶中心的结节。以往死亡率高。小剂量的红霉素对其有很好的疗效。
表1-5 儿童BO与感染后气道高反应的鉴别
【治疗策略】
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的红霉素等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目前常选用的为静脉点滴甲泼尼龙2mg/(kg·d)或口服泼尼松1~2mg/(kg·d),足量2周~1个月,逐渐减量,总疗程不超过6个月。文献有用静脉点滴甲泼尼龙30mg/(kg·d),连用3天,每30天1次。连用3个月。动物试验证实,糖皮质激素在疾病的早期(60~90天)内应用,可逆转炎症的活动,尤其是纤维细胞的沉着。因为有慢性炎症的存在,常吸入糖皮质激素6个月~1年。
2.大环内酯类药物
红霉素为5~10mg/(kg·d),疗程6个月~2年。近年来在移植后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阿奇霉素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感染后的BO也可试用,儿童推荐使用阿奇霉素的剂量为10mg/kg,每周3次。
3.孟鲁司特
孟鲁司特可以抑制白三烯活性。有研究孟鲁司特(10mg/ kg)治疗移植后的BO患者6个月后,其FEV1的下降速度减低,提示孟鲁司特可以作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一个辅助治疗。
4.其他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对肺功能可逆实验阳性的患儿,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有报道称,大约25%的患儿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在感染后BO至今无行肺移植的病例,因为肺移植本身也有引起BO的风险,因此很少采用。

(刘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