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重要脏器功能评估及合并症处理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或潜在感染灶的处理
应对即将纳入加速康复外科的病人进行关于感染性疾病的综合评估,排查是否罹患感染性疾病,并积极对潜在感染灶进行对症处理。必要的筛查与检验项目包括胸片、腹部CT、血常规、CRP、尿常规、粪便常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欧洲及北美国家承认CAP的发病率为(5~11)/(1000人·年),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我国仅有CAP年龄构成比的研究,尚无成人CAP的发病率数据,2013年一项国内研究结果显示,16 585例住院的CAP病人≤5岁(37.3%)及>65岁(28.7%)人群的构成比远高于26~45岁青壮年(9.2%)。
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少见。
1.CAP的临床诊断标准
(1)社区发病。
(2)肺炎相关临床表现: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浓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④外周白细胞>10×10 9/L或<4×10 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3)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CAP的诊断应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推荐使用CAP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如CURB-65、CRB-65、肺炎严重指数等)进行病情评估,对于选择经验性抗感染药物和辅助支持治疗至关重要。建议病人完善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涂片及培养、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筛查、呼吸道病毒筛查,对于存在发热的病人可行血培养,合并胸腔积液的病人可行胸腔积液穿刺液培养。
2.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推荐
(1)轻症CAP病人,尽量使用生物利用度好的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建议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青年无基础疾病病人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病人可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呼吸喹诺酮类可用于药物过敏/不耐受病人的替代治疗。
(2)静脉用药推荐单用β-内酰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
(3)重症CAP病人,无基础病青壮年推荐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静脉治疗,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病人推荐联合用药。
3.CAP目标性抗感染治疗
一旦获得CAP病原学结果,就可以参考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目标性治疗。
4.CAP的辅助治疗
除了针对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外,补液、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以及物理治疗等辅助治疗对中重症CAP病人也是必要的。合并低血压的CAP病人早期液体复苏是降低严重CAP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低氧血症病人的氧疗和辅助通气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治疗措施。此外,雾化、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也被用于CAP的治疗。
二、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UTI的诊断标准: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病人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急性膀胱炎病人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建议病人完善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1)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①尿生化检查: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0 5/ml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白细胞酯酶,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②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病人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00%,特异性49%~100%。
(2)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等,需综合考虑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程度和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
(1)抗菌药物选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此外,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并结合病人感染部位选择抗菌药物。推荐:左氧氟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均高,既可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又可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
(2)给药剂量:治疗上尿路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时,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同时,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给药剂量。
(3)给药途径:对于上尿路感染,初始治疗多选用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可酌情改为口服药物;对于下尿路感染,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①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病人(如吞咽困难者);②病人存在可能明显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③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④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4)疗程:对于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疗程基本少于7天,但上尿路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疗程一般为2周。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可根据情况进行长期抑菌治疗。
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皮肤屏障功能的障碍或破坏是引起SSTI的主要诱因,包括生理性皮肤功能障碍、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等。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病人,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
常见引起SSTI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常见浅表局限性SSTI,病原菌相对简单且明确,主要为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而特殊来源感染或条件致病的情况下,如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其SSTI相关的致病菌就十分复杂,条件性或少见的致病菌常常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甚至存在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可能。
病人围手术期的评估应注意病史和体格检查,注意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外,应注意皮损性质、溃疡形成状况以及坏死程度,同时要注意全身状况,如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有无感染性休克等征象。致病菌培养鉴定意义重大,可取来自溃疡或创面的分泌物、活检组织、穿刺组织、血液等标本。
外用抗生素在防治SSTI中占有较重要地位,莫匹罗星软膏是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夫西地酸软膏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传统的外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软膏、氧氟沙星软膏,因渗透性差、容易产生交叉或多重耐药,不宜选择或不作为首选。特殊情况SSTI,如糖尿病足感染、动物咬伤后感染,其致病菌比较复杂,应根据分离的致病菌种类,结合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对于局限性SSTI,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考虑外科治疗,包括切开引流、手术切除病灶等,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简志祥 卢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