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个体防护意外事件
个体防护意外事件是指实验室内工作人员的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出现效能的缺失而使工作人员处于被伤害状态的危险事件。PPE是指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个体防护可分成3个级别:一般防护(工作服、手套)、严格防护(专用防护服,尽量遮盖暴露皮肤、口鼻等部位)、严密防护(在不妨碍操作和行动的前提下遮盖所有暴露皮肤和面部器官的防护用品)。个体防护装备包括用于头面部保护的防护帽、眼罩和脸罩等,用于呼吸防护的口罩和防毒面具等,用于躯体保护的手套、鞋套、工作服(包括隔离衣、正压工作服、负压工作服和输气工作服等)。本节在对个体防护意外事件应急处置基本流程外,就口罩、手套及工作服的意外事件的处置方法作具体描述。
一、防护装备失效导致的人员暴露
防护装备失效导致的人员暴露是指用于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体防护的装备过了效期,或因存贮不当造成在效期内失去保护人员生物安全(如受潮、霉变、虫蛀和破损等)而引起的可能造成工作人员个体伤害的事件。依据失效防护装备被发现的时间可将人员暴露分为以下3种:一是在进行工作区前发现了所用个体防护装备失效;二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防护装备失效;三是在实验操作结束后发现了防护装备失效。本节所述内容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防护装备失效导致的人员暴露处置方法及流程。
(一)处置方法
1.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区进行实验操作前发现防护装备失效,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更换功效完善的个体防护装备,再进入实验操作区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查找失效原因,检查同类型同批次的防护装备,追踪是否有其他工作人员使用过本批次的防护装备,如有,对该工作人员的实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医学观察,追查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并对其进行医学观察。更换失效的防护装备,纠正引起失效的原因,记录事件的经过。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在穿戴防护装备前如何检查其是否失效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2.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防护装备失效,立即中止实验操作密封感染性材料,对失效防护装备所防护的部位进行消毒,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本次实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决定实验操作者是否需要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置和医学观察。追踪是否有其他工作人员使用过本批次的防护装备,如有,对该工作人员的实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紧急医疗处置和严格的医学观察,追查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并进行医学观察。查找失效原因,检查同类型同批次的防护装备。更换功效完善的个体防护装备,由其他具有同样资质的工作人员再进入实验操作区,完成实验操作。纠正引起失效的原因,记录事件的经过。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在穿戴防护装备前如何检查其是否失效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3.工作人员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发现防护装备失效,立即对失效防护装备所防护的部位进行消毒,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本次实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决定实验操作者是否需要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置和医学观察。追踪是否有其他工作人员使用过本批次的防护装备,如有,对该工作人员的实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医疗救治及医学观察,追查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并对其进行医学观察。查找失效原因,检查同类型同批次的防护装备。更换功效完善的个体防护装备,由其他具有同样资质的工作人员再进入实验操作区,完成实验操作。纠正引起失效的原因,记录事件的经过。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在穿戴防护装备前如何检查其是否失效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二)处置要点
1.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区进行实验操作前发现防护装备失效,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更换功效完善的个体防护装备,再进入实验操作区进行实验操作。
2.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防护装备失效,立即中止实验操作,对失效防护装备所防护的部位进行消毒,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3.工作人员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发现防护装备失效,立即对失效防护装备所防护的部位进行消毒,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三)处置流程
处置流程见图3-6、图3-7和图3-8。
二、防护装备功能缺陷导致的人员暴露
个体防护装备依据所从事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不同分成一般防护、严格防护和严密防护。当工作人员误用低风险实验操作的防护装备来从事高风险实验操作时,由于防护装备本身存在的功能缺陷(如N95口罩型号使用不当)可导致人员暴露,其处置方案与流程与防护装备失效引起的人员暴露基本一致。
(一)处置方法
1.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区进行实验操作前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更换功能完善、符合实验活动要求的个体防护装备,再进入实验操作区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查找原因,更换功能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追踪是否有其他工作人员使用过功能缺陷的防护装备,如有,对该工作人员的实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医学观察,追查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并对其进行医学观察。更换功能完善的防护装备,纠正误用的原因,记录事件的经过并上报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在穿戴防护装备前如何检查其功能是否完善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2.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立即中止实验操作,对感染性材料作密封处理,对缺陷防护装备所防护的部位进行消毒,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本次实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决定实验操作者是否需要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置和医学观察。追踪是否有其他工作人员也误用了同类型的防护装备,如有,对该工作人员的实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紧急医疗处置和严格的医学观察,追查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并对其进行医学观察。更换功能完善的防护装备,纠正误用的原因,记录事件的经过并上报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在穿戴防护装备前如何检查其功能是否完善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图3-6 实验操作前发现防护装备失效处置流程图
图3-7 实验操作中发现防护装备失效处置流程图
3.工作人员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立即对功能缺陷防护装备所防护的部位进行消毒,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本次实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决定实验操作者是否需要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置和医学观察。追踪是否有其他工作人员使用过本批次的防护装备,如有,对该工作人员的实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医疗救治及医学观察,追查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并对其进行医学观察。更换功能完善的防护装备,纠正误用的原因,记录事件的经过并上报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在穿戴防护装备前如何检查其功能是否完善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图3-8 实验操作后发现防护装备失效处置流程图
(二)处置要点
1.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区进行实验操作前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立即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更换功能完善,符合实验活动要求的个体防护装备,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2.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立即中止实验操作,对缺陷防护装备所防护的部位进行消毒,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3.工作人员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立即对功能缺陷防护装备所防护的部位进行消毒,按照退出实验室的程序退出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相应处置。
(三)处置流程
处置流程见图3-9、图3-10、图3-11和图3-12。
图3-9 实验操作前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处置流程图
图3-10 实验操作中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处置流程图
图3-11 实验操作后发现防护装备功能缺陷处置流程图
图3-12 实验操作手套破损处置流程图
三、防护服被污染的应急处置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服,依据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多种,如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及围裙等。不管是哪一类防护服,依据所要防护目的的不同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如一般防护服以织物为面料,采用缝制工艺制作,起一般性防护作用;防尘服以透气(湿)性织物或材料制成,防止一般性粉尘对皮肤的伤害,能防止静电积聚;防水服以防水橡胶涂覆织物为面料,防御水透过和漏入;化学品防护服防止危险化学品的飞溅和与人体接触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阻燃防护服用于作业人员从事有明火、散发火花、在熔融金属附近操作有辐射热和对流热的场合和在有易燃物质并有着火危险的场所穿用,在接触火焰及炽热物体后,一定时间内能阻止本身被点燃、有焰燃烧和阴燃等。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的防护服以一般防护服及化学品防护服使用的较多。无论是何种防护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被污染时都应该进行处置。
(一)处置方法
1.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防护服被污染,立即中止实验操作,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纸巾、纱布或毛巾对被污染的部位进行消毒,检查感染材料是否同时污染了工作台面或实验室,如果污染,对台面或实验室进行消毒。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按标准的退出实验室程序退出实验工作区到缓冲区,检查污染部位污染源是否渗入衣服内层,如果是,脱去外层防护衣,用同样的方法对内层防护衣进行消毒。实验室负责人查找防护服被污染的原因,对本次污染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被污染的工作人员进行医疗救治或医学观察,安排其他工作人员完成相应的实验工作,同时对实验室进行消毒。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纠正错误,将风险降至最低。记录相关事件并上报主管部门。
2.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完成后防护服被污染,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纸巾、纱布或毛巾对被污染的部位进行消毒,检查感染材料是否同时污染了工作台面或实验室,如果污染,对台面或实验室进行消毒。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按标准退出实验室程序退出实验工作区到缓冲区,检查污染部位污染源是否渗入衣服内层,如果是,脱去外层防护衣,用同样的方法对内层防护衣进行消毒。实验室负责人查找防护服被污染的原因,对本次污染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被污染的工作人员进行医疗救治或医学观察,同时对实验室进行消毒。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纠正错误,将风险降至最低。记录相关事件并上报主管部门。
(二)处置要点
1.依据实验样品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内应备有不同的消毒剂,如70%乙醇、含氯消毒剂等。
2.依据消毒标准(见本书第十一章中的相关内容)制定不同样品污染后的消毒剂及处置方法和流程。
3.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防护服被污染,必须立即中止实验操作,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纸巾、纱布或毛巾对被污染的部位进行消毒,必须检查感染材料是否同时污染了工作台面或实验室,如果污染,对台面或实验室进行消毒,并记录事件过程。
4.实验结束后必须对操作台面及整个实验空间进行消毒。
5.必须对实验人员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三)处置流程
处置流程见图3-13和图3-14。
四、手套被污染的应急处置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手套,依据手套的功能可分为耐高温手套、保暖手套、耐酸碱手套、耐油手套、防滑手套、焊接手套及防阻燃手套;依据手套的材料可分为乳胶手套、橡胶手套、汗布手套、棉毛手套、棉纱手套、帆布手套、摇粒绒手套、牛皮手套、猪皮手套、PVC手套及液体手套等。与实验室相关的手套主要功能是阻断各种危险因子如酸、碱、高温和感染等,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最广的是乳胶手套、橡胶手套和PVC手套。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何种手套被污染时都应该进行处置。
图3-13 实验操作中防护服被污染处置流程图
(一)处置方法
1.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手套被污染,立即中止实验操作,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纸巾、纱布或毛巾对双手所戴的手套进行消毒。
2.检查感染材料是否同时污染了工作台面或实验器材,如果污染,对台面或实验器材进行消毒。
3.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图3-14 实验操作后防护服被污染处置流程图
4.如果戴有双层手套,脱去外层手套,用同样的方法对内层手套进行消毒。更换手套后继续进行实验。
5.实验室负责人协助实验操作人员查找手套被污染的原因,对本次污染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被污染的工作人员进行医疗救治或医学观察,同时对实验室进行消毒。
6.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纠正错误,将风险降至最低。记录相关事件并上报主管部门。
(二)处置要点
1.依据实验样品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内应备有不同的消毒剂,如70%乙醇、含氯消毒剂等。
2.依据消毒标准(见本书第十一章中的相关内容)制定不同样品污染后的消毒剂及处置方法和流程。
3.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手套被污染,必须立即中止实验操作,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纸巾、纱布或毛巾对双手进行消毒,必须检查感染材料是否同时污染了工作台面或实验室,如果污染,对台面或实验室进行消毒,并记录事件过程。
4.实验结束后必须对操作台面及整个实验空间进行消毒。
5.必须对实验人员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三)处置流程
处置流程见图3-15。
图3-15 实验操作中手套被污染处置流程图
五、口罩被污染的应急处置
口罩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操作人员的呼吸系统免受各种危险因子的损害,依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院(NIOSH)的分类标准,将口罩中间这层滤网的材质分为下列3种:①N系列:N代表not resistant to oil(非耐油),可用来防护非油性悬浮微粒,时限8小时。②R系列:R代表resistant to oil(耐油),可用来防护非油性及含油性悬浮微粒,时限8小时。③P系列:P代表oil proof(防油),可用来防护非油性及含油性悬浮微粒,无时限。非油性颗粒物包括煤尘、水泥尘、酸雾、焊接烟、微生物等;油性颗粒物则包括油雾、油烟、焦炉烟等。N系列的口罩又可分为3个等级,N95等级表示最低过滤效率95%;N99等级表示最低过滤效率99%;N100等级表示最低过滤效率99.97%。目前在临床实验室用的主要为N95系列口罩。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依据实验操作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口罩,在工作中防护口罩被污染时必须进行处置。
(一)处置方法
1.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口罩被污染,立即中止实验操作,尽量屏住吸气,迅速脱去外层污染手套,然后退到缓冲阀,再脱下污染的口罩;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纸巾、纱布或毛巾擦洗口罩所戴部位(如口、鼻部及鼻腔内部)至少3次,再用冲眼器,自来水冲洗口鼻部至少3分钟,再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纸巾、纱布或毛巾擦洗。
2.检查感染材料是否同时污染了工作台面或实验器材,如果污染,对台面或实验器材进行消毒。
3.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4.退出实验室,重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后,继续进行实验。
5.实验室负责人协助实验操作人员查找口罩被污染的原因,对本次污染进行评估,依据后评估结果进行医疗救治或医学观察,同时对实验室进行消毒。
6.负责组织本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学习,纠正错误,将风险降至最低。记录相关事件并上报主管部门。
(二)处置要点
1.依据实验样品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内应备有不同的消毒剂,如70%乙醇、含氯消毒剂等。
2.依据消毒标准(见本书第十一章中的相关内容)制定不同样品污染后的消毒剂及处置方法和流程。
3.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口罩被污染,必须立即中止实验操作,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纸巾、纱布或毛巾对双手进行消毒后立即取下污染的口罩,必须检查感染材料是否同时污染了工作台面或实验室,如果污染,对台面或实验室进行消毒,并记录事件过程。
4.实验结束后必须对操作台面及整个实验空间进行消毒。
5.必须对实验人员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三)处置流程
处置流程见图3-16。
图3-16 实验操作中口罩被污染处置流程图
(吕火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