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麻醉技术
一、麻醉前评估
MVD属于颅后窝手术,因颅后窝包含有重要的控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因此颅后窝手术的麻醉对麻醉医师是个挑战,需要了解相关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围术期处理包括术前评估 (特别是脑干和出现小脑和脑神经功能障碍时)、谨慎地安置患者体位和术中监测。
除了常规的术前评估项目外,尚需要更为详尽的神经系统检查来指导术前对患者的评价(表1-3-2-1)。
表1-3-2-1 术前评估中关注的神经系统的特点
颅后窝有损害的患者,特别是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后,对镇静和镇痛药物更为敏感,若术前计划给予这类药物要非常谨慎小心。
其他的脏器功能评估同一般神经外科手术,特别警惕术前可能存在的未经控制的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肺部感染、高血糖、电解质紊乱、严重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紊乱。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疾病的患者,术前要经正规治疗至病情稳定以降低手术及麻醉风险。口服利血平或包含利血平的复方降压药会对术中血压造成不良影响,建议换为其他降压药控制血压稳定后再手术。
二、麻醉的维持与监测
没有证据表明某种麻醉方案最为有效。麻醉的目的是维持足够的CPP和避免咳嗽、躁动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必须采取降低ICP和保持大脑松弛的技术以提供最佳的外科手术条件,包括头高位、保证静脉回流通畅、过度通气、减少吸入麻醉药物的使用、使用静脉麻醉药物、应用甘露醇、释放或引流引流脑脊液。
对于在幕下手术中使用甘露醇来降低ICP是否如在幕上手术一样有效一直受到质疑。但目前的观点是仍旧推荐在ICP升高的颅后窝手术中使用甘露醇,但在MVD中则往往并无必要。
当术者进行显微镜下MVD操作时必须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因对后组脑神经、三叉神经等的刺激可能导致异常强烈的反应。麻醉者应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当术者进行舌咽神经、三叉神经等周围操作时应关注心率与血压。
如果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技术以达到最小程度的干扰。MVD往往需要行BAEPs及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因此应避免使用长效肌松药,而只在气管插管时应用短效肌松药。
常规的监测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体温、尿量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有创动脉监测可以严密地监测收缩压、CPP和评价PaCO 2。神经外科手术是否需要进行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取决于患者术前各系统的基础状况、神经外科病变的大小和本质、预期出血量和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危险性,MVD则无此必要。
有证据表明脑干附近操作所造成的呼吸类型的变化比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更为敏感。因此在某些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允许保留自主呼吸。但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自主呼吸会造成显著的高碳酸血症,而且自主呼吸也会增加静脉气栓的危险性。
在脑干附近进行操作时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非常常见,但往往在停止手术刺激后就可消失。可以用格隆溴铵、阿托品和麻黄碱进行临时对症处理即可。严重的高血压常由于是在刺激了脑神经的传入区域所致,应及时进行控制性降压。
三、苏醒与拔管
麻醉苏醒的目的在于使患者早期清醒从而进行神经功能的评估。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手术的部位和程度、气道的情况和是否有舌水肿都是在拔管前要考虑的因素。有些麻醉医师选用在气管导管周围将套囊放气进行 “漏气”试验。延迟拔管可以让组织水肿逐渐消退,因此也是一个选择。另外拔管时留置换管器也是一种不错的考虑。
拔管前评估的要点包括:意识状态、气道和吞咽反射、面部和舌水肿、气道水肿、规律的呼吸类型、生命体征平稳。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拔管时间。
在手术结束时用局麻药进行头皮阻滞或手术切口局部浸润或二者同时进行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术后早期应该避免高血压和严重呕吐、咳嗽以免加重脑水肿和增加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性。
(尹毅青 李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