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矫情的农妇——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作 者:阳睿 苏琴基 李大创
关键词:脑肿瘤,精神障碍,抽搐
一、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47岁,农民,亚急性起病。因“呕吐、肢体麻木,伴性格改变20余天,加重7天”于2013年5月16日入精神科病房。患者女儿代述病史。
现病史:患者于2013年4月24日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每天3~4次,伴头晕、腹痛,曾在当地卫生院诊治(具体不详),效果欠佳,呕吐仍明显。4月28日出现发作性双眼直视、手足麻木、双上肢屈曲,伴紧张、脸通红,呼之不应,无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现象,持续2~3分钟缓解,事后不能正确回忆。之后患者有时不认识人,反复问同一句话,如“现在几点了”。4月29日上述现象又出现过2次。发病后家人发现其性格改变明显,不理人,少语,家人问话不答。经常诉身体这里痛那里痛,如腰痛、颈部酸胀等,要求家人给她按摩。情绪不稳定,一不高兴就说自己病得严重了,“要死了”,显得很矫情。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协助。食欲差,进食少,经常呕吐。睡眠差。同年5月7日到某三级甲等中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多次出现发作性手足麻木,继而双眼直视,双上肢屈曲,每次持续2~3分钟,过后不能回忆,每天6~7次。曾有一次将小便解在身上。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不愿下地行走,反复诉没有力气,不愿说话,不愿睁眼,家人扶患者坐起来吃饭时就骂家人是“畜牲”。家人见其症状加重于5月16日转至某综合医院急诊科,拟“精神障碍查因”收入精神科。患者病后无高热、昏迷,无冲动、伤人、自杀、自伤行为,无明显情感高涨或低落的表现,否认有精神活性物质及非成瘾性物质使用史,否认有颅脑外伤史,饮食较前减少,睡眠差,大便基本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有“慢性胃病”史,具体不详。
个人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37.7℃,脉搏9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64mmHg。神志清楚,检查不合作,颈稍抵抗。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不能遵嘱做动作,让其张口、伸舌、握手等动作不合作,四肢能抬离床面,能自行摸脸擦脸。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精神状况检查:神清,定向准,接触差,不合作,闭眼。反复诉没有力气,躺在床上要家人搬动。问话少答或不答,不愿暴露内心体验。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自知力部分存在。
入院诊断:精神障碍待查;抽搐待查?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8×10 9/L,正常参考值:(3.5~9.5)×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0%↑(正常参考值:40%~75%)。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未使用精神类药物,5月17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烦躁,有抽搐、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有颈抵抗感,考虑与脑部疾病有关。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穿刺成功后,见清亮脑脊液快速喷出,立即送还穿刺针芯,谨慎测脑脊液压力为500mmH 2O↑(成人正常参考值:80~180mmH 2O),极缓慢地放出少量脑脊液送检。立即给予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降颅压。脑脊液检查:潘氏试验弱阳性(±),白细胞计数3.0/mm 3个(正常参考值:<10/mm 3个),葡萄糖1.2mmol/L↓(正常参考值:2.5~5.5mmol/L),蛋白596mg/L↑(正常参考值:150~450mg/L),墨汁染色未找到新型隐球菌。
急请神经内科会诊后于当日转该科继续治疗。入神经内科后急查头颅CT:左额叶皮层下可疑低密度灶,幕上脑室稍扩张(图8)。
图8 左额叶皮层下可疑低密度灶
肺部CT:①双肺弥漫病变:肺部感染?肺转移瘤?②心包积液(图9、10)。
图9 双肺弥漫病变
图10 心包积液
糖类抗原检验结果:糖类抗原(CA-125)定量 46.43IU/ml(正常参考值:<35IU/ml),糖类抗原(CA19-9)定量381.700IU/ml(正常参考值:<35IU/ml),糖类抗原(CA-50)定量83.060U/ml(正常参考值:<25IU/ml)。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CT结果,诊断考虑脑肿瘤。治疗上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降颅压,并以营养神经、清除氧自由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5月18日患者出现浅昏迷,烦躁,呼吸稍促,心率快,血压不稳,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持续心电监护,未能行头颅MRI及肺部纤支镜检查。5月24日患者突然病情加重,血压下降至60/30mmHg左右,心率110次/分,呼吸10次/分,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7mm,对光反射消失,呈深昏迷,经抢救后患者在呼吸机支持、多巴胺维持下生命征平稳。后因经济原因,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最后诊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颅内肿瘤;肺部转移瘤?呼吸循环衰竭;心包积液。
随访:患者出院后1天后死亡。
二、讨论
此案例病程短,起病较急,进展快,发病年龄晚,首发症状为癫痫样发作,之后出现精神病性表现,最后患者很快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综合整个病情发展,精神症状是脑瘤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可能性较大,不考虑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颅内肿瘤是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简称脑瘤。它可原发于颅内的各种组织,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各年龄组都有发病,但以20~40岁者最多。也可从身体其他部位扩散而来,称转移性或继发性颅内肿瘤。原发性脑瘤的病因尚不清楚。遗传因素很可能也参与一般脑瘤的发病。
脑瘤的具体临床表现形式决定于肿瘤的性质、大小、生长速度和部位。一般为缓慢起病,症状的演变以月、年计。转移性脑瘤的发展较快,病情的变化以日、周计。20%脑瘤患者的初发症状为癫痫。长期不易控制癫痫而行颞叶切除手术者,相当一部分发现为肿瘤。最初的症状也可能为认知、情感等脑功能微细的改变或人格障碍,这些并无明确定位意义。脑功能弥漫失调症状往往不引起家属或医师的重视。常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局灶症状。一部分患者以肿瘤所在局部神经结构的刺激或破坏症状(局灶症状)起病。随肿瘤体积的增大逐渐出现邻近神经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至后期可发生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远隔症状。
1.大脑半球
(1)中央区。可引起局限性单纯体感性发作或单纯运动性发作,可进而扩散为继发性全身发作,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局限性运动性发作终止后,抽搐肢体可有短暂的发作后瘫痪。
(2)额叶。可出现工作能力减退,人格改变,丧失主动性,理解、判断迟缓,记忆减退,不注意整洁等。表现双眼向一侧(通常向病损对侧)转动的全身性发作或无局限起始的全身性抽搐发作。可有尿失禁和步态障碍。损及左侧额下回后部时发生运动性失语。
(3)颞叶。可有情绪、行为、睡眠等改变及幻觉,有的类似功能性精神病。表现发作性幻嗅(钩回发作)、精神症状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统称颞叶癫痫。也可表现为转动性发作或无局限起始的全身性发作。深部病变出现对侧同向上象限视野缺损。
(4)顶枕叶。可出现失用、空间定向及体像障碍、对侧同相偏盲。主侧受累尚可出现失语、失读、失写等交往障碍。
2.蝶鞍区
(1)垂体腺瘤。具有内分泌活性的垂体腺瘤过多产生垂体激素,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血液中有关激素浓度的改变。
(2)颅咽管瘤。多数位于鞍上,大约15%位于鞍内。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而出现各种视觉障碍。
3.小脑。主要表现为肢体或躯干运动的进行性共济失调和眼球运动异常。
4.桥小脑角。听神经鞘瘤为最常见。常以一侧耳鸣起病,伴进行性听力减退或眩晕。
5.脑室。第三脑室的肿瘤阻塞室间孔,引起脑积水,产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6.脑干。脑干两侧多个脑神经先后受累,尤其以展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为最常见,锥体束也可能继而出现损害。
7.脑膜。可出现头痛、精神异常、脑神经麻痹、腰骶神经根炎等,有的表现癫痫发作。多数有脑膜刺激征。
(二)颅内压增高症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决定于脑肿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和患者年龄。主要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三联征,还可引起展神经麻痹、复视、眩晕、癫痫发作、脉搏徐缓及血压升高等现象,严重时可出现脑疝。
颅内肿瘤最初的症状也可能为认知、情感等脑功能改变或人格障碍,这些并无明确定位意义。脑功能弥漫性失调症状往往不引起家属或医师的重视。颅内肿瘤伴发精神障碍临床上非常多见,尤以额、颞叶及胼胝体部位多见,中老年患者较年轻人更易发生。精神障碍表现形式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脑肿瘤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表现为精神障碍,也有少数患者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特别是颞叶与额叶的肿瘤,精神障碍可能是其唯一的早期症状,而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对无端的性格改变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障碍患者,应怀疑是否患有脑肿瘤,及时进行头颅CT或者MRI检查。怀疑颅内肿瘤时首选MRI。对于颅底、脑干和小脑的病损,MRI远优于CT、核素造影等其他检查。
出现以下情况者均应考虑除外颅内肿瘤。①对不明原因的头痛,部分发作的癫痫,或成年后首次发作的、伴有阳性神经系统体征的全身性癫痫;②颅内压增高症;③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④某个特定脑功能(例如说话、言语、空间定向)的进行性损害;⑤颅内某个特定解剖部位的局限性神经损害(如桥小脑角);⑥各种神经内分泌紊乱;⑦脑神经麻痹或进行性视力减退;⑧婴幼儿反复发作呕吐及头围增大;⑨肿瘤患者突然出现神经症状。应详细询问病情经过和仔细地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找出可能存在的全身肿瘤,并初步确定颅内病损的部位,推断是否为脑瘤以及可能是哪一种脑瘤。关于颅内肿瘤伴发精神障碍,病程早期出现的精神障碍,多为肿瘤本身对脑组织的直接作用引起,在定位诊断上有意义;病程晚期出现的精神障碍,多为肿瘤直接和间接共同作用引起,在临床定位诊断上无意义。
治疗方面包括:①对症治疗。凡颅内压增高者应降颅内压治疗。癫痫发作患者采用抗癫痫药物。②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手术摘除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凡生长于可以用手术摘除部位的肿瘤,均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③放射治疗。用于不适合手术或不能全切除的脑瘤,有术后全脑放疗、术中放疗、肿瘤间质内放疗。④脑疝治疗。脑瘤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意识迟钝或天幕裂孔疝的迹象时,必须进行应急治疗。可给地塞米松,日剂量30~60mg,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日剂量120~200mg,每4~6小时一次。用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的快速静脉滴注也可暂时降低脑水肿引起的颅高压症状。对脑室系统阻塞引起的颅内高压,必要时需紧急脑室引流减压。
该例患者47岁起病,精神症状为首发,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定、情感淡漠、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同时伴有癫痫、躯体疼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不容忽视的躯体症状,头颅CT示“左额叶皮层下可疑低密度灶”,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至此,基本上不考虑精神分裂症可能性。鉴于患者有明确的颅内肿瘤诊断依据,考虑为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异常。
三、经验总结
本例患者精神异常起病快,病程短,以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要表现,虽伴有呕吐及癫痫发作,但由于症状不典型、检查不够仔细而被忽略。
通过本案例,总结以下经验教训。
第一,腰椎穿刺术前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禁忌证。本例患者腰穿时发现脑脊液压力高达500mmH 2O,极度危险。好在腰穿时上级医师在场,处理及时恰当,才未导致严重后果。本案例提示精神科医生,颅内高压为腰穿禁忌证之一,腰穿前对患者的体格检查要细致,评估要充分,流程及操作要规范。
第二,对于急性起病,且伴意识、智能及性格改变的精神障碍患者,要尽早实施头颅CT或者MRI检查。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有抽搐、剧烈头痛、吞咽困难、肌无力、尿失禁、呕吐等症状时,应将颅脑CT、MRI或脑脊液检查列为常规必检项目,做得越早越好。
专家点评
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实施腰椎穿刺术的机会并不太多,很容易出现术前评估不充分、禁忌证把握不到位、穿刺技术和流程不规范、应急处置不娴熟等问题,需要引起精神科临床医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如腰椎穿刺中发现脑脊液快速喷出,应立即将穿刺针芯送回,再慢慢谨慎地放出少量脑脊液送检,穿刺结束后必要时立即脱水降颅压以预防脑疝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Lee C H,Chung C K,Chi H K. Genetic differences on intracranial versus spinal cord ependymal tumors:a meta-analysis of genetic researches. 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6,25(12):1-10.
[3] 何泽田,何其华.脑瘤误诊为精神障碍24例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9):546.
[4] 刘树鑫,郑佳坤.颅内肿瘤伴发精神症状30例临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101-102.
[5] Shi ZH,Xu M,Wang YZ,et al. Post-craniotomy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723 consecutive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7,3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