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教师基本素质与要求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古人云:“师者,范也,言行动静,皆可为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把传道是放在第一位,可见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多大。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言行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打下烙印。教师是否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师,应该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躬身实践,以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一、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师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教师职业的这种特点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教师,首要素质就是政治素质。政治理论过关,政治素质合格,这是最低的要求。政治素质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起着方向性和激励性的作用。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一个人就能将自己的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言行与社会文明、进步联系起来,作风正派、严于律己,时刻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教师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教师还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二、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首先,教师应当精通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交流和不断学习,跟踪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教师应当博学多才。古语云:“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会使教师的权威性受到空前的挑战。教师要适应这一时代特点,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多读书、常“充电”,使学习成为习惯。教师不仅要精于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还应努力学习经济建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边缘科学以及新兴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要了解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广博的基础知识,甚至要积累一些故事、幽默、笑话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一个称职的教师,一个永不落伍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教师。
三、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所谓较强的教学能力就是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能够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性思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
(一)钻研教材的能力
掌握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能否正确地掌握教材,关系到教学大纲能否得到贯彻,教学质量能否保证。
首先,要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例安排、知识结构,梳理得一清二楚,做到心中有全局。其次,要能够把握单元组合的规律,弄清楚每一单元的内部组合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提炼出关键的知识点,才能保证教学工作重点突出。
(二)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活动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切忌随意性。教学缺少切合学生实际的计划,就会顾此失彼,贻误学生学业。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的主要心态,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同时还要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弄清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把要求和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分解到各堂课中,既循序渐进,又适当重复,增强训练效果。教师还应该随时评估教学的效果,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良好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缺乏组织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如何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当跟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因此,教师和全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合理的关系。教师通过“教”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鼓励和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很多时候,需要走出去,参加类似于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并指导这些活动,使之形成人人参与、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显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四)教学指导能力
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指导学生在规定的课程以外阅读大量的书籍及文献,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四、出色的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重要的职能之一。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经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通过教育研究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技巧,主动探究出现的问题,找出新的解决办法,形成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新思维和民主意识。因此,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的科研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研究教育科学规律的能力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有其基本规律。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修养外,还必须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技巧。
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依据时代要求,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教师的创新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等。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才会持续地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才会稳步提高。
(二)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
高等院校是探究未知世界的场所。高等院校已经或正在成为各国知识创新的中心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由于高等学校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参与学校管理、服务于社会的多重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寻求、发现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思路、新动向,不断为人类社会提供更新、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高校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五、应当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
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而是患者。医生应当更懂得社会,更了解人。因此,医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诊断和治疗”,同样重要的是要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医学人道主义精神,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人文精神,有高尚的师德,有对生命的敬畏感、爱伤观念,有医学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