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胆石症
一、社区临床路径管理适用对象
社区临床径适用于18岁及以上成年人,第一诊断为胆石症患者。
二、进入社区临床路径标准
(一)18岁及以上成年人,第一诊断为胆石症。
(二)排除标准
1.胆石症伴胆囊颈结石嵌顿。
2.急性胆管炎。
3.壶腹部病变及胆胰等恶性肿瘤患者。
三、定义及诊断依据
(一)定义
胆石症是胆囊、胆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统称。由于肝脏代谢障碍或胆道运动功能失常,导致胆汁中的固体成分沉淀在胆囊、胆管和肝内胆管,形成结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称为“胆石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典型的绞痛病史,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1.主要症状 患者胃部及右上腹部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腹胀、并反射到右肩胛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口苦、便秘、尿黄或巩膜黄染。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称“无痛性胆结石”。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工作紧张或劳累时出现症状。
2.体征 右上腹压痛及叩击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
3.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增加,中性粒细胞升高,缓解期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或γ-谷氨酰转肽酶可升高,转氨酶亦升高,梗阻时血清胆红素亦较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4.辅助检查胆囊结石检查首选B型超声;胆囊(道)造影(口服或静脉注射法);B型超声、CT或MRI显示肝内或肝外胆管、胆囊有无扩张、扩大和有无结石。
四、社区临床路径方案选择
(一)社区筛查(图4-11)
图4-11 胆石症社区筛查流程图
1.高危人群①婚后女性,尤其是肥胖者。胆结石女性占70%;妊娠次数越多,发生率越高。②不良生活方式者,如吸烟饮酒,大量甜食、高脂肪饮食以及饮食不规律者。③反复胆道感染者。④肝硬化患者。
2.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重,特别是与进食过饱、进食油腻,以及劳累、精神因素有关者。
3.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查体Murphy征阳性者。
4.皮肤黄疸者。
5.无症状但相关检查(如血尿常规、腹部B超、CT等)提示异常者。
(二)临床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一般采取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
(1)溶石治疗:鹅脱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但肝毒性大、消化道反应大;中成药如消炎利胆片、胆宁片等治疗。仅适合慢性胆石症的治疗。
(2)针刺中医中药治疗。
(3)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ESWL)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效果差,此方法现在基本淘汰不用。
(4)生活方式治疗: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发生的理想预防方法。
1)膳食要多样:少食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多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
2)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3)每晚饮牛奶或早餐进食煎鸡蛋,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2.手术治疗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胆囊结石伴明显症状或反复胆囊炎发作。
2)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要手术。但对于以下无症状的(相关检查发现)胆囊结石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多发结石、体积较小,易落于胆总管;胆囊结石直径≥2~3cm;胆囊充满结石或胆囊萎缩;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钙化或“瓷性”胆囊;并有胆囊息肉样病变>1cm(不除外肿瘤);胆囊结石伴胆囊壁增厚>3mm者。
禁忌证为疑似胆囊癌变者;合并原发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者;腹腔内严重感染、腹膜炎者。
(2)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ERCP)。
2)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经胆囊管或经胆总管切开)。
(3)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如下: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三)随访监测(图4-12)
图4-12 胆石症社区诊治及随访流程图
1.健康档案的建立
(1)主观资料采集:是否存在胃部及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的症状;伴有发热、反射性右肩胛痛、恶心、呕吐、便秘、尿黄、或巩膜黄染;消化不良如嗳气、饱胀、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等症状;上述症状是否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工作紧张或劳累时出现。严重程度、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等,有无明确诊断及治疗,效果。危险因素的控制、诊断、治疗及效果,相关并发症。1年内有无健康体检。
(2)客观资料采集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BMI;一般生命体征;腹部检查可有右上腹压痛及叩击痛,有时扪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阳性。心、肺、脑、神经系统检查等。
辅助检查:①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②腹部超声。③X片胆囊区有时可见不透光的结石。④CT检查。⑤MRI检查。⑥胆囊(道)造影(口服或静脉注射法)或ERCP可发现透光的结石影。
(3)健康问题评估:①是否存在引起或加重胆囊炎的因素(如暴饮暴食、进食高脂肪、油炸食物等);危险因素的控制;②相关检查及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疗效如何;③并发症以及控制;是否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④社会心理因素,保持积极开朗的心态。
(4)制定随访计划:包括病因及相关诱发因素干预计划、治疗计划、检查计划、随访计划等。
2.定期随访
(1)评估上次就诊到此次随访期间病因、诱因及相关症状有无改善;相关并发症情况;是否出现新的症状;是否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
(2)遵医嘱情况(包括非药物、药物治疗),评估依从性及心理状态。
(3)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腹部超声等。
(4)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是否需要转诊。
(5)预约下次就诊时间,建议1~3个月随访一次。如有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3.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胆石症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如何识别疾病;了解疾病症状及相关病因及诱因,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胆囊炎也需要定期复诊;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控制危险因素(如反复胆道感染者)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大量甜食、高脂肪饮食,以及饮食不规律者)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五、变异情况及转诊
(一)转诊指征
1.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发热、黄疸等,需要住院者。
2.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住院处理。
3.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腹膜炎等。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
(二)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转诊前初步处理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判断,病情加重、需要手术治疗、不适合基层医疗机构治疗者予以转诊,转诊前予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保证转诊途中安全。
(蒋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