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疾病社区临床路径(基层卫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社区临床路径概述

2009年以来,在国家卫生部门的积极督导下,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推进,尤其是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因此,社区临床路径的探索和研究,应上升到议事日程。通过社区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达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目的。
一、社区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形成的标准化治疗模式多数是以患者住院流程为框架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为主体的服务方式不同,同时,社区临床路径强调对基层慢性病连续性的管理。因此,我们定义的社区临床路径,是以基层临床诊疗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针对某一疾病或症状制定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一个由全科医生、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团队分工协作,以及有关疾病筛查、初步诊断治疗、双向转诊、出院后随访、连续性疾病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
二、社区临床路径在基层推行的必要性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提供优质全面、方便可及和全方位医疗照顾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利好态势。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也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基层诊疗路径及服务质量监督控制等。
社区临床路径在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时具有较大的优势。首先,社区临床路径契合基层医疗门诊服务模式,内容简洁、易读,方便基层全科医生理解掌握;其次,社区临床路径依据疾病诊疗指南,科学规范,能对基层全科医生的诊疗行为起到指导借鉴作用。基层全科医生按照社区临床路径进行全科常见病诊疗,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同质化诊疗,并有利于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三、社区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
不同于临床路径以患者住院过程为主线的管理模式,社区临床路径侧重对全科门诊患者的持续性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进入社区临床路径管理的适用人群、疾病的定义及诊断依据、社区筛查方法、社区治疗策略、随访监测内容、双向转诊和变异的指征及初步处理。
因此,与(专科)临床路径相比,社区临床路径具有以下特点。
1.适用人群不同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所需临床服务复杂程度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约80%属于低危人群,需全科医生团队给予患者自我管理支持,约15%属于高危人群,是全科医生团队规范管理的重点人群,仅5%需要住院接受专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社区临床路径主要面对前两部分患者。
2.体现了全科医学的连续性、可及性照顾社区临床路径中的重点内容为疾病筛查、早期诊治、定期随访、双向转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照顾连续性为原则、以双向转诊为桥梁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管理模式。
3.社区临床路径不仅需要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协作,还需要二、三级医院的指导和配合,特别是双向转诊环节,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加强沟通以及上下联动(包括医生和患者)。
四、社区临床路径可能出现的问题
1.在国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诊疗水平参差不齐、诊疗方式无统一规范,基层全科医生可能存在对社区临床路径应用于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管理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社区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2.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是社区临床路径实施的必经之路,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计算机设备资源不足、软件系统更新滞后,药物配备品种不全等问题,将成为社区临床路径实施的瓶颈。
3.预约就诊、诊前服务、定期随访、健康教育等服务贯穿于患者的长期连续性管理过程中,但在社区临床路径中尚难以全面体现,有赖于社区临床路径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社区临床路径的发展前景
社区临床路径通过对社区常见病规范诊治及慢性病进行长期连续性管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诊疗行为不断规范,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疾病自我管理,有利于降低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以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必将为今后基层慢性病连续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同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区临床路径将不断完善更新,充分发挥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梁万年 杜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