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升本)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技术。其特点是简便快速、无创性、无射线辐射,实用性强。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技术即利用超声波穿过颅骨检查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一种非侵入性技术。TCD显示的信号主要来自红细胞反射的信号,检测的频率变化是由红细胞血流速度和方向变化所引起。因此,根据一系列参数可判断血流状况。
(一)检查方法
TCD仪具有2MHz和4MHz两种探头。2MHz发射脉冲超声波,用来检测颅内动脉;4MHz探头发射脉冲或连续超声波,可以检测颅外颈部动脉。通常选颅骨较薄、对声波衰减较小的部位测量,如颞窗、枕窗和眶窗。经颞窗可检测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前交通动脉,经枕窗可检测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经眶窗可检测颈内动脉虹吸段和眼动脉。为正确评价颅内血管检查结果,检查必须包括颅内和颅外血管,顺序为先颅外后颅内,包括左右两侧。
(二)检测指标
1.深度
被检测血管距探头之间的距离,深度在识别颅内血管时非常重要。
2.血流方向
检测血管相对于探头的方向,病理状态下,如一侧大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或闭塞,某些相邻血管血流方向会发生改变,是识别正常颅内血管和病理性异常通道的重要参数。
3.血流速度
包括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和平均流速(Vm)等。血流速度反映血管管腔大小,流速增快常提示血管痉挛或狭窄,是判断病理状态存在最重要的参数。正常值大脑中动脉Vs 140~160cm/s,Vm 80~100cm/s;大脑前动脉 Vs 100~120cm/s,Vm 60~80cm/s;大脑后动脉 Vs 80~100cm/s,Vm 50~70cm/s。如果TCD检测到伴有频谱紊乱的血流速度增快,首先考虑被检动脉狭窄。其不足是只有当管径狭窄程度超过50%时,TCD才可检测到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增快。管径大小、远端阻力或近端流入压力改变均会造成血流速度变化。
4.搏动指数(PI)
PI是反映动脉血管顺应性和弹性的指标,计算公式PI =(Vs − Vd)/Vm,故PI与收缩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差成正比。正常值0.6~1.0。由于颅内血管远端阻力小,正常情况下颅内血管PI小于颅外和外周血管。PI降低可见于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大动脉严重狭窄、闭塞的远端血管;PI增高见于颅内压增高、大动脉严重狭窄及闭塞的近端血管。
5.频谱形态
反映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状态。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呈规律的层流状态流动,频谱图像波峰从高到低,波形清晰。因血管狭窄而发生湍流、涡流时会引起频谱形态异常,造成频谱信号弥散,高、低不同声强的信号交错混杂,甚至分不清收缩峰和舒张波。脑动脉硬化时频谱可因波尖后延与舒张波融合而呈圆顶波。
(三)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辅助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等;监测脑动脉血流中的微栓子;术中或重症患者脑血流监护;评估脑血管疾病患者侧支循环等。
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客观检测动脉结构、动脉硬化斑块形态、血管狭窄及程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检查方法
一般采用5.0~10.0MHz探头。检测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及椎动脉(VA),必要时检测双侧颈内静脉(ICV)。
(二)检测指标
1.二维图像检测指标
(1)血管位置:
观察血管的起始、走行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无变异、移位、受压、畸形。
(2)血管壁结构:
观察血管内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或斑块形成,内膜、中膜和外膜结构是否完整等。
(3)血管内径:
有无管腔狭窄和扩张,判断狭窄程度。
2.彩色血流显像检测指标
(1)血流方向:
通常朝向探头血流为红色,背离探头血流为蓝色。通过观察血流方向,判断有无倒流,有助于盗血检测。
(2)彩色强弱及充盈状态:
通常流速缓慢的血流显示为色彩暗淡,而流速快的血流色彩明亮;血流信号存在充盈缺损提示血管狭窄。
(三)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检查,评价颈部血管形态结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可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术前、术后提供客观依据及疗效评估以及大动脉炎、先天性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颈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疾病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