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维护与保养技术(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车辆利用和管理评价定额及指标

1.1.1 车辆利用评价指标

评价汽车运行性能的指标主要包含两大方面:运输统计指标和车辆利用单项指标。

1.运输统计指标

(1)运量

1)客运量:统计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乘客人数。计算单位:人。统计原则:在计算客运量时,不管乘客行程的长短或客票票价多少,每位乘客均按一人计算;不足购票年龄免购客票的儿童不计算客运量。

2)货运量:统计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货物质量。计算单位:t。

(2)周转量

1)乘客周转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位乘客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计算单位:人·km。计算公式:

乘客周转量=Σ(运送的每位乘客×该乘客运送距离)

2)货物周转量: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计算单位:t·km。计算公式:

货物周转量=Σ(每批货物质量×该批货物的运送距离)

3)换算周转量:是车辆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和乘客周转量综合产量指标。计算单位:t·km。计算方法:以运输车辆所完成的周转量,按一定的比例换算成同一计算单位后求得。公路乘客周转量与货物周转量的换算关系为10人·km=1t·km

(3)运输量 汽车运输的运输量是指汽车运输完成的运量和周转量,也称产量。用运量和周转量两种指标评价。

例如:两客运站A、B相距500km,每月运送旅客达到10000人,其中身高不足1m的有1000人,不足1.4m的有1000人(不足1m,免票;1~1.4m,半票)。A、B站中间有一个中途站点,有3000人在此转车。

两物流站A、B相距500km,某天运输的货物总质量达200t,A、B站之间有一个中途站,有100t货物在此卸货。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得到下面所有评价指标:

统计期是1个月。客运量:9000人(不足1m的免票,不计算在运量中)。

统计期是1天。货运量:200t。

乘客周转量:(10000-1000-3000)×500+3000×250=3000000+750000=3750000人·km

货物周转量:100×250+100×500=75000t·km

运输量={运量,周转量}

计算第一个例子的运输量,即客运量9000人,乘客周转量3.75×106人·km

货物运输量,即货运量200t,货物周转量75000t·km。

2.车辆利用单项指标

车辆利用单项指标包含的项目如图1-1所示。

图1-1 车辆利用单项指标包含的项目

(1)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1)完好率:指报告期内完好车日在总车日中所占的比例。车辆完好率表明在报告期内,技术状况良好,可随时出车进行运输工作的车辆情况,是反映车辆的技术状况、车辆管理、运用和修理、保养工作质量的指标。计算单位:%。计算公式:

完好率(%)=完好车日÷总车日×100%=(总车日-非完好车日)÷总车日×100%=(工作车日+停驶车日)÷总车日×100%

2)工作率:指报告期内工作车日在完好车日中所占的比重,用以反映车辆的利用程度。计算单位:%。计算公式:

工作率(%)=工作车日÷完好车日×100%=(完好车日-停驶车日)÷完好车日×100%

车辆工作车日与车辆停驶车日之和为车辆完好车日。可见,要提高工作率必须提高完好率和减少停驶车日。

如某混凝土搅拌公司具有72台混凝土搅拌车,2月营运20天,在此期间,有部分车辆需要进行季检、年检、维修和养护工作,以及部分车辆停驶,如表1-1所示。

表1-1 某混凝土搅拌公司2月车辆运行统计表

由此,可以得出

车辆完好率=[72×20-(7×2+8×1/8+1×3+1×7)]÷(72×20)×100%≈98.3%

车辆工作率=[72×20-(7×2+8×1/8+1×3+1×7)-12×15]÷(72×20)×100%≈85.8%

(2)速度利用指标

1)技术速度:车辆在运行时间内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里程。计算单位:km/h。计算公式:

技术速度=总行程÷运行小时数

技术速度实际上是车辆的行驶速度。汽车动力性能、道路条件(如路面、宽度、坡度、弯道、视线等)、所运货物的特征、行车密度、车辆载重量等客观因素以及车辆保修质量和驾驶人的熟练程度等都对技术速度有影响。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必须在许可的条件下提高技术速度。

2)营运速度:车辆在出车时间内,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里程。计算单位:km/h。计算公式:

营运速度=总行程÷出车时间

营运速度的大小不仅受技术速度的影响,还受运输组织工作好坏、运输距离大小和装卸停歇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技术速度下,营运速度与出车时间利用系数成正比。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营运速度=技术速度×出车时间利用系数。

3)平均车日行程:指报告期内平均每一个工作车日车辆所行驶的里程,是车辆速度性能利用与出车时间利用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单位:车·km。计算公式:

平均车日行程=总行程÷工作车日=营运速度×平均每日出车时间=技术速度×出车时间利用系数×平均每日出车时间

(3)行程利用指标

1)行程利用率:指报告期内载运行程在总行程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单位:%。计算公式:

行程利用率=载运行程÷总行程×100%

提高行程利用率是提高车辆运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影响行程利用率的因素很多,例如,货源、客源的充足程度及其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情况,运输组织工作质量,车库与货场的空间布局等都对行程利用率有明显的影响。

2)空驶率:指报告期内空驶行程在总行程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单位:%。计算公式:

空驶率=空驶行程÷总行程×100%

(4)装载能力利用指标

1)装载质量利用率:指报告期内载货车实际完成周转量与其载运行程载货量的比值,用以反映载运行程载货量利用程度。计算单位:%。计算公式:

装载质量利用率=实际完成周转量÷(载运行程×载货量)×100%

2)载客量利用率:指报告期内载客汽车实际完成周转量与其载运行程载客量的比值,用以反映载运行程载客量利用程度。计算单位:%。计算公式:

载客量利用率=实际完成周转量÷(载运行程×载客量)×100%

在计算载货车的载客量利用率时,附载乘客所完成的乘客周转量人·km应换算为t·km。在计算客车的载客量利用率时,附载货物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t·km应换算成人·km。

3)实载率:统计期内车辆实际完成周转量占其总行程额定周转量的比重,用以反映总行程载货(客)量的有效利用程度。计算单位:%。计算公式:

实载率=实际完成周转量÷总行程额定周转量×100%

=里程利用率×载货(客)量利用率(吨位相同的车辆)

(5)动力利用指标 动力利用指标主要是拖运率。拖运率是指报告期内挂车完成的周转量与主车、挂车合计完成的周转量之比,用以评价车辆动力的利用程度。计算单位:%。计算公式:

拖运率=挂车完成的周转量÷(主车完成周转量+挂车完成周转量)×100%

3.车辆利用综合指标

(1)车辆运用效率 车辆运用效率评定指标有单车产量、车吨(客)位产量、车公里产量。

1)单车产量:指在报告期内平均每辆车所完成的换算周转量。计算单位:t·km。在计算单车产量时,不仅要对主车、挂车分别进行计算,还应对主车、挂车进行综合计算。计算公式:

汽(挂)车单车产量=汽(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汽(挂)车平均车数主、挂车综合计算时,采用下式:

单车产量=汽车和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汽车平均车数

在一定的条件下,单车产量的高低与运输企业完成的换算周转量多少有关。换算周转量完成的多少与企业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载货(客)量以及货物(乘客)运送的平均距离有关。因此,单车产量集中反映了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载货(客)量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效率。

2)车吨(客)位产量:指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吨(客)位所完成的换算周转量。车吨(客)位产量,可按主车、挂车分别进行计算,也可以按主车、挂车综合计算。计算单位:t·km。计算公式:

汽(挂)车车吨(客)位产量=汽(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汽(挂)车平均总吨(客)位(分别计算)

车吨(客)位产量=汽车和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汽车平均总吨(客)位(综合计算)

以上各项指标构成了车辆运用情况的指标体系。

3)车公里产量:在统计期内平均每辆车每行驶1km所完成的换算周转量。计算单位:t。计算公式:

车公里产量=换算周转量÷车辆总行程

(2)汽车的运输成本 单位运输产品产量所支付的费用。计算公式:

1)变动成本(车辆运行费用):与车辆行驶有关的费用支出,包括运行材料费用、车辆折旧费用、车辆维修费、养路费。变动成本占运输成本的40%左右。在变动成本中,运行材料费用占25%~30%,车辆折旧费用占10%~15%。

2)固定成本:与车辆行驶无关的费用支出,包括职工工资、行政办公费用、房屋维修费、职工培训费。固定成本占运输成本的60%,这也是国有运输企业普遍亏损的原因之一。

1.1.2 车辆管理评价定额和指标

车辆管理评价定额和指标是坚持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车辆技术管理原则的量化,包括主要经济定额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两个方面。

1.主要经济定额 (1)行车燃料消耗定额 汽车百公里或完成百吨公里周转量所消耗燃料的限额。可依据车型、使用条件、载货(客)量和燃料种类分别制订。

(2)轮胎行驶里程定额 新轮胎开始使用,经翻新到报废所行驶里程的限额。

(3)车辆维护和小修费用定额 车辆每行驶一定里程,维护和小修耗用的工时和物料费用的限额。

(4)车辆大修间隔里程定额 新车到大修,或大修到大修之间所行驶里程的限额。

(5)发动机大修间隔里程定额 新发动机到大修,或大修到大修之间所行驶里程的限额。

(6)车辆大修费用定额 车辆大修费用定额是指车辆大修所耗工时和物料费用的限额。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完好率 见1.1.1节标题“2.车辆利用单项指标”中的内容。

(2)车辆平均技术等级 车辆平均技术等级评定就是对长期运行的车辆在一定时期的技术状况按统一的评定指标加以评估和划分。车辆平均技术等级是指所有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平均等级。

(3)车辆二级维护实施率 计算公式:

(4)维护返工率 车辆维护出厂后,返工车辆次数占维护竣工总车辆次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5)车辆新度系数 车辆新度系数是综合评价运输单位车辆新旧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

(6)小修频率 小修频率是指车辆每行驶1000km发生小修的次数(不包括各级维护作业中的小修)。

(7)轮胎翻新率 在统计期内经过翻新的报废轮胎占全部报废轮胎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