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传统游戏实例
中国从先秦时期到现代,涌现了无数游戏形式。崔乐泉在《忘忧清乐》一书中,将中国传统游戏分为百戏杂艺、技艺竞技、益智赛巧、休闲雅趣、童趣嬉戏及民俗游艺6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为多个子类,每一子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一些代表性的游戏形式。这样算下来,这些有记载的曾经流行的游戏就有几百种,如果加上这些游戏的不同版本,就有上千种之多。再参照现代电子游戏看,在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游戏约9800款,即使是一个游戏玩家,能够知道的具体游戏也不多,更不用说普通人群了。因此,读者耳熟能详的这些传统游戏是真正值得去了解和研究的。传统游戏所蕴含的核心玩法和机制,是被长期验证的,契合了人类心理学的需求,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有的传统游戏看似简单,如七巧板游戏,对于一个大型网络游戏的玩家,可能对它不屑一顾,但它的规则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游戏的设计开发中。
2.2.1 陆博
根据目前已有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具有完整形制的游戏是陆博,又称六博。游戏的道具有棋盘、骰子(箸子)和棋子。棋盘如图2-2所示,棋子共12枚,红、黑两种颜色各6枚。另外有骰子6枚,有多种形状和颜色,其中之一为半边细竹管,投下之后根据正、反两面的组合行棋,具体玩法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记载。据新闻媒体报道,2016年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墓,已发现疑似陆博的棋谱,不过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公开信息。
图2-2 陆博游戏示意图(左右两侧为棋子,下方为6根箸子)
班固认为“博悬于投”,说的就是通过掷骰子来决定输赢,缺乏技术含量的,就是“博”。而是否通过投掷骰子决定胜负,也成为“博”与“弈”的主要分别。一般认为,当游戏中运气成分大于技巧成分时,该游戏为“博”。当时的“博”“弈”主要是指两类游戏,“博”是指陆博,而“奕”就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另一类游戏——弈棋。弈棋的代表是围棋,主要是一种依靠数学和军事学相关知识的策略游戏,而不是依靠运气取胜的游戏。
陆博游戏中的棋子通常是五小一大,与春秋战国的兵制相同,代表了当时的战斗棋类游戏。陆博是中国象棋的鼻祖,也是中国博戏的鼻祖。通过投掷骰子行棋的方式,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也演化出了其他的流行游戏。
2.2.2 骰子戏
骰子戏所用骰子由六博的道具演化而来,最初是作为游戏的道具,根据投掷骰子的结果来决定行棋的步数,从而直接影响了游戏最后的胜负。后来人们觉得掷骰子再行棋,不如直接掷骰子来玩更直接、方便,于是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游戏形式,即骰子戏。独立的骰子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型。
掷骰子是简单又古老的经典游戏,也是人们用来赌博或解决争议和问题的方法之一。我国最早有完整记载的游戏形式就有骰子的雏形,骰子作为必不可少的道具,一直延续到当下的一些娱乐游戏中,如“大富翁”系列游戏等。在电子游戏中,骰子也多有应用,如对玩家奖励的给予方式等。
骰子戏中的骰子与今天的六面体类似,每面分别标注1~6点,一般使用2~6枚骰子,投掷以后,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的各种结果确定输赢(见图2-3)。一般掷出相同点数,尤其是均为6点时为大。
图2-3 骰子的排列组合示意图
在全世界的娱乐游戏中,骰子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最为古老的游戏道具。从一定意义上讲,骰子也是牌类游戏的早期形态,如后来的纸牌和骨牌等游戏牌面所用的点数,就是由骰子而来的。
2.2.3 双陆棋
双陆棋是从三国到明朝时期最为流行的游戏之一,在唐代尤为盛行。双陆棋的道具分为棋局、棋子和骰子3种。棋局为长方形,两长边的中点刻有半圆的门,门的两边各有6个圆点(见图2-4)。棋子有黑、白两色,共30枚,骰子两枚,已与现在的骰子一致。双陆棋还是依骰子进行的“博”戏,但与完全依靠骰子的点数行棋的游戏不同的是,在双陆中,玩家根据现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对结果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双陆棋是既有“博”也有“弈”的游戏。清代以后很少有人玩双陆棋,在西方开始流行起来的双陆棋,其规则与中国的“双陆棋”相似,因此称西洋双陆棋。
图2-4 双陆棋局
2.2.4 中国围棋
围棋起源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朝时围棋规则大体定型。围棋是一种高策略性的两人游戏。在我国古代下围棋是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科目,人们常以“琴棋书画”论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从唐代开始,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向国外传播。
围棋棋子分为黑、白两色,各180粒,没有功能的规定,吃掉的棋子可以重复使用。围棋棋盘由横竖各19条线组成(据考证,最初的围棋棋盘纵横少于19路,从理论上讲,围棋棋盘边界还可以继续延伸,只要人类的智力可以达到,见图2-5)。
图2-5 中国围棋
围棋行棋时,棋子落在交叉点上,黑先白后,每次一子,双方轮流进行。围棋胜负的判定是依据最后双方围地的多少,中国的判定规则与日本、韩国又略有不同。因为黑方先走旗占有优势,因此,最后判定时黑方要给白方帖子。
2.2.5 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是世界四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之一,属于两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是我国正式开展的一项体育项目。
象棋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我国南部的氏族部落,在唐代有了一些变革,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中国象棋在宋代已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两种棋子。到了明代,将一方的“将”改为“帅”,变得和现代中国象棋一样。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步棋。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9条平行的竖线和10条平行的横线,共有90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两端的中间,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宫”。棋子共有32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16个,各分7种,其名称和数目如图2-6所示。
图2-6 中国象棋
除帅(将)外,其他棋子都可以任由对方吃,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将死”不是全部吃掉对方,而是将死对方的王。象棋的结局,除了输赢之外,还有和局,这是棋牌游戏中所少有的。
2.2.6 投壶
投壶游戏约起源于先秦时期,与其他投射类游戏相比,从现代游戏的角度来看,投壶游戏的规则更具有普遍性,是古代投射类游戏的一个代表性项目。
投壶游戏所用道具主要是壶与箭。箭为去掉箭头的箭杆,壶为长颈平底壶,早期为酒壶,后来有了专门用于该游戏的壶。游戏时,游戏人站在距离壶一定的位置,向壶中投箭,以投中的数量决定胜负(见图2-7)。游戏具有一般投射游戏的基本元素,如投射物、投射目标和距离等。难度的设定主要有目标的大小、距离,投射物属性以及瓶体的静止、运动状态等。
其他类似投壶的游戏形式有篮球、足球(蹴鞠)及射箭等,这类游戏都具备一些相似的元素,但是道具不同,规则也有相应的变化。
图2-7 古代投壶
2.2.7 七巧板
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拼图智力游戏,游戏简单、直观,依赖于创意思维。七巧板据传由宋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来,其间经历过十三巧板以及其他板数的变化,到了清代成为常见的七块板的形制,即大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各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比为2∶1的长方形。七巧板制作步骤如图2-8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再画对角线,画两边中线(辅助线),再分别画出3个三角形的中线,擦去辅助线,沿线进行裁剪即可。
图2-8 七巧板制作步骤
七巧板以七块几何形状为基础图形,可拼成各种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以及文字等。游戏有较大自由度,完全依赖于个人想象力的发挥。例如,法国丹尼尔·培根所著的《七巧板》一书中,拼成的足球运动员形态多样,形象生动,如图2-9所示。
七巧板的玩法多种多样,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在张景中院士主编的《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一书中有过论述和探讨。1942年,浙江大学两位教师证明了七巧板可组成13个凸多边形,如图2-10所示,论文发表于《美国数学月刊》。后来国内外对七巧板的研究有不少论述,包括可拼五边形的数目等,但七巧板到底最多可以拼成多少种图形呢?这个问题可借鉴索尼与斯坦福大学的游戏化项目——《Folding》的研究思路,将科学研究与游戏设计结合起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做进一步的探索。
图2-9 培根所著《七巧板》一书中拼足球运动员图
图2-10 七巧板可拼成的13种凸多边形
七巧板的玩法在传统游戏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它的无限可能性是其魅力所在,体现了创意的自由度,这种基于创意与想象力的玩法也被用在许多电子游戏的设计中。此外,七巧板还有多种玩法,如3D七巧板以及通过抖动将七巧板拼成固定形状等。
2.2.8 孔明锁
孔明锁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另一种说法是由鲁班发明的,因此也被称为鲁班锁,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智力游戏。与孔明锁类似的游戏比较多,虽然外部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但基本玩法都是先拆散后进行复原,拼装时需要分析其内部结构才能完成,对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孔明锁依据组成的块数,分为三方锁、六方锁、九方锁及十二方锁等,复原的过程也越来越复杂(见图2-11)。
图2-11 三方锁、六方锁、九方锁和十二方锁
2.2.9 九连环
九连环游戏起源于古代民间,明朝时得到普及,清代则广受欢迎。九连环被西方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奥妙的游戏之一,难度也很大,特别是游戏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连续性,都是对玩家的挑战。九连环游戏道具由9个圆环和1个框架组成(见图2-12)。很多新手玩家很难入手,可以参照它的解法规则进行操作。解下九连环前5个环的具体步骤如下:
下一、下三、上一、下一二、下五、上一二、下一、上三;
上一、下一二、下四、上一二、下一、下三、上一、下一二。
图2-12 九连环
2.2.10 华容道
华容道益智游戏,取意于《三国演义》一书中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因感念曹操的恩情将其放走的经典故事,所以该游戏又称捉放曹。华容道游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世界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的游戏之一。
华容道游戏的规则为:在方形的棋盘内有10枚棋子,分别是曹操、张飞、黄忠、赵云、关羽、马超以及4枚卒(见图2-13)。尺寸上,卒为正方形,两枚卒拼成的长方形是关羽、马超、黄忠、张飞和赵云的大小,4枚卒拼成的正方形是曹操的大小。游戏的基本玩法是通过移动棋子,帮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并从出口移出,只能利用空格移动,不能重叠和跳过其他棋子。
华容道游戏有很多种阵法(即游戏开始时各棋子摆放位置不同),根据不同阵法有多种通关方式,难易程度各不一样。对于玩家来说,该游戏趣味性不仅在于找到一种阵法的通关方法,更在于找到这一阵法最少的通关步骤(见图2-14)。所以,华容道游戏的趣味性在于研究该游戏有多少种阵法、每种阵法有多少种通关方式以及最少的通关步数等。
图2-13 华容道
图2-14 华容道阵法示意图
而在欧洲,类似华容道的游戏出现得更早,此类游戏在法国称为“追捕逃犯”,在西班牙称为“红鬃烈马”(见图2-15(a)),玩法一致。因此,华容道游戏很可能是由国外传入我国之后,再经本地化而形成的。
华容道游戏又被称为滑块游戏,要求利用空白空间滑动棋子,不能将棋子离开棋盘。曾经的《14-15》(见图2-15(b))和《重排15》(见图2-15(c))游戏就是滑块游戏的代表,这些游戏也是利用一个空格,将数字按照顺序排好。目前已有多款与华容道游戏类似的电子游戏,一些曾经热门的电子游戏,如《推箱子》游戏等,也有华容道游戏的一些元素。
图2-15 游戏示意图
2.2.11 孔明棋
孔明棋据称是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也称为弹跳珠,棋盘由33枚棋子排成井字型盘面,如图2-16所示。游戏开始时先去掉中央的棋子,使其留出一个空位,将棋子跳过邻近的棋子,到一个旁边的空位,被跳过的棋子从棋盘上移走。棋子可前、后、左、右跳,不可对角跳,直到最后不能跳为止,游戏结束。如果是对战,由双方最后的棋子数量决定胜负,少者胜,剩下一枚为最好成绩。
图2-16 孔明棋
孔明棋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一个人玩,称为自奕,自己挑战自己最好的成绩,终极目标就是最后剩下一枚棋子。孔明棋还有很多种变形的棋盘以及类似的玩法。
2.2.12 五子棋
五子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纯策略型棋类游戏,通常双方分别使用黑白两色的棋子,下在棋盘直线与横线的交叉点上,先形成五子连成直线者获胜(见图2-17(a))。
五子棋棋具与围棋通用,主要流行于华人和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以及欧美一些地区。五子棋可以看作是围棋的简化版,规则简单、易于上手,符合流行游戏的特征。如果再将五子棋棋盘简化,形成3×3的结构,就类似于井字棋了。
五子棋也包含了进攻与防守的思想,基于五子棋玩法设计,分别开发的电子游戏有很多,如曾经流行的《围住神经猫》游戏(见图2-17(b))和《Circle The Dot》(点点别跑)游戏(见图2-17(c))等。
图2-17 五子棋游戏及其衍生游戏
2.2.13 麻将
麻将是中国传统游戏的集大成者,集合了叶子牌、骨牌等牌类游戏的玩法。在今天的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很少有不玩麻将的。麻将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活动。20世纪初期,麻将牌不仅在亚洲盛行,而且还流行于欧美。国外有许多研究和详述麻将打法的杂志书籍,欧洲甚至还有麻将协会这种旨在推广麻将文化的非营利机构。
麻将牌也称麻雀牌,是一种四人(也可2人、3人或多人)骨牌博戏,牌式主要有“饼(筒、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由马吊牌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游戏,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而来的。
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的四人制游戏。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文钱、索子和万贯3种花色,其3色都是1~9各两张,另有幺头3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牌)各两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10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赢牌叫“和”(音hú),这些牌目及玩法与今天的麻将牌相似。后来,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由此纸牌变成120张。
大约清末时,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4色风牌(每色4张),但由于纸牌数量多,打起来不方便,人们渐渐改成骨制牌,把牌立在桌上,形成了后来的麻将。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共152张,包括风牌(东、南、西、北各4张)、箭牌(中、发、白各4张)、花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各一张)、百搭牌(财神、猫、老鼠、聚宝盆各一张,其他百搭牌4张)和序数牌(万子、筒子、束子牌分别从1到9各4张,共108张)。现在流行的一般都是精简版麻将,只使用108张序数牌。
麻将游戏在进行过程中的5种状态分别是吃、碰、杠、听、和,在正式比赛中,5种状态的官方语言都是汉语,包括国际比赛。各个地区麻将规则与传统规则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玩法更趋于简单。麻将的基本玩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很多,符合流行游戏的主要特点。
麻将的核心玩法主要在于同类集换,从两张相同的牌开始,到3张、4张,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见图2-18左侧)。其次是集换连成顺序,一般规定3张为一个组合(见图2-18右侧)。麻将牌的规则中许多元素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形成小游戏,如一些消除游戏等,麻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游戏项目。
图2-18 中国麻将
2.2.14 幻方
幻方,也称纵横图,是一种将数字安排在正方形格子中,使每行、每列和对角线上的数字和都相等的游戏(见图2-19)。它是将从一到若干个数的自然数排成纵横各为若干个数的正方形,使在同一行、同一列和同一对角线上的几个数的和都相等。可分为3阶幻方、4阶幻方和5阶幻方等。
图2-19 洛书上的3阶幻方
2.2.15 字谜游戏
字谜游戏早期的主要形式是单词迷宫,而单词迷宫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庞贝城,后来更为流行的是从美国1913年的《纽约世界》开始的纵横字谜游戏。在中国,汉字字谜游戏一般称为语言类游戏,与纵横字谜游戏玩法一致的汉字字谜游戏,则出现较晚。1999年,《南方周末》开设的小强填字游戏专栏,曾风靡一时,是较早为大众熟知的汉字字谜游戏。
纵横字谜游戏是在一张由黑白两色组成的方形表格中,根据提示,也就是解题线索,在白色方块中填入一个字母(字),在交叉的方格中填入的字同时满足题目中对行与列的要求,白色空格横向和纵向都需连成词、句,或构成完整的逻辑语义,如图2-20所示。
图2-20 字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