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父母

父,做孩子的规则边界与行为表率

这几年,父亲们的日子不好过,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都被归结为父亲角色的缺失,社会上一波接一波地掀起了对父亲们的声讨:男孩缺乏阳刚之气;孩子任性缺乏规则感;校园暴力……

父亲,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才算称职?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如何把握?这都让很多年轻的父亲们感到困惑。

《说文》:“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康熙字典》:“《释名》父,甫也。始生已者。《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

父亲,社会规则的代言人,孩子规矩与边界的设定者。

曾经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很少参与社会活动,而男子在社会上行走,会将社会要求和规则带回家庭,让孩子能够从小在家庭中练习遵守社会规范,便于他们日后顺利融入社会。

因此,父亲是孩子应该遵守的规矩的制定者,他代表要求和规则,如果不给孩子设定规则,孩子没有规矩,则是父亲的失职。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古代很多名人教子的家规、家范、家书等都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弟子规》就是基于《论语》中的一句语录展开的蒙学集成。

父亲除了立规矩,还是家庭规则的维护者和执行者。通常,古代是不鼓励母亲惩戒孩子的,而父亲才是教导孩子规矩的执行者,大抵这样的分工,保证了孩子不至于没规矩,也不至于因为教导过于严格而缺少安全感,这在“母”字中再述。甲骨文的“父”是一个人右手执杖的形象,扮演着对孩子进行教化的角色。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不鼓励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使用暴力,但是父亲对孩子的教导责任是不可或缺的。

父,在古代还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因此父亲不仅是硬邦邦的“执法者”,还应该是“率教者”。也就是说父亲应该用行为做表率,做社会的模范,做孩子的示范。

父亲不一定每时每刻陪在孩子身边,但一定要做孩子的规则边界和行为表率。

母,孩子可以依恋的情感归属人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康熙字典》:“《广雅》母,牧也。言育养子也。《释名》冒也,含已生也。……《仓颉篇》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母字是象形字,是女字加了象征乳房的两点。也有说母字像一个人怀里抱着孩子,还有说像在给孩子哺乳的女子。

母亲,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是要给孩子哺乳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却存在着各种情况下不为孩子哺乳的母亲,如中国古代的贵族常常会为孩子找乳母;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母亲出于保持体形或者嫌累等原因,放弃了哺乳。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级医疗机构都在呼吁母乳喂养,这是从生理角度出发。实际上,从心理角度出发也是如此。

给孩子哺乳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益,对亲子关系以及儿童心理发展也很重要。首先是亲子关系,在给孩子哺乳的过程中,母亲的体温、气息、气味、喃喃细语等都在向孩子传达母亲的信息,以及母亲对他的接纳与爱。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与孩子之间也在建立正向的积极关系,这是影响孩子终身的生物基础。不想哺乳,又想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是很难的。《康熙字典》:“《增韵》慕也。婴儿所慕也。”这里的“慕”首先指孩子的生理需要,需要乳房获得滋养,其次指母亲的安全与情感的基地性质。面对外界,孩子需要在情感上拥有安全感,需要和母亲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在这个维度上,给孩子的情感慰藉就是精神的“奶水”,有些孩子和母亲不亲,就是因为这方面的“精神奶水”不足。

孩子一生都在寻找和确定这样的亲密关系,且很多心理问题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