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欧班列货流形成机理分析
2.1 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技术特征
2.1.1 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定位
根据地理位置、服务范围、作业内容、作业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集装箱中心站大致分为内陆型和港口型两种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中心站在选址和运输组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和港口型集装箱中心站的区别如表2-1所示。
表2-1 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和港口型集装箱中心站的区别
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位于距离海运港口距离较远的内陆地区,主要服务于枢纽所在城市的工业区、开发区及物流基地,同时兼顾零散客户,服务客户群分布点相对较分散。该类型中心站选址宜靠近物流基地或主要工业区并位于铁路主要干线或考虑与铁路主要干线间有便捷的通路。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是具有集装箱列车整列编解、装卸、处理能力,具有物流配套服务和洗箱、修箱条件及进出口、报关、报验等口岸综合功能的集装箱铁路集散地,主要办理本地及周边内陆地区集装箱的始发终到作业,当内陆型中心站不是位于路网终端时,一般也办理铁路集装箱中转作业。
港口型集装箱中心站位于我国主要的海港城市,除了承担城市集装箱集散作业之外,还承担了大量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海铁换装作业。对于港口城市集装箱码头是大量集装箱的转运地,它的运输特点是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集装箱的装船或卸船,实现换装;而市区(开发区、保税区、加工区、物流中心)则是城市集装箱的集散地。市区与港区距离往往长达几十甚至上百千米。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欧班列的迅速发展带动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沿海化”。对内陆地区而言,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但有利于其开辟通往国际贸易的新通道,也提高了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的区域辐射能力,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内陆贸易商品对外流通的重要通道,给内陆地区的集装箱、快货和特货运输的飞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加强了内陆贸易运输的市场竞争力,也开辟了内陆对外开放的新兴业态,有利于内陆地区直接通过铁路与世界相连,将内陆城市推向开放合作的前沿。
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作为内陆城市的枢纽站,其功能定位有四个方面。
(1)满足区域内集装箱运输需求。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既要满足当前区域内集装箱运输需求,又要适应未来集装箱运量增长的趋势。集装箱中心站根据区域内集装箱运输需求,及时调整运输组织方案,并根据区域内集装箱运量趋势做出合理规划。
(2)便于集装箱中转、分拨作业。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是集装箱运输的中转枢纽,负责为到达本中心站的集装箱班列或小运转列车上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办理中转作业,同时办理拼箱作业,为拼箱货物提供装拆箱作业的场所、库房与相应的机械设备。
(3)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形成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作为内陆铁路枢纽站,公路是中心站的主要集散方式,主要发展公铁联运,以公路和铁路的密切合作完成内陆货源调配。同时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可以通过港口型集装箱中心站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形成内陆城市与海港城市的战略联盟。
(4)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内陆型集装箱中心站都配备高效的龙门吊、正面吊、大型安检仪、智能大门、IT等先进设备,并有仓储等配套服务设施,可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实现了大宗集装箱货源高效快速运输。在此基础上,中心站打造成集铁路、公路、海运、仓储、门到门掏装箱、堆存、报关报检等服务于一体的区域物流集散中心,从单一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场站向综合物流服务场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