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的中国故事研究:第十一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故事该如何走出去?——关于当前国产影视剧通病的分析

上海戏剧学院 顾潇扬

2018年春季,网络上公布了一篇名为《2018年中国影视剧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引自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803/621879.html。》的报道,以多项统计数据为证,结合当下国内影视剧作品市场情况,对未来中国影视剧发展做出了展望与分析。数据调查显示,近两年来网络视听类各大媒体已经逐渐成为网民获取文化信息、进行娱乐消遣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影视剧则占据网络视频总流量的75.2%左右。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国内外不同文化类别的观摩、学习与交流,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故事正在努力迈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5年重制版的6集《甄嬛传》登陆美国本土后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好评,人们纷纷表示未过足眼瘾,要求再次引进完整版的76集,这一消息对于中国影视作品进军国际市场来说可谓振奋人心,极大地鼓励了编剧、导演们去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代表中国特色的作品。然而,中国每年从广电总局审核通过、继而播出的电视剧达到上千部,相比国内各个电视台及网络频道专门为观众设立的外国影视剧剧场和专区,从中国的影视作品在国际推出的比例来看并非十分乐观。归根结底就是中国故事的整体质量不高,除去导演拍摄手法、影视公司投拍方案介入、服化道设计品位低廉等原因外,基本上还是编写作品的编剧水准一般的问题。

据此,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阐述,把国产作品比喻成一个发病的患者,找出属于编剧领域的各个方面的“病根”,然后列举和分析出各个国家地区不同特色文艺作品中的优点作为“药材”,深思、探讨和总结关于一个刚入行的新手编剧应该坚持和发展的理念作为“日常营养补给”,最终制造出一剂有利于作品发展健康的良方,让中国故事的魅力更好地散发出来。

一、病情诊断之当下中国戏剧影视作品的问题所在

1.故事“高血脂”与“低营养”

“高血脂”就是网络上人们俗称的“撒狗血”,指的是千篇一律不停出现的落入俗套的情节。这种现象之前多出现在以言情为主、男女主人公为爱纠葛不清的偶像剧中,万万没想到,如今正剧、战争剧、职业剧,甚至是仅有几十分钟的院线电影和原创话剧都患上了这样的病症。试想,上世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誓死与敌人抗争的各路英雄们心中除了以革命奋斗为人生目标外,怎么可能还有时间精力去思考和心爱的人正确交往以及处理女人们为自己争风吃醋的问题,这样庸俗的情节出现让革命正剧逐渐失去了像《刑场上的婚礼》中的那种纯洁和神圣。三角虐恋、绝症、王子爱上灰姑娘、婆媳矛盾、明明一句话就能解决的误会等的桥段被利用到极致,相似的狗血剧情反复在作品中展现,观众们早已怨声连连。

“低营养”指的是思想性不强、艺术水准不高的注水式的填充剧情。主要体现在单纯为了娱乐大众,不能用正常的叙事方式而是以各种猎奇(如低俗、色情、暴力等)的方式来博取观众视线,将寓意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如今爱国主义题材的各类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借助这样的表达内容来教育一代青少年正确了解历史、学习先辈们刻苦奋斗的精神本应再好不过,然而某些作品里编剧为了使其更有“吸引力”,加入了过多奸淫、色诱、对战争戏谑等恶劣桥段,降低了作品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实质上根本无法传递正能量。

2.内容“偷窥癖”

和二十年前的影视行业比,窃取他人创作成果的“偷窥癖”如今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谴责,在网络上声讨作者、维护著作权的事件屡见不鲜,典型例子当属“著名”编剧于正及作家流潋紫、唐七公子等。百分百原创是大家共同呼吁的,但不够深入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素养就会导致一些编剧的灵感枯竭,最后只能以所谓的“借鉴”情节来填充自己的作品。以借鉴为名实则抄袭,这是一种最恶劣的行为。中国有自己独特而悠久的历史,和资源丰厚的文化艺术宝库,为何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呢?

3.台词“钙质流失”

或许在当代题材的都市作品中台词的问题并不是特别明显,然而涉及古代甚至是民国时期题材时台词问题就变得突出了。最常见的就是在年代剧里人们说着当今流行的话,有时候还惊现一些网络用语,因为过于追随潮流使剧情不免会有些“穿越”感。还有其他刻意为了喜剧色彩而无厘头搞笑的庸俗台词、满是日常白话的乏味台词、腻歪矫情的拖沓台词等所需的逻辑性与精炼性甚至是美学含义都没能在作品中一一呈现。作家孙犁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语言。”引自孙建清、孙雨晨《当下电视剧语言为何缺乏感染力?》,光明日报2014年7月5日(第12版)。试问为何编剧在创作的时候不能慎重行事,参考一些资料文学加工后再去写有品位有含量的台词?请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作品的台词,让它时刻明亮。

4.片长“虚胖症”

“虚胖症”主要是体现在电视剧方面,近几年来播出的电视剧,绝大部分都是集数超过了30集,甚者多达五六十集,有些竟冗长到了近100集,播出时段几乎占了一个季度,而只有20多集的电视剧却被戏称为短剧。想看精良的短篇故事渐渐成了观众的奢望。

这些“长篇”电视剧实际上内容并不能够撑足相应的集数,除去制片方为延长剧目话题热度、谋取更多利益使播出集数多于实际剧本创作时的版本等原因外,编剧也会利用大量的日常婆妈絮叨的话语填充或者毫无必要的拖沓技术描写剧情,“注水”的内容使得某些场次变成了流水账。相比国外一些通常不会超过20集、制作精良、内容充实的优秀电视剧,国产作品的确需要改进精简许多。

5.背景“传染病”

一个故事如何吸引人,其中大背景设定是最重要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有时候的确是会有背景相似的情况出现,但人云亦云的机械化跟风创作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譬如战争时期草根英雄家园被毁决心奋起反抗、清朝雍正帝与多女子“纠缠”的浪漫爱情史、一个家族里总会出现出轨、离婚现象等。“你写这个背景,我也写这个背景,只要故事有不一样的地方就行”,如此泛滥的同时代作品的涌现,湮没了精品的光芒。

6.人物设定“幻想症”

网络小说各大分类中有一热门类别就叫做“总裁文”,指的是言情故事中的男主角集完美优点(如高大年轻、帅气多金)于一身,以强势的性格与女主角谈起了恋爱,让女主角依靠恋人的力量迅速麻雀变凤凰。现在有些编剧也把这种现实社会出现概率微乎其微的人物设定搬到自己的作品中去。除“总裁”设定之外,那些抗日神剧中可以手撕鬼子、八百里射杀敌人、手榴弹炸飞机的奇侠们也是这种病症的患者。

著名编剧高满堂说过,“故事是为了人物服务的,人物的失败就是故事的失败引自高满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3之原创是天大的事》,人民日报,2014年4月4日(第24版)。”。所以不管是作品的原创还是改编都希望编剧们注意这一点,不要得了过度异想天开的病症。

二、营养汲取之不同地域的代表性艺术的特点分析

1.欧洲——基调严谨

欧洲的很多编剧是秉持着尊重历史与真实的理念开始创作的,他们对这份职业相当忠诚,决不做亵渎它的行为,他们不断丰富着社会阅历和提高道德修养,他们懂得怎么去倾听观众的心声。不仅在《唐顿庄园》《诺丁山》等优秀的英国古典文化电视剧中,而且在法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众多描写夫妻生活、或兄弟友谊、或社会等级分化、或战争残酷有着朦胧色彩的文艺电影里都能深刻感受到这份理念。

2.日本——多样

(1)动漫——角色塑造饱满

动漫发源并壮大于日本,很多动漫作品中的人物受到了当下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正因为其创作和小说、游戏等一样发挥了不受现实阻碍的、无空间制约的想象力,在人物塑造方面力求新奇和多样化,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胃口。弹丸之地的日本,几百年来历经幕府倒台、多次战乱、经济危机等大事件,民族的危机意识被高度培养,所以大批的作家和编剧借助这种特质创作出一位位不同身份、地位可以拯救民族乃至世界的英雄,如:《进击的巨人》艾伦•耶格尔、《北斗神拳》拉奥四兄弟等。除去英雄形象外,他们也重视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甚至不同时期的边缘特殊人群变成主角,如《黑之契约者》李舜生、《铁拳浪子》矢吹丈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形象与性格密切相关是高度统一的,但在日本动漫中这种规律被多次打破,如出现了外在冷漠高傲但内心却害羞温柔等这样性格突出多变的人物。在最著名的励志热血少年动漫《海贼王》的架空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然而由主角蒙奇•D•路飞所率领的9人草帽海贼团却决心要将真诚的正义贯彻到底,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波澜壮阔般或黑暗或光明的过去,选择走上航海这条路后,9种完全不同的性格互相吸引与磨合成了胜似亲人的大家族,很多对立的敌人都被他们所感化并意识到自己人生的失败从而再次找到信心活下去。当作者尾田荣一郎将一个人成长中会遇到的所有坎坷与挑战,所能够学会的各种修养与美德,所产生的各种梦想与期待都浓缩在作品中时,《海贼王》便拥有了强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

日本动漫作品优秀和成功的一大原因,就是每个人物都是完整的、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属于自己世界的“最强者”,配角和龙套也能受到观众的喜爱。所以我国的编剧在为每个人物设定形象时就一定要有“发光点”,为其性格找到一个有新意的突破口使观众眼前一亮。

(2)电视剧——社会问题揭示深刻

一直以来,日本各大电视台就不乏播出揭示社会问题的影视作品,此类作品是重点推荐和制作的黄金强档。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与职业剧相关:医疗剧中牵扯着医患关系(如《医龙》),刑侦剧探讨着人性冷暖(如《非自然死亡》),职场剧里充斥着明争暗斗(如《半泽直树》),校园剧则总是连带着校园霸凌(如《极道鲜师》)。这些都是社会中最常见也最需要深思的问题,编剧们用犀利却客观的文笔将它们写入故事中,并开始着力刻画社会与不同职业的工作者残酷却包容的关系,而如何处理这层关系就等于人物如何对待社会问题。人类在世界中的渺小和脆弱、如何自立、自强都是揭示社会问题最好的衬托。

不同的编剧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在作品中的处理方式也截然不同。1994年的《人间失格》、2013年的《家族游戏》都涉及了日本校园暴力的社会问题,但两部剧的最终走向却截然相反。前者被欺负的学生选择自杀结束了煎熬,而后者则在家教的开导和帮助下与大家和好相处。观众对结果褒贬不一,但至少在主观上产生了共鸣,作为一种对堕落灵魂的救赎以及纯净灵魂的守护,在现实生活中的师生群里有了很大的影响。

除去职业剧外,以2008年《最后的朋友》为代表的一批描写社会人群存在隐患病症的心理剧也收视极佳。那些故事里的人们因为生活、工作等压力被挖掘出了内心各种潜在的负面毛病,一个个地露出了獠牙啃咬伤害周围的亲友,但爆发过后意识到最终还是需要彼此依赖,于是他们尝试着去改变自己……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有些社会问题在中国并不如在日本常见,但编剧们力求展现社会真实与人性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

3.韩剧——情感抒发细腻

观看韩剧在十几年前《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等播出的时候就已经逐渐成了一种受众年龄广泛的时尚主流。年青一代人的情绪在融入剧情后频繁落泪,希望谈一场类似的恋爱,这说明了韩剧的中心点就是“浪漫”,爱情剧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再加上韩国制作方喜欢采用“帅男靓女”战术和梦幻的拍摄手段和意境,便让年青一代更加执着崇拜。无论是《来自星星的你》《屋塔房王世子》《我的名字叫金三顺》还是《秘密》,主题都是贯彻真挚的纯爱从一而终的。

有人认为,“韩剧的爱情更接近每个人的第一次恋爱,不考虑宏大叙事,与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与坚不可摧的经济基础无关,与瞬息万变的世间事物无关”。引自梁英《大众叙事与文化家园——韩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研究》,华夏出版社,第139页。还有人这样认为,“韩剧能够将各种各样的现实历史信息和人生复杂经验,都简化成爱与不爱的话题,从而延伸出善良与恶毒、忠诚与欺骗以及忍耐与嫉妒等有关情感的故事”。引自周志强《韩剧的“浪漫学”》,人民日报,2014年4月11日(第24版)。大部分的电视剧无论恋人在相爱的过程中遭遇如何的困难与障碍,最终都能化险为夷,冲破阻挠获得幸福,即使是悲剧结局的生死相隔,也要让两人在内心达成永恒的爱。“爱”是人类最原始的感情,给生命注入了鲜活的色彩,我国的有些电视剧之所以被观众批评虚假,正是缺少了现实中真实的情感表现,而韩剧除了纯爱偶像剧之外,主要描写家长里短、亲情友情爱情兼有之的长篇家庭剧里更可以看出编剧细腻的文笔,将真实抒发的喜怒哀乐交织在温情的故事中,经典的例子便是《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等。

如果把故事比喻成人的话,情感便是流动全身、带来温暖的血液。如何让血液一直健康地缓缓流动着,就要看编剧怎么把情感真实地抒发出来。

4.美国——直白

(1)电视剧——逻辑思维缜密

有些人开玩笑说,观看美剧就得时刻带着高速飞转的大脑,里面每一个角色所说的话都有可能是伏笔,一旦错过到后面也许就看不懂了。很多知名美剧走的都是以悬念和推理为亮点的头脑战风格,编剧将高智商人才的创造与犯罪结合,从光怪陆离的事物变化中,赤裸裸地展现人的内心随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日趋膨胀的欲望,例如《越狱》《纸牌屋》以及《神盾局特工》等。受好莱坞的影响,美剧的画面还讲究运动感,意图用非常生动的场景与人物动作将整个作品绘制出一种高大上的壮阔蓝图,例如极高成本制作的《权力的游戏》等。

逻辑思维不只体现在高智商悬疑剧里,在中国大受欢迎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老友记》里的每一集都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编剧写得既不紧迫也不拖沓,恰到好处地在每一集结尾处收场,逗趣的笑点也有,煽情的泪点也有,甚至是暗讽现实的虐点也能出现,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了编剧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思维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2)好莱坞电影——价值观明确

其实美国电影的价值观里的核心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它强调每个人在社会、在他人心中的地位以及自己身上最有价值的地方,最后怎样去奋斗去获得成就,不论是科幻的《超人》《复仇者联盟》还是写实的《勇敢的心》《阿甘正传》都是如此。有人会产生疑问:那些科幻类的英雄片并不真实,实质上和国产的抗日神剧一样。学者关山远给出了答案:“我们是在戏说历史而他们是在筹划未来。”引自关山远《为什么没人拍一部撤侨的大片?》,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4月17日(第10版)。好莱坞很有自信地让影片中的美国扮演着拯救人类、拯救世界的角色,这一点和日本动漫中的末日英雄很相似,但结局却不同,日本动漫的结局追求的是奋斗过后的成功果实,而好莱坞更多追求的是奋斗过程中自身获得的人生经验以及价值的提升。

“好莱坞式的娱乐提供了进入一个经过修订的观众自己的世界,一个乌托邦式的逃避的世界。好莱坞电影提供了对日常问题与欲望的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电影把这种逃避的经验包装进各种故事,其中总有一个能引起共鸣的主人公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去实现他或她的欲望。”引自[澳]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华夏出版社,第48页。将现实社会人们不愿面对的矛盾写进故事里那种空想的环境,即使产生了像《邦妮和克莱德》《天生杀人狂》里从头到尾没有做过什么好事的罪犯主角们,编剧也主张发现主角身上的价值,比如自信、比如头脑。

三、对症下药之关于国产作品的改造与坚持

通过本文前述对国内编剧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对欧美日韩等优秀影视作品特长的初步探究,笔者认为,我国编剧在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提高创作作品质量水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坚持认真严谨的原则进行创作

普通受众一般认为,一部作品好不好看是体现在编剧功底上的。的确,一个成功的优秀编剧,他的创作水准与生活阅历呈正比,制造噱头的意图与知识含量呈反比。我们的确应该学习欧洲的编剧,他们把握严谨规范的原则,认真对待故事中的每一个环节,仔细推敲每一段逻辑与现实是否吻合的方法,而不是带着一夜爆红的心理粗制滥造,以炒作和制造争议的想法去创作一部作品。令人愤懑的是,最近几年应该端正态度的正剧也开始戏说历史,剧情里充斥了各种腻歪的爱情插曲和插科打诨的平庸日常。编剧连自己的作品都不尊重,怎么还能让观众尊重你为一个真正的编剧?

请编剧时刻谨记自己是一个为观众们带来高尚艺术享受的严谨创作者,而不是一个为哗众取宠、制造噱头而撰稿的可恶狗仔。

2.作品要突出价值观导向

我把故事比喻为一个人,那么:题材是面相,逻辑是骨架,内容是心脏,角色是四肢,情感是血脉,价值观是灵魂。这么看,说明了哪一项都不能有缺陷,哪一项都必须有特点。在作品创作中,被看作灵魂的价值观就是最神秘璀璨的关注点。

英剧的还原过去仿佛使观众感同身受曾经的社会中人们的昂首骄傲,韩剧的引入让观众从风俗习惯和思想品味中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国度,日剧也在社会问题揭示中告诉了观众日本人心中坚信什么样的信念,好莱坞的电影把个人英雄主义表露得淋漓尽致,而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把我们五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中华美德发扬光大呢?在2014年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倡导过文艺作品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弘扬传统文化。编剧自身错误的价值观导向就会让观众看不清中国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生活在这个文明古国的人们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3.改编要抓住精髓

改编作品不一定比原创作品简单。原创作品要体现的价值在各个方面,从背景、故事及人物设定到剧本里的场场画面和句句台词,这些对于改编作品其实是更困难的,因为原著就是一道很高的门槛,想要跨越实属不易。包括很早的四大名著和金庸古龙小说多次翻拍的情况,我们国家近些年兴起了一股将已问世的知名小说影视化的旋风,虽然作品的IP化逐渐成为影视剧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但在实际上数量却是多而不精。电视剧的编剧在擅自打乱基本故事架构、擅自添加累赘的人物关系甚至擅自篡改主旨的基础上原创出新的情节,结果使得剧情庸俗拖沓无味,导致很多原著迷们不断表示“不如不改,毁了原著”。所以改编作品首先要抓住原著精髓,明白作者想要表现和传达的是什么。

4.要有中国特色

一部优秀的作品即使耗资巨大、制作精良,但只要不符合中国社会现状与实际,就会被观众质疑这不像是在中国会发生的故事。尤其是我们学习艺术创作的这一代青年,从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将它采用至自己的创作,必须是对社会起到促进作用的,脱离现实的作品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是统统该避免的。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推广中国国产的文艺作品,就需要有中国特色和中国灵魂,这样才能代表我国的文化和艺术。

四、结语

以上几点我认为就是新手编剧所要把握的重点和坚持的理念,也许不够全面,但我相信对于编写文艺作品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生存发展,她的民族灵魂、民族精神集中点就反映在她的民族文化上。”引自赵葆华《坚守中国电影民族文化身份》,中国作家网,2012年11月4日,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2年11月14日/65790.html。最后我想通过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赵葆华的一句话来表达我自己的意愿,无论是入行时间长的编剧前辈,还是新手编剧,还是以后是否从事编剧这一行业的我在创作时都不要忘了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让中国故事走出去,迈起坚定昂扬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