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魏文侯
三晋之中,魏国继承了晋国最精华的部分,本身底子就很厚。而魏文侯又是不可多得的有为之君,亲手将魏国带上了天下的至高峰。
魏文侯的贤德举世皆知。
人们都说,他的高尚人格涵盖方方面面,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礼贤下士。
《吕氏春秋》里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这点。
据说魏文侯有一次召集群臣宴饮,大家都喝得很尽兴,魏文侯自己也有些飘飘然了,就让在座的大臣们挨个评论:“孤王是个怎样的君王?”
大家一听,展现拍马屁功夫的机会来了,都争着大肆吹捧魏文侯:有说他“仁义”的,有说他“睿智”的……轮到任座的时候,他却很不屑地说:“我看大王也不怎么贤德,您打下中山国的土地,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怎么算得上是仁君呢?”
听到这话,魏文侯的脸马上拉下来了。任座这番话,不仅扫兴,而且直接挑明了魏文侯兄弟之间若隐若现的矛盾,相当辛辣。
魏文侯一言不发,现场气氛一度十分尴尬,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任座知道魏文侯没有公开撵人已经很给他留面子了,所以很知趣地退出去了。
酒宴继续,下一个轮到翟璜,他也假装觍着脸拍马屁:“大王当然是贤德的君主呀。下臣听说,只有贤德之君,他的属下才会直言敢谏,刚刚任座说话那么直,正好说明大王的贤良。”
一番话顿时化解了尴尬,大家哈哈大笑,魏文侯也回嗔作喜,让人把任座叫回来,自己亲自下阶迎接,还奉他为上客,双方言归于好,重又欢乐地喝起酒来。
从此魏文侯虚心纳谏的名声便广泛传播开来。
魏文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待士人,温和谦厚,彬彬有礼,又听得进劝谏,知错就改,因此天下贤才都来归附。他看人的眼光又相当精准,总能挑出最合适的人才,并且不看门第出身、唯才是举。因此,魏国渐渐聚集了一批冠绝当世的奇才,如翟璜、李克、西门豹等等,形成了战国初期最豪华的一套政府班底。
为了进一步笼络人才,魏文侯找来当时最有名的学者子夏,亲自拜他为师。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这时孔子的弟子们大多都已不在人世了,子夏作为当时的儒学泰斗,是孔门的代表人物。
子夏在魏国讲学,开创了“西河学派”,天下的学者纷纷到这里来交流学术思想,魏国成为了周朝的文化中心。
尽管对子夏极为尊敬,但魏文侯治理国家用的主要人才却不是来自儒家,而是来自法家。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悝(kuī)。
李悝作为魏国文臣之首,对于魏文侯的各种决策有着重大影响。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魏国主持变法。
李悝变法是一次全方位的革新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打压旧贵族,取消他们的世袭俸禄,按照才能选拔人才,由此笼络新兴的士大夫阶层;颁布《法经》,依“法”治国,《法经》是中国最早的法律典籍之一,对后世的法律制定有重大影响;废除井田制,鼓励老百姓开荒;大力发展农耕纺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行“平籴法”,丰年由国家平价收购农民的粮食,荒年再平价卖出;重新编排军队,把士兵按照特长划分为不同的兵种,并且建立起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特种部队,称为“魏武卒”,一度威震天下。
“变法”是这个时代最新潮的名词。春秋时代的贵族制度已经瓦解,新时代需要一套新的制度来推动社会的运行。魏国开风气之先,在列国中第一个变法,国家从上到下焕然一新,因此远远走在了其他诸侯国的前面。
政治和经济上由李悝主导,而在军事上,魏文侯也招纳到了一个顶级强人,这个人把魏国的军队带上了战无不胜的绝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