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博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同世界的梦想

到孟子这个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了,从教书育人,到治国齐家,都有一整套理论,儒家的弟子们也是成千上万,遍布各国。

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每一个学派都在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根据地。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把自己的学说推行给各个大国的君王,只要自己的学说被他们接纳了,学派扩大起来就容易了。

而各国君王们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最关心的是:“你这个学说对我有什么用处?”

为了说服他们,以孟子为代表的这一代儒生,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改造和优化,淡化了礼仪教化的那一方面,更加强调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治国的问题。

应该怎么治理国家?孟子给各国君主开出的药方是“仁政”。

在春秋战国的黑暗时代,人民受尽荼毒。

周王室已经没有实权了,各路诸侯和他们手下的当权者们各行其是,仁义道德都被抛到脑后,每个人都用尽一切手段为自己争夺利益。

这些上位者一方面压榨百姓,让老百姓在饥饿线上挣扎,一方面又驱赶着这些饥肠辘辘的百姓在战场上互相厮杀,而战争的起因可能是一些非常可笑的理由。战争的结果,人民死伤不计其数,土地大片地荒芜,换来的仅仅是统治者的虚荣——他是“霸王”了,他征服敌人了。但即使是这样的虚荣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转眼就被另一个统治者踩在了脚下。

春秋三百年,无数个霸主走马灯似地换,现在他们在哪里?除了给人民留下无尽的痛苦,还有些什么呢?

而这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也有自己的痛苦,他们也被各种力量裹挟着,身不由己地卷入无休止的阴谋、内讧、弑杀、战乱,他们一刻也不能休息,只要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沦为竞争对手的盘中餐,身死国灭。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三百年也是全体统治者的血泪史。

这个社会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无比痛苦。

那么,我们会问,这样的社会不是很荒唐吗?我们怎么才能改变这一切呢?

孟子认为,要改变这种极不合理的局面,就需要推行“仁政”。把仁义的观点撒播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特别是统治者的内心。

仁者爱人,“仁政”就是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善待民众,对内不压榨民众,对外不发动侵略战争。

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节俭高效的政府,轻徭薄赋,使民以时,与民休息,同时减轻刑罚,澄清吏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特别要注重农业生产。统治者要积极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安排好人力调配,规划好山林湖泊的使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统治者要积攒钱粮五谷,用来防范荒年,赈济灾民,安置无业闲散人员,维持社会治安。

还要关照孤独鳏寡等弱势群体,完善社会福利,使得民众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而民众拥有和平安宁的环境,享受到富足闲适的生活以后,也会拥戴那些仁义的统治者,帮助统治者保家卫国,国家便因此得以长治久安。

这样,上下一心,人人安居乐业,共同缔造出一个繁荣而稳定的社会,达到天下大同的终极理想。

那么,怎样推行“仁政”呢?这就是儒家弟子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后世的大师曾经这样总结过儒家的理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人民很痛苦,世道很黑暗,所以我们要尽力去改造这个社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从当初孔子创立儒学起,这个学派就把改造社会、造福万民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是要竭力向统治者游说,说服他们去推行“仁政”;另一方面是所谓的“学而优则仕”,儒家弟子要尽量进入统治阶层——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借机亲自去推行自己的治国方略,去铲恶锄奸,维护公道和正义,把黑暗的世道改造成儒家梦想中的大同世界。

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有了意义。

所以儒家是一个特别热衷于做官的学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千年来无数儒家信徒们为了这个目标殚精竭虑,宵衣旰食。基本上,除了治学、授徒、著书的学者以外,所有的儒生,终其一生都在官场上施展拳脚或走在考取功名的路子上。

这是至圣先师留下的伟大传统,现在,孟子也在沿着这条道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