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作法自毙
早在前线魏军陷入韩国泥潭不能自拔的时候,魏惠王就意识到自己上了商鞅的当。
魏国这边跟韩国打得天昏地暗,秦孝公和商鞅那边正捧腹大笑。
大概秦国觉得对魏惠王的刺激还不够,他们决定来个更狠的——公元前342年,秦国太子驷带着戎狄九十二国酋长来到洛邑,高调朝见周显王。
这次朝觐完全依照上一年魏惠王朝觐天子的规格,甚至规模更加宏大,穿着各式民族服装的夷狄们纷纷进入周王宫,匍匐在丹墀瑶阶之下,山呼万岁、百兽率舞,声威远播千里之外,真个是八方向化、万国来朝,好一派盛世气象。
这样的表演当然不是给周王看的,而是为了向世人宣示秦国的国力。
九十二国的戎狄都是已经被秦国征服的部落,他们的到来,代表着华夏威服夷狄的赫赫军威,这格调可比逢泽之会那群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高多了,天下谁人不服?
这是秦国的伟大成就,秦孝公用实际行动打脸,教会魏惠王怎样做一个让各路诸侯敬重的“霸主”。
可惜魏惠王已经没有机会改正错误了,不久之后就在马陵遭到惨败,国家陷入空前的危机中。
秦国人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河西故土。
魏国在马陵惨败的消息传来,秦孝公立即行动,派商鞅统领大军杀向河西,揭开了最后一次河西之战的序幕。
魏惠王紧急派公子卬(áng)迎战。这是又一次重大的用人失误。
惠王是个做事很认真的君主,他严格按照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贵族礼仪,常常自己亲自领军上战场,或者让自己的儿子们去冲杀在战争第一线,但这样的做法早已不适应当前的时代了。
惠王的公子们普遍不熟悉兵法,缺少统兵打仗的才能,把他们硬塞上战场,不仅给前线指挥官添乱,更增加了这些公子们被杀被俘的风险。
太子申的悲剧刚刚落幕,公子卬又被推上了战场,他的处境比太子申更尴尬,身边甚至没有一个庞涓那样的名将辅佐。
商鞅当年在魏国的时候跟公子卬关系不错,也了解他的性格,他欺负这个公子哥不懂人情世故,诓骗他说:“商鞅能有今天,全靠公子栽培,怎么忍心跟公子为敌?还请公子向魏王说情,允许商鞅跟贵国和谈,我们大家握手言和,怎么样?”
公子卬似乎相信了他的话,也可能是知道魏国现在没有能力抵挡秦国的侵略,于是自作主张,代表魏国跟商鞅和谈,双方谈妥后各自罢兵。
和谈完成,公子卬要撤走的时候,商鞅派人带话给他,邀请他小聚一番,叙叙旧。心地单纯的公子卬竟然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不顾下人的反对前去赴宴,结果伏兵一拥而出,当场把公子卬给劫持了。
商鞅立即翻脸,率领秦军冲向魏军阵营。失去了统帅又毫无准备的魏军瞬间崩溃,大败而逃,把城池白白丢给了秦军。秦国就这样取得了河西之战的开门红。
之后的几年,秦国连出重拳,一拳又一拳地捶向河西地区,招招见血。特别是在岸门之战中,秦军大胜,俘虏了魏国大将魏错,给魏国在河西地区的防御力量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魏军节节败退,大片的土地沦陷,疆域被逼退到了黄河岸边。
到这时为止,河西的归属已经没有悬念了。
商鞅也因为河西之战的大胜被秦君封为列侯,封地在商。
这些年商鞅给秦国带来的贡献太大了,几乎凭借一人之力让秦国脱胎换骨。他本人也是位不世出的奇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既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又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而且百发百中,从不失手,这样卓绝的才能,足以傲视整个战国时代。
但他又是个有才无德的奸邪小人,只要他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合不合道义,有没有人性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他给秦人带来的,除了强大,还有痛苦。
被改造过后的秦国,是一台恐怖的战争机器,是东部各国的噩梦,也是秦国百姓的噩梦。
秦国百姓从生下来起就被纳入军事化管理,失去了“人”的属性,沦为战争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终生辛苦劳作,不得自由,这样的生活当然是谁都不想接受的。
这种痛苦也蔓延到秦国社会各个阶层,甚至顶层的贵族们都不能例外,他们同样没有自由,同样怨声载道,心里恨极了商鞅。
其中最有分量的人物是秦国太子,也就是前几年带领蛮夷去朝觐周王的太子驷。
当年新法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太子驷也触犯了法令,商鞅对孝公说:“新法推行遇到阻碍,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贵族们不配合,要推行新法,就要先从贵族们开刀,杀一儆百。现在太子犯法正好是一个警告贵族们的机会,但太子不能受刑,可以让他的师父顶替。”
于是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抓起来,往脸上刺了字。
从此贵族们全都战战兢兢地遵守法令,新法也因此很顺畅地推行下去了。
这件事情商鞅的做法严格来说没错,是在为国家利益考虑。但太子驷感到自己受到了深深的侮辱,一直对商鞅怀恨在心。
公元前338年,正当秦军在河西地区所向披靡时,一生励精图治的秦孝公忽然病逝,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
人人都有私心,君王也不例外。虽然知道商鞅对国家的巨大贡献,但惠文王还是忘不了当年的仇恨,心里总琢磨着怎样报仇。
新君继位也给了那些心怀不满的贵族们机会。他们被孝公和商鞅压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有机会出口恶气了。虽然他们不敢公开反对新法,但拿商鞅开刀总是可以的。
所以商鞅瞬间成为朝廷上下所有人的靶子,人人都把矛头对准他,弹劾他的奏折堆山填海,层层叠叠地堆到惠文王面前。
新登基的秦惠文王正要安抚人心以便坐稳这个位子,何况他也没必要替商鞅这个仇家挡刀,他冷笑一声,很乐意地将这些攻击商鞅的言论照单全收。
大家看到国君这个态度,更加受到鼓舞,对商鞅的攻击也就越来越离谱,只要对商鞅有害的证据,不论真假,一概上报。
公子虔直接说商鞅“意图谋反”,这是灭族的罪名,惠文王也不加鉴别,马上下令捉拿商鞅。
商鞅见形势不对,先一步逃出了咸阳,准备到老东家魏国那边去避难。
这天傍晚,他逃到秦国边境附近的小镇上,找到一家客栈要投宿,客栈老板要他出示证件,说:“按照商君(商鞅)制定的法令,不能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商鞅仰天长叹,原来真有现世报啊,只好再次逃走。
他来到魏国边境,请求魏国收留,魏国守关人员记着他诓骗公子卬的仇,不肯放他入境。
他又请求魏国放他去其他国家,魏国人还是不同意,说:“你是秦国的通缉犯,我们惹不起秦国,只能把你送回去。”于是强行把他遣送回秦国。
商鞅再次逃走,来到自己的封邑,他已经被逼上绝路了,只能孤注一掷,带领商邑那点可怜的兵力去攻打北边的郑县,希望用鱼死网破的方式迫使惠文王放他一条生路。
惠文王立即派兵镇压,小小的商邑哪能跟国家军队叫板,叛乱迅速被讨平,商鞅也在战乱中被杀死了。
惠文王把商鞅的尸体拖回咸阳,五马分尸,游街示众,并且灭了商鞅全族,咸阳城内一时间锣鼓喧天,人人称贺。
这位替秦国改天换地的一代名臣,最终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悲下场。
而秦惠文王踩在商鞅的尸骨上,成功笼络到人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秦国接下来的霸业将由他来完成。
不过他心里很清楚,商鞅一点错都没有,商鞅的新法更是国家强大的保障。
所以商鞅虽然身败名裂,但他的新法令却没有被废除,秦惠文王顶着旧势力的压力,继续坚持推行新法,后来的秦国统治者也都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从此以后,秦国的强大就再也不可阻挡了,山东各国的命运不再由他们自己把握,而是捏在秦国的手里,天下人的命运也将由秦国来决定。
三晋和齐、楚来来回回打了这么多年,都想争个第一,未曾料到最终却是西陲之地的秦国摘得了胜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