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博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河西烽烟再起

河西地区的沦陷对于秦国人来说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这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念念不忘地想着要收回故土。他们已经等得太久了,所以秦献公跟魏武侯的约定刚作废,秦军就急不可耐地奔向了日思夜想的河西故地。

这时候东方各国早已经改天换地了。

战神吴起早已离去,威震天下的“魏武卒”虽然依旧强大,却缺少了最重要的精神领袖。魏、赵、韩、齐四国连年混战,打得不可开交,楚国和中山国还时不时来插上一脚,处在四面强敌包围中的魏国还有当年抗击秦师的勇气吗?

魏武侯过世后,魏国立即发生严重危机。

武侯没有嫡子,生前没有立继承人,两个儿子公子罃(yīng)和公子缓争夺君位,魏国内乱爆发。

公子罃的势力更强大,很快占据了邺郡、上党等地,并且坐镇安邑,掌握着半个魏国。公子缓只好亲自去邯郸向赵成侯求救,赵成侯答应帮助他攻打公子罃。

魏国的大夫公孙颀又去游说韩懿侯,让他跟赵成侯联手共同进攻魏国。

于是赵、韩两国组成联军,杀向安邑,攻打公子罃的支持者。魏国军队敌不过两国联军,被围困在浊泽。

当时的形势极端凶险,公子罃眼看就要被活捉了,赵、韩两国却发生了分歧。

赵国希望扶立亲赵的公子缓继位,让魏国割让土地给赵国;韩国却希望保留公子罃的政权,把魏国一分为二,分别让两个公子统治,这样魏国就再也威胁不到赵、韩两国了。

说穿了,赵国是希望建立一个亲赵的、又弱小的魏国,以后再慢慢来吞并,这就没韩国什么事了;韩国却希望把魏国对半分,一家一半。最后的结果就是两家谈崩,韩军连夜撤走,留下赵军,赵国人眼看魏国一旦反扑过来自己扛不住,也只好赶紧撤走了。

两个心怀叵测的国君终于没能成功合作,魏国逃过这次危机,公子罃随后发动反攻,打败公子缓,一举拿下了整个魏国。

公元前370年,公子罃成功登基,就是后来的魏惠王(他这时还不是“王”,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直接称其为“惠王”)。

浊泽之战把三晋之间的自私贪婪、勾心斗角暴露无遗,所谓的三晋同盟在这以后彻底分崩离析,连装都不必装了。

这次动乱也明显反映出战国时代诸侯们的特点:不讲道义、只讲利益,为了争权夺利,一切罪恶阴谋都可以摆到光天化日之下来公开讨论。

既然两个小兄弟都这么不留情面,魏国这个老大哥也就彻底撕破脸了。惠王即位的第二年就发兵,在马陵打败韩国,在怀地打败赵国,给了这对难兄难弟一个狠狠的教训。

这也说明,魏国只要内部团结,战斗力还是相当惊人的,他们的力量暂时还是天下第一。

赵、韩两个坏小子分裂魏国没成,手痒难耐,过了几年拿西周国练手,把它分成了两个国家。

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在王畿给了他弟弟王子揭一块地盘,分封出来一个周国(只是名字叫周的诸侯国,跟周王朝是两个概念,相当于是在周王畿内部划出来的一个国中国)。

到了公元前367年,周国的公子根发动叛乱,赵、韩两国强势干预,把周国分成两个:西边的叫西周国,由西周惠公统治;东边的叫东周国,让公子根统治,称为东周惠公。

所以现在周王畿就分成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两块,名义上都归周王管。

赵、韩为什么要去干这么无聊的事?这很难解释,也许是为了平定周王室的内部纷争,也可能只是受了魏国的气要找地方发泄吧。

这也说明魏、赵、韩三兄弟这些年实在跟无头苍蝇似的,没有任何长远的规划,兴头来了就随便发动一场战争,干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消耗着自己严重过剩的精力。

就在三晋搞一些过家家似的小把戏的时候,一头恐怖的巨兽已经来到了他们的西部边界。

公元前366年,魏国和韩国联手在洛阴附近的武堵筑城,这里紧挨着秦国,按照当时的情势来说,魏、韩不大可能主动挑衅秦国,应该是在修筑一座防御工事,属于常规操作,所以两国当时也没料到秦国会反对。

不想秦献公直接派兵推平了他们的要塞,魏、韩联军大败而逃。这是休战二十年以后秦国第一次在河西发动军事行动,战斗力爆表。三晋这才惊恐地发现:秦国这头巨兽似乎苏醒过来了!

其实几年前秦国就跟赵国发生过小规模的冲突,当时三晋没当一回事,现在才终于看清楚形势,可惜已经太迟了。现在的秦国,兵精粮足,同仇敌忾,国力跟二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作为三晋最强大的敌人,正牢牢站在黄河西岸,准备东进。

晋家三兄弟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