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蛮夷”
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楚人完全展现出战斗民族的天性,残暴而好斗,寻找一切机会对外扩张。
他们一方面镇压和同化南方的土著民族,另一方面对周王朝在南方的封国进行持续地吞并。江淮地区本来有大量小型诸侯国,后来这些国家都纷纷被楚国消灭。楚国的势力范围也就一步步北扩,渐渐逼近中原,最后连郑国都感到惊恐了,跟老对手蔡国会盟,商量共同抵抗楚国侵略。
江淮地区仅剩的那些小国们开始团结起来,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楚国。
这里有两个小国值得一提。
一个是权国。楚国消灭权国以后,发明了“县”级行政单位,把权国改成权县。这是郡县制的起源,也是楚国对后人做的最大贡献。这件事当时不引人注目,但后来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后来秦国学习楚国的郡县制并且发扬光大,彻底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制度贯穿了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另一个是随国。这是楚国和中原之间最大的国家,楚国北扩路上最主要的对手,也是周围一圈小国们的老大哥。楚国一直在考虑怎么降服他。
公元前七〇七年,周天子被郑国将军射中肩膀,率领败军退回洛邑,郑国却没受惩罚。
这件事一传出来,天下哗然,一直在南方等待机会的楚国也被惊动了。
这时的楚国国君是熊通,当年他的哥哥楚厉王过世以后,他发动政变杀了自己的侄儿,抢到王位——楚国的权力之争在各国里面最野蛮、最血腥,弑君争位的事件数不胜数,杀自己的侄儿根本不算什么。
熊通这些年一直在考虑怎么吃掉东北边那一群小国,一听说周天子被郑国打脸,他马上想到:周天子这次颜面扫地,短期恢复不过来,中原各国也就无法团结起来,现在攻打那些小国,就不会受到中原联盟的干涉,这是最佳时机!
他跟手下的大臣伯比商量。伯比说:“我们向东北边扩张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那些国家太团结了。这群国家里面最大的是随国,我们先发兵打随国,逼他们跟我们签订盟约。随国一投降,其他国家就只能服从。”
于是楚国派出大军攻打随国。
随国赶紧请求和谈,派出大臣少师去楚营。少师是著名的主战派,但没什么头脑。
伯比又向熊通献计说:“我们故意用老弱残兵给少师看,让随国以为我们很好对付,以为他们自己可以挡住我们,这样他们就会抛弃那些小国,他们的联盟就不攻自破了。”熊通照他说的做。
少师看到楚国军营内全是老弱残兵,果然以为楚国军力不行,回去以后就建议随侯主动袭击楚国。随侯听了主和派的话,没有上楚国的当。楚国僵持了一段时间也就退兵了。
但这次楚兵不战而退却让随侯以为少师是对的,认为楚国不过如此,于是开始狂妄自大起来。
过了两年,熊通召集江淮间的诸侯国会盟,只有随、黄两国没去。楚国又找到了开战的借口,大会一开完,马上再次发兵去打随国。
有了上次的经验,随侯这次决定不听主和派的,带领军队去跟楚军硬碰硬。一交战,才知道上当了。随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丢盔卸甲。随国只好向楚国投降。
熊通说:“要请降也可以,但你们得答应我们一件事。”什么事呢?熊通说:“你们去找周天子,就说我们楚国的爵位太低了,给我们封一个高的爵位。”
原来这才是熊通的真实目的。他想趁着周天子刚被人欺负过,没脾气,去讨个封号。有了周天子的封爵,以后再去收拾南方那些小国,还有谁敢不服?也许他也受到郑庄公的启发,“奉王命伐罪”这张牌不要太好打。
但是他自己地位太低,去见周天子只怕门都进不了,找随侯去帮忙说情比较好开口。
随侯不敢不听,竟然真的去找周桓王说这事。
桓王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寤生那个老流氓欺负我也就罢了,你个穷山恶水的荆蛮也敢来趁火打劫。他想都不想,一口回绝了这个请求。
熊通听到随侯的回报,登时怒了:原来我们在你们眼里还是蛮夷!当年文王都把我们祖上称为老师,我们祖祖辈辈在南方替你们镇守边疆,立了多少功劳?你们给过我们什么鼓励?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成南方霸主了,还是个这么低的爵位!我呸!谁稀罕你的封号?
当年熊渠不是自己封过王吗?熊通就效仿这位祖爷爷的做法,干脆不要那什么爵位了,自己封自己为“武王”——你家开国祖宗叫“武王”,现在我也叫“武王”,跟你家祖宗一样大!
从这以后,楚国国君都称为“王”,熊通就是楚武王。
天下从此有了两个王——一个周王、一个楚王。
周桓王因为自己的小气抠门吃了这个闷亏,但后悔已经晚了,中原诸侯都怕楚国,何况他一个“小小的”周王呢?难道还敢不服?
至于那个随国,后来又被楚国打过几次,被彻底降服,终于变成了楚国最忠实的小弟,“世服于楚,不通中国” ——世世代代臣服于楚国,不再跟周朝来往。这之后,江淮地区的国家再也不能团结起来,只能被楚国挨个征服了。
天下局势也从此彻底糜烂,进入了一个最黑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