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智慧:浩云心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说管理之“道”:执道循理

“执道循理”与“以德配天”是黄老之学(黄帝与老子的学问)的核心理念。黄老之学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很活跃的,至汉初文帝、景帝时尤为盛行,表现为与儒、墨、道、法开始合流,并与各家的管理理念一脉相承。现在读来仍有启迪。

首先,黄老之学在哲理上接受并改造了老子关于“道”的观念,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老子认为道(宇宙之本体)生万物,为天下母。古来君王依“天道”而行事,其特点是“虚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用黄老之学的说法便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虚静无为”从行政管理上言,就是“君人南面之术”。

其次,黄老之学继承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就是要“得道之本”“得事之要”而使“天下服”。因此,黄老之学提出了“执道循理”的思想,认为在天为“道”,在人、在事为“理”。对待事物必须先知理,而后达“道”,即所谓:物合于“道”者,谓之理。这是把“道”看成宇宙之本元、事物之规律,且须通过“理”才能体现出来。黄老之学的思想看似很遥远,事实却不然。从哲理上而言,这是自然法则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领域,犹如经济与管理的发展观问题。基于此,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一下传统的以破坏环境和牺牲文明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发展模式?如果说这种发展模式有背“天道”“人理”和“事理”,那么是否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保护环境和延续文明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呢?就拿2008年9月11日爆发的“问题奶事件”来说,时任国家总理在联合国谈及食品安全时大声呼吁“企业和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是否应该“执道循理”呢?即温总理所言:“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绝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和生命换取企业的利益和经济发展。”这不是数千年前黄老之学所诉求的吗?

那么,怎样才能“得道”“得事”使“天下服”呢?黄老之学提倡“以德配天”“兼爱无私”“号令合于民心”。“以德配天”在当今来解释是:第一,要求行政者、经营者在建立道德和自觉的同时,须构造规范的制度以及严苛的法律,进而规范权力之争,为企业成长创设一个无须野蛮突围的土壤;第二,讲求德为先,要“优未爱民,与天同道”,即企业经营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第三,管理者要“精公无私而赏罚之信”,现实地说,就是建立起一套体现从严治政的官员问责制度。这项制度成为常态,将有利于增强官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有效的监管。

黄老之学兼收并蓄了百家之学,既有道家的思想渊源,也和儒家、墨家的“以人为本”一脉相承。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一个共同点是对“人”的重视,因为人是宇宙所生,每个人都有自主性,他上通于天,天人相通,所以人有独立性、有尊严,君要尊重这种尊严,要以民为本,用民本精神兼顾人对共同之善的追求,达到共同的和谐生活。这就是“执道循理”“以德配天”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的执政者、企业经营者应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