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官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根据病例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等相关的问题和答案

【问题1】

本病例诊断为何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应该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答:1.本病例诊断为针眼,其诊断依据如下。

(1)该病人以右眼上眼睑局部红、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

(2)检查所见:右眼上眼睑局部肿胀、红、疼痛拒按,并触及硬结。

2.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与胞生痰核相鉴别:胞生痰核表现为眼睑局部硬结、隆起,但是无眼睑红、肿胀以及疼痛。

(2)与眼睑丹毒相鉴别:眼睑丹毒表现为眼睑的剧烈疼痛和弥漫性肿胀、疼痛,病情更为严重。

【问题2】

本病例的中医证型及辨证要点是什么?该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型还有哪些?

答:1.本病例辨证为热毒壅盛证。其辨证要点为:眼睑红赤、肿胀、疼痛,触及麦粒样硬肿,有压痛;兼见头痛、咽喉痛,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

2.该病临床上常见的其他证型

(1)风热外袭证:其辨证要点为:疾病初起,胞睑局限性微红、微肿、微痛、微痒,可扪及硬结;舌苔薄黄,脉浮数。

(2)脾虚夹实证:其辨证要点为: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可伴面色无华,神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问题3】

本病该如何治疗?

答:针眼的发病,可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壅阻于胞睑皮肤肌腠之间,煎灼津液,变生疮疖;过食辛辣炙煿,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酿脓;余邪未清,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而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本病的治疗原则: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1.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1)风热外袭证:

治以祛风清热,消肿散结。用银翘散加减。

(2)热毒壅盛证:

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3)脾虚夹实证:

治以健脾益气,扶正祛邪。用四君子汤加减。

2.本病的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1)中成药治疗:根据临床证型选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口服或静脉滴注。

(2)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阳穴,三棱针日1次点刺放血,泻热止痛消肿效好。

(3)针挑法:适用于针眼反复发作者。在背部肺俞、膏肓俞及肩胛区附近找出红点或粟粒性小点1个或数个,常规消毒后,三棱针挑破,挤出少许血水或黏液。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患眼湿热敷,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汤剂熏眼。

3.本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早期滴用抗生素滴眼液,全身予广谱抗生素口服。一旦红肿局限,出现黄色脓点,指压有波动感时,应行切开排脓术。

【问题4】

本病的转归和预后如何?

答:1.患本病后给于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眼睑局部红、肿、疼痛可逐渐消退;如逐渐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排脓,疾病可以得到治愈。

2.若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当感染的致病菌毒性强烈时,可在眼睑皮下组织扩散,发展为眼丹,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同时,眼睑的静脉与面部的静脉相互沟通,没有静脉瓣,眼睑的化脓性感染容易通过这些静脉回流进入海绵窦而导致海绵窦血栓形成,危及生命。

3.注意眼睑局部卫生,不用手或者不洁物品揉眼、擦拭。合理饮食、避免偏食,禁食辛辣、煎炸、肥甘厚腻之品。

技能要点

1.初患本病时患者胞睑局部微红、肿胀、痒,按压疼痛并且触及硬结;若病情进展,则硬结逐渐形成脓肿。

2.在检查时禁忌挤压排脓,以免造成脓毒扩散。

3.麦粒肿切开排脓术切口位置、方向以及大小要适当。外麦粒肿切口要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切口要与睑缘垂直。在切开时,要注意勿损伤邻近组织,如泪小管、泪囊及内眦韧带等,如果出现眶蜂窝组织炎要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

培训体会

1.针眼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以患病,接诊时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蚊虫叮咬史。

2.对于病情较重,局部抗生素滴眼液治疗感染无法控制者,应及时行眼睑皮肤切开引流并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