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制饮片临床鉴别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切制

将净制过的中药材软化,并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的过程,称为切制。中药材经切制后称为“饮片”。经切制后便于有效成分煎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制剂;便于鉴别。饮片切制可分为趁鲜切制、软化切制和炮炙后切制等。

1.趁鲜切制

某些形成产地规模化生产的药材,可在产地采收、洗净,干燥至一定程度后,直接切制成饮片再干燥;如乌药、茯苓、地榆、功劳木、皂角刺、鸡血藤、浙贝母、绵萆薢、葛根、人参、鹿茸等。产地趁鲜切制成饮片,可以省去再次浸润软化干燥的过程,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饮片质量,同时节省人力、物力。但趁鲜切制的饮片不宜长期贮存。

2.软化切制

大多数植物药在采收后需先经过产地加工,制成不同商品规格的药材,进入市场流通,由饮片生产企业将干燥的中药材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干燥后包装。如白芍、甘草、黄芪等。

3.炮炙后切制

部分毒剧药材生品不能直接入药,必须经过蒸煮等复杂的过程炮制以后方能保证内服用药安全。如天南星、半夏、白附子、川乌、草乌等,经炮制符合要求后再切片干燥。

(一)中药饮片的类型

中药饮片类型主要依据其切制方法、厚度、形状划分。

1.按饮片切制厚度划分

(1)极薄片:

厚度在0.5mm以下。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药材,根据需要,入药时可分别制成极薄片。如羚羊角、鹿角、松节、苏木、降香等。

(2)薄片:

厚度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如土茯苓、川木通、射干、白芍、槟榔、当归、天麻、三棱等。

(3)厚片:

厚度2~4mm。适宜质地松泡、淀粉性强、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山药、葛根、防己、天花粉、泽泻等。

(4)丝:

包括细丝和宽丝;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果皮类药材。细丝宽2~3mm,一般多为皮类药材,如黄柏、厚朴、桑白皮、青皮、合欢皮、陈皮等;宽丝宽5~10mm,如较大的叶类药材,荷叶、枇杷叶、淫羊藿等。

(5)段:

包括短段和长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长段又称节,短段又称咀。主要为全草类药材,如荆芥、麻黄、薄荷、益母草、香薷、青蒿等;此外,形态细长、成分易溶出的根类以及茎木类药材也常切成段,如党参、北沙参、怀牛膝、芦根、桑寄生、忍冬藤等。

(6)块:

指近方形或不规则的块状饮片,边长8~12mm。有些药材煎熬时易煳化,需切成不等的块状,如葛根、茯苓、何首乌、商陆等。

2.按切制方法划分

(1)顶刀片:

又称顶头片、圆片、横片,将根茎药切面与切药刀成垂直方向所切出的横片,如白芍、乌药等。

(2)顺刀片:

将药材长轴与切药刀成平行方向所切出的片,如白术、川乌等。

(3)直片:

先将药材腰断,然后再纵切成的片,厚度2~4mm,适于形状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突出其鉴别特征的药材。如大黄、天花粉、何首乌、防己等。

(4)斜片:

将药材与刀成一定角度切制的片型,厚度2~4mm,适于长条形而纤维性强或组织致密的药材,如黄芪、甘草等。片型小的称瓜子片,如桂枝、桑枝等;片型稍大者称柳叶片,如甘草、黄芪等。片型较大者称马蹄片,如鸡血藤、山药等。

3.按切成饮片的形状划分

为了突出药材及饮片的固有特征,在切制过程中,遵循切制的法度,掌握好恰当的切面,使饮片形如其物,并具有一种特殊形状,从而提高饮片的切制质量和商品质量,又称特型饮片。由于生产的机械化,有些片型已经不存在了。

(1)蝴蝶片:

适用于不规则块根或菌类药材,如白术、川芎等饮片。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节盘突出,茎常数个丛生(近似并排分枝),中间高,两边低,顶(底)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根)痕。以拳形正面为切面,纵切,厚约0.2cm,饮片与蝴蝶相似而得名。

(2)凤眼片(鸡眼片):

指细条圆筒状皮类药材的横切薄片,中间有圆孔,形似鸡眼,如牡丹皮、枳壳等。

(3)燕窝片:

软化的某些药材以小刀逢中顺切一定深度去掉木心,将其内部向外翻转,形似燕窝,如天冬、麦冬等。

(4)盘香片:

指卷筒形皮类药材的横切丝片,呈圆形盘状似蚊香,如厚朴。

(5)肾形片:

扁圆球形药材直切成1mm厚的片型,形似肾脏,如浙贝母。

(6)铜钱片:

泽泻药材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倒卵形,在切制过程中,根据泽泻的形状特征,只能横切,所有饮片呈一圆形,厚约0.4cm,形似于我国清末以来所铸造的各种新式铜币——铜圆(钱)而得名。

(7)鬼脸片:

为升麻的斜片,其片面色灰黑蓝草绿,边缘微黑色,内有青绿空洞及网状花纹,纹内呈交叉的青绿黄色,形似鬼脸。

(8)纽襻片:

枳壳药材“为半圆球形,翻口似盆状”。将净药材抢水洗,润软后翻口对齐折拢,置特制的压架中,数个相叠,数叠一架,悬挂于通风干燥处,每日加压挤紧(以防饮片干后翻口处张开),干透后拆开压架,枳壳形似钟面。将枳壳再均匀喷洒清水润软后,依钟壁纵切,厚约0.2cm,饮片形似我国传统服装的布纽扣而得名。

(9)阴阳片:

将药材切制成具两种不同颜色表面的饮片,如黄柏阴阳片、黄芪阴阳片。

(10)双飞片:

软化后的桔梗药材,以小刀逢中顺切一定深度,将其内部向外翻转达并砸扁平,称为桔梗双飞片。

(11)骨牌片:

杜仲、黄柏等长方形片状药材,先切成长段,再纵切成的片。

(二)软化

干燥的药材欲切成饮片前所采取的不同程度的水处理过程,称为软化。通过软化主要使药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使药材质地由硬变软,利于药材切制,更可减少破碎,保持片型整齐、美观。明代《本草蒙筌》载:“诸药剉时,须要得法,或微水渗,或略火烘。湿者候干,坚者待润,才无碎末,片片薄匀,状与花瓣相侔,合成方剂起眼,仍忌剉多留久,恐走气味不灵,旋剉应人,速能求效。”

1.常温常压软化

利用冷水在室温自然状态下软化药材的操作工艺,称之为常温常压软化。主要有喷淋法、洗润法、泡润法、漂润法。

2.常温减压软化

常温常压软化的时间长、效率低,所以人们开始利用减压软化,先排除药材内外的空气,则可加速水分的渗透,从而大大提高了软化效率,更保证了饮片的质量。

3.加温减压软化

将净药材洗涤后,采用减压设备,通过抽气和通入热蒸汽的方法,使药材在负压情况下吸收热蒸汽,加速药材软化。此法能显著缩短软化时间,且药材含水量低,便于干燥,适用于遇热成分稳定的药材。

4.特殊软化

有些药材不宜用常温常压水软化,需采用特殊软化法。主要有湿热软化、干热软化等。

(1)湿热软化:

本法实际是一种炮炙方法的综合利用,是采用水火共制法,经蒸、煮等处理,既进行了炮炙,又使之软化,进行切制的方法。如黄芩、木瓜、天麻等,川乌、半夏等亦属此类。

鹿茸除产地鲜切外,还可刮去茸毛,加酒稍润,置高压锅脐上喷汽趁热切片,边蒸边切,既利于切片,又保证质量。

(2)干热软化:

干热软化是将药材置烘箱内加热,利用其内存的水分及其自身性质,使之回软的方法。如胶类常用烘烤法。有些地区红参、天麻也用此法。

(三)切制方法

1.手工切制

手工切制适用于特别讲究外形的饮片规格以及太软、太黏及粉质药材和贵重药材。优点是操作方便、灵活,不受药材形状的限制,切制的片型美观、齐整、规格齐全,损耗率低,弥补了机器切制的不足。但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此已经少用。

2.机器切制

目前,全国各地生产的切药机种类较多,基本特点是生产能力大,速度快,节约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但一些特殊的片型、出口和贵重饮片等,不宜采用机械切制,否则败片率较高。常用切药机有剁刀式切药机、直线往复式系列切药机、转盘式切片机、旋料式切片机、多功能切药机。

3.其他切制与加工

有些药材不易软化切制,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工具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大小适宜,便于调剂和制剂。

(1)镑:

镑片所用的工具是镑刀。此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的动物骨、角类药材,如羚羊角、水牛角等。

(2)刨:

操作时,将刨刀固定在案上,推动药材即得刨片,如檀香、松节、苏木等。

(3)劈:

本法是利用斧类工具将动物骨骼类或木质类药材劈成块或厚片,如降香、松节等。

(4)锉:

用钢锉将其锉为末,如水牛角、羚羊角等。

(5)碾捣:

某些药材由于质地特殊或形体较小,不便于切制,均碾碎或捣碎后入药,如自然铜、穿山甲、栀子、三七等。

(6)制绒:

某些纤维性和体轻泡的药材经捶打,推碾成绒絮状,可以缓和药性或便于应用,如麻黄绒、艾叶绒等。

(7)揉搓:

对于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材,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熬,如竹茹、谷精草等;荷叶、桑叶须揉搓成小碎块,便于调剂和制剂。

(8)拌衣:

将净药材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黏于药材上,以增加中药疗效,便于临床应用,如朱砂拌茯苓、远志,可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青黛拌灯心草则有清热凉肝的作用。

(四)干燥

1.自然干燥

指把切制好的饮片利用自然条件去除其中水分的方法,主要包括晒干法和阴干法。

2.人工干燥

人工干燥的温度应视药材性质而灵活掌握。一般饮片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以不超过60℃为宜。已干燥的饮片需放凉后再贮存,否则余热会使饮片回潮,易于发生霉变。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控制在7%~13%为宜。常用的干燥设备有翻板式干燥机、热风式干燥机、红外线辐射干燥设备、微波干燥技术,此外还有传送带式干燥器、太阳能干燥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