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制饮片临床鉴别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净制

净制是指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以及分离药用部位的操作过程。又称净选、治削。净制后能直接用于临床的则称为“饮片”,如菊花等。

净制的作用:

1.大小分档,便于切制和炮炙。

2.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便于临床调配和制剂。

3.分离药用部位,保证用药剂量准确。

4.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

净制的方法主要有挑选、筛选、风选、水选,摘、揉、擦、撞、燎、砻、拭、刷、刮、碾、捣、研、颠簸、剪切、敲、挖、剥、轧、水飞等。

(一)去除非药用部位

1.去残根

用茎、地上部分或根茎的药材须除去非药用部位的残根,一般指除去主根、支根、须根等非药用部位。以茎入药的,如石斛、麻黄等;以地上部分入药的,如荆芥、大蓟、广藿香、薄荷、马齿苋、马鞭草、泽兰、茵陈、益母草、瞿麦、萹蓄等;以根茎入药的,如黄连、干姜、升麻、芦根、藕节、重楼、香附等。一般采用剪切、挑选、火燎、撞、砻等法。

2.去残茎、去地上部分

用根、根茎的药材须除去非药用部位的残茎、地上部分,如当归、白芍、白芷、地榆、党参、前胡、百部、木香、黄芩、威灵仙、续断、防风、秦艽、广豆根、柴胡、银柴胡、麻黄根、金荞麦、射干、细辛等均需除去残茎、地上部分及须根等。另外,某些以草质茎、地上部分、全草入药的药材,应将其中的木质茎、老茎、粗茎除去,如麻黄、薄荷、茵陈、颠茄草等。一般采用剪切、搓揉、风选、挑选等法。

3.去枝梗

指除去某些茎、叶、花、果实类药材中夹杂的老茎枝、叶柄、花蒂、果柄等非药用部位,以使药材纯净,用量准确。如桂枝、钩藤、桑寄生、槲寄生、西河柳、桑枝中常混有老的茎枝;桑叶、侧柏叶、荷叶、辛夷、密蒙花、旋覆花、款冬花、槐花、五味子、花椒、连翘、槐角、夏枯草、女贞子、淫羊藿、栀子等混有叶柄、花柄、果柄等。一般采用挑选、筛选、风选、剪切、摘等法。

4.去皮壳

一般采用刮除、捣、敲、擦、碾、砻、剥、燀、撞等方法去皮壳。

(1)去栓皮类:

苦楝皮、雷公藤、杜仲、黄柏、厚朴、肉桂、苦楝皮、川木通、苏木、沉香、降香等。

(2)去根皮类:

桑白皮、椿皮、白芍、知母、小秦艽、南沙参、桔梗等,若不趁鲜及时去皮,干后则不易刮除。三棱、大黄、山药、千年健、黄精、川贝母、天南星、天花粉、木香、甘遂、平贝母、白及、白附子、半夏、竹节参、防己、红景天、泽泻、穿山龙、珠子参、粉葛、浙贝母、黄芩等均需刮净或撞去外皮。天冬、北沙参、明党参等置沸水中煮或蒸后,趁热除去外皮。

(3)去果皮类:

草果、益智、使君子、鸦胆子、巴豆等可砸破皮壳,去壳取仁;豆蔻、砂仁等则采用剥除外壳取仁的方法。

(4)去种皮类:

大风子、木鳖子、白果、芡实、核桃仁、娑罗子、蓖麻子、郁李仁等需去壳取仁;薏苡仁、柏子仁等常用碾、擦法去皮;苦杏仁、桃仁等可用燀法去皮;榧子需将种子表面的肉质假种皮除去。

5.去毛刺

一般采用刷除、砂烫、筛选、挑选、燎、碾、撞、挖等方法去毛刺。

(1)烫、炒去毛:

狗脊、骨碎补、苍耳子、马钱子、香附、知母等,可用砂烫法将毛烫焦,再撞净、筛除。

(2)刷去毛:

枇杷叶、石韦等,可在产地采摘后趁鲜用棕刷刷去绒毛;大量加工可用机器刷。石韦叶背实为孢子。

(3)挖去毛:

金樱子内部生有淡黄色绒毛,一般在产地趁鲜纵剖二瓣,用工具挖净毛、核。

(4)燎去毛:

鹿茸加工时先用火燎茸,再用刀具等利刃将其表面刮净。

6.去心

“心”一般指根类药材的木质部或种子的胚根、胚芽及幼叶。需要去心的药材有远志、巴戟天、五加皮、白鲜皮、地骨皮、牡丹皮、香加皮等。

7.去核

需要去核的药材有山茱萸、金樱子、诃子、乌梅、山楂、龙眼肉等。

8.去瓤

需去瓤的药材有枳壳、化橘红、瓜蒌皮、青皮等。

9.去头、鳞、足、翅

斑蝥、红娘子、青娘子等去头、足、翅;蜈蚣去头、足。

10.去残肉、筋膜、骨塞

龟甲、鳖甲、珍珠母、牡蛎、蛤壳等均需除去残肉、筋膜。

(二)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1.地上部分与根的分离

(1)麻黄、麻黄根分别以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入药,作用截然不同。麻黄为地上草质茎,味辛、微苦而性温,是辛温解表药,能发汗、平喘、利水;麻黄根为地下根,味甘性平,是敛汗固表药,以止汗为长,主治体虚自汗、盗汗等。

(2)何首乌、首乌藤分别以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藤茎入药。何首乌生用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制用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首乌藤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作用。二者须在产地采集时加以分离。

(3)天花粉、瓜蒌分别以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根、果实入药。天花粉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功能;瓜蒌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能。二者应分别采收入药。

2.叶、花、果实与茎枝的分离

(1)唇形科植物紫苏有3个不同药用部位,功效差异明显。其叶入药称为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其果实入药称为紫苏子,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其茎入药称为紫苏梗,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作用。净制时应将这3个药用部位加以分离,不可混用。

(2)金银花、忍冬藤分别以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茎枝入药,均有清热解毒作用,但前者兼可凉散风热,后者还能疏风通络。故应将二者分离后分别入药。

(3)马兜铃以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果实入药,性味苦寒,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的功能,主治肺热咳喘、咳血、失音、痔瘘肿痛等症;马兜铃的茎叶入药称为天仙藤,性味苦温,具有行气化湿、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风湿疼痛等症。故应将马兜铃的茎叶和果实分别入药。

3.种子与果皮、种仁与种皮、胚与子叶的分离

(1)种子与果皮的分离:

槟榔、大腹皮均来源于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实。以种子入药为槟榔,味苦、辛,性温,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效,用于虫积腹痛、疟疾等症;以果皮入药为大腹皮,味辛,性微温,能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主治湿阻气滞、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二者在性味、功能与主治方面有所不同,故须将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再进行剥离。

橘红、橘核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果实。橘红为外层果皮入药,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之功,主治风寒咳嗽、喉痒痰多、呕恶痞闷等症;橘核为种子入药,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理气、散结、止痛之效,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二者在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方面相去甚远,故须在果实成熟后,先用刀削下外果皮,再收集种子,使二者得以分离。

花椒与椒目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中药花椒为其果皮入药;中药椒目为其种子入药。花椒味辛,性温,有小毒,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脘腹寒痛、寒湿泄泻、心腹冷痛、虫积腹痛或吐蛔,疥疮、湿疹或皮肤瘙痒等症。椒目味苦性寒,亦有小毒,能利水、定痰喘,主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两药性味、功效相去甚远,需剥开果皮,去除种子,分别药用。

(2)种仁与种皮的分离:

白扁豆、扁豆衣分别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子、种皮。二者均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但扁豆衣气味俱弱,故健脾作用较弱,偏于祛暑化湿。通过燀制,可将二者分离。

(3)胚与子叶的分离:

睡莲科植物莲,全植物各部分均可入药:地下根茎入药称为藕,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凉血、散瘀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等;根茎的节部入药称为藕节,性味甘涩而平,能止血散瘀,主治各种出血证;莲的叶入药称为荷叶,性味苦涩而平,能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主治暑湿泄泻、水气肿满、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等;成熟的花托称为莲房,性味苦涩而温,具有散瘀、止血、去湿的功能,主治血崩、月经过多、瘀血腹痛、血痢、皮肤湿疮等;从莲房中取出果实,除去果壳,用种子入药称莲子。而莲子若进一步分离又可分为莲子肉、莲子心两味药。莲子肉味甘、涩,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莲子心以幼叶及胚根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之功效,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上述莲的各部分性味、功能与主治不同,故须分别入药。莲子肉与莲子心的分离方法是将莲子略浸、润透、剖开,取出莲子心,分别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