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传奇:百则名医医案助您走进针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痞疾

【医案1】

戊辰岁,吏部观政李邃麓公,胃旁一痞块如覆杯,形体羸瘦,药勿愈。予视之曰:既有形于内,岂药力所能除,必针灸可消。详取块中,用以盘针之法,更灸食仓、中脘穴而愈。

(杨继洲《针灸大成》)
故事

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在吏部当官的李邃麓发现他左上腹有个包块,大小像杯子一样。李邃麓体形日渐消瘦,看过好多大夫,吃过好多药都无效。最后,他找到了同样在朝为官的杨继洲。杨大夫看了看,告诉他:“既然已经长出包块,就不是吃药所能治疗的,只有针灸能治了。”之后,杨大夫将针刺入痞块正中,摇转针身以增强针感,并配合艾灸食仓穴(中脘旁开3寸)、中脘穴。不久便告痊愈。

启示:痞证

痞证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适为主症的疾病,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按部位可分为胸痞、胃痞等。若是因实邪所引起的痞证,可用散法消法;虚痞的话则必须大加温补。因此,艾灸对于治疗痞证是个极好的选择。

【医案2】

己卯岁,因磁州一同乡,欠俸资往取,道经临洛关,会旧知宋宪副公,云:昨年长子得一痞疾,近因下第抑郁,疾转加增,诸药不效,如之奈何?余答曰:即刻可愈。余即针章门等穴,饮食渐进,形体清爽,而腹块即消矣。欢洽数日,偕亲友送至吕洞宾度卢生祠,不忍分袂而别。

(杨继洲《针灸大成》)
故事

这也是个杨继洲大夫的故事。万历七年(1579年),他要去河北拜访同乡,路上经过临洛关,便顺路与老朋友宋宪副叙叙旧。宪副问他:“我的儿子前几年胃脘部长了个包块,并不妨碍生活。但最近因为科举考试落榜,情绪低落,包块变大了不少。吃了好多药都没效,你觉得能治吗?”杨大夫自信满满地回答:不仅能治,还能立刻痊愈!说完,立刻针刺章门与几个消痞行气的穴位。刚起针,宋公子便胃口大开。没过几天,整个人感到神清气爽,腹部的痞块也消失无踪了。过了几天,杨大夫要启程了,宪副与家人一路送杨大夫走了几十里路,这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医案3】

韩贻丰治昝中翰如颖,病数日,二旬不食矣,已治木。韩视之,病色如灰,声低喉涩,瞳神黯然无光。私语其子曰:此甚难治。病者觉之,乃哀恳曰:我今年六十七矣,即死不为夭,但遇神针,而不一用而死,死且不瞑目,我生平好酒,而不好色,幸为我下一针。于是乃勉为用针,令卧床坦腹,拊其脐下有一痞,周遭径七寸,坚硬如石,乃以梅花针法,重重针之。又针其三脘,又针其百劳、百会,皆二十一针。针毕令饮醇酒一杯,乃摇手曰:恶闻酒气,已两月矣。强之初攒眉,既而满引如初。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
故事

有个老头名叫翰如颖,肚脐下长了个包块,坚硬如石。这二十多天来,粒米未进,面色如灰,声音低微,呼吸不畅,眼神黯淡没有光彩,家人已经开始准备后事。这天翰公子找来韩贻丰大夫治疗他爸爸的病。韩大夫看过病人后,偷偷对翰公子说病情不十分乐观,针刺治疗恐有麻烦。不巧,这话被老爸听到了,他哀求道:“大夫,我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死了也不可惜,但现在请到您这样的神医,如果没让您扎几针就死了的话,我真的不甘心呀!我过去虽然爱喝酒,但对房事却十分节制,身体素质也还不差。能让您治疗是我的造化,您放心,扎坏了我绝不怪您。”韩大夫听了,只好设法为他治疗。韩大夫摸到肚脐下的痞块周径有七寸大,质地坚硬,于是采用梅花针法重重在其上刺了五针,并配合针刺上中下三脘、百劳、百会。扎完,韩大夫要老头喝杯美酒,老头摇手道:“我不喜欢闻酒味已经两个月啦!”韩大夫仍劝他进酒。一开始,老头皱着眉,但啜了两口之后,整杯一饮而尽,恢复往日风采。

启示:辨别包块之良恶

包块分为良性与恶性。良性包块触摸时可感觉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按之柔软,推之可动,肿块无明显疼痛感;恶性包块触摸时边界不清,表面毛糙,按之坚硬,推之不移,常伴有局部疼痛。若是良性痞块可选择针灸治疗,使痞块逐渐缩小:若是恶性包块,应尽快至医院寻求治疗。

【医案4】

修弓杜匠,其子妇年三十,有孕已岁半矣。每发痛,则召收生妪,以为将产也。一二日复故,凡数次,乃问戴人,戴人诊其脉涩而小,断之曰:块病也,非孕也。《脉诀》所谓“涩脉如刀刮竹行,主丈夫伤精,女人败血”。治法,下有病,当泻之。用舟车丸百余粒,后以调胃承气汤加当归、桃仁,三两日又以舟车丸、桃仁承气汤,泻青黄脓血,杂然而下。每更衣,以手向下推之、揉之则出,后二三日,又用舟车丸、猪肾散、通经散等,连下数日。俟晴明,当未食时,以针泻三阴交,不再旬,病已失矣。

(俞震《古今医案按》)
故事

从前有个姓杜的修弓匠,他的儿媳妇已经三十岁,怀孕一年半了。每回腹痛都以为是即将临盆,赶紧找来产婆准备接生,但结果却都没有要生产的迹象。这种情况发生过好多次,他们找到张子和大夫,想问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张大夫上门号了号这位女士的脉,发现脉象细小,和怀孕的滑脉差别极大。张大夫十分肯定地告诉她家人:这是痞块,而非怀孕。脉书上说涩脉切脉时就像轻轻地拿刀刮竹子的感觉,提示男子伤精、女子败血。诊断确定后,张大夫决定用泻法治疗在下焦的疾病。让妇人服下一百多粒舟车丸之后,再服调味承气汤加当归、桃仁,又过两三天,再服舟车丸、桃仁承气汤之类泻下力量比较强的方药。从服药的第一天起,她便排出许多青黄相间的脓血,与大便一起杂然而下。张大夫还要求她上厕所时,必须用手在腹部由上向下按摩,以帮助排出瘀血痞块。等到痞块已经小到几乎无法触及,张大夫再次调整方药,让她服通经散、猪肾散等活血散瘀力量较强的药方,又泻了两三天。整个疗程的最后一天,天刚亮,妇人还没吃早饭,张大夫便针刺泻妇人双足的三阴交穴。十天内,病症便完全消失。

启示:停经与妊娠

妇女停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根据本医案判断,患者停经后腹部胀大如孕,经仔细检查后发现是一个妇科的肿瘤,故尽管停经一年余却非妊娠。因此是否怀孕需要经由大夫专业的检查后判定,并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月经周期停止、肚子大起来这种简单的征象可以确诊的。

【医案5】

景岳治一少年,素日饮酒,亦多失饥饱。一日偶因饭后胁肋大痛,自服行气化滞等药,复用吐法,尽出饮食。吐后逆气上升,胁痛虽止,而上壅胸膈,胀痛更甚,且加呕吐,再用行滞破气等药,呕痛渐愈,而在乳胸肋之下,结一块,胀实拒按,脐腹膈闭,不能下达。每于戌亥子丑之时,则胀不可当……汤水不入者,凡二十余日,无计可施,窘剧待毙,只得手揉按其处,彼云肋下一点,按着则痛连胸腹,及细为揣摸,则正在章门穴也。章门为脾之募,为脏之会……因悟其日轻夜重,本非有形之积,而按此连彼,则病在气分无疑也。必须经火则气散。乃以艾灸章门十四壮,兼制神香散,使日吸三、四次,胀果渐平,食亦渐进,始得保全。

(俞震《古今医案按》)
故事

张景岳先生有治过一个少年痞病的验案。这少年平素经常酗酒,酒后经常就不吃饭了。有一天饭后突然感到胁肋部疼痛难忍,自己找了一些行气化滞的药吃,又自行用了吐法,把吃进去的东西都吐出来了。吐完后轻松了点,胁肋疼痛止住了,但感到有一股气往上升,胸胁胀满难耐,又用催吐及行气的办法,呕吐止住后,在胸肋处有一结块,胀痛不能触碰,且腹胀不能排气。每天晚上症状更加严重,服药均不见效。景岳先生给病人诊查后发现,在胸胁处压痛明显,位置恰在脾的募穴章门附近,予以艾灸章门十四壮,让其吸入自制的神香散,腹胀渐渐消除,食欲增加,疾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