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传奇:百则名医医案助您走进针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抽搐

【医案1】

张子和治一妇,年三十,病风搐目眩,角弓反张,数日不食。诸医作惊风、风痫治之,用南星、乌、附等不效。子和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曲直摇动,风之用也。阳主动,阴主静,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故也。先涌风涎二三升,次以寒剂下十余行,又以针刺百会,出血二杯,立愈。

(俞震《古今医案按》)
故事

张子和曾经治疗过一个妇人。那个妇人三十岁,患有抽搐伴头目晕眩的病症。她发病的时候会出现身体向后反弓,食欲减退,一连几天都不想吃东西。看过一些医生,那些医生都把她的情况当做惊风、癫痫病来治,给她用很多的药,但是效果都不明显。张子和去看她的时候说:“所有抽动的病证如肢体摇动及头目晕眩的病症,都属于肝病。肝木旺盛,肝风内动,所以产生了这个病。”张子和根据五行理论给她治疗,先用了涌吐的方法,让她吐出痰涎两三升,恢复肺金的功能以克制过旺的肝火,再用苦寒的汤药,使她泻下十余次以泻火,最后又给她用针刺百会放血疗法,放出两杯血的量。这些治疗之后,她的病症就好了。

启示:痉证

本案讲述的是一个痉证。指的是肢体抽搐的病症,常兼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状。临床可见于小儿惊厥、破伤风、癫痫、颅脑外伤、癔症等病症。

从医案中我们可以知道,痉与两个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一个是风,一个是痰。风主动摇的症状,故会出现抽搐等症状;痰蒙清窍,故会出现头目眩晕等症状。治疗时,必须二者兼顾。就如医案中后来张子和治疗时,用涌吐法祛痰,用苦寒药及放血疗法清热息风,才会有好的疗效。

【医案2】

黄如村一叟,两手搐搦,状如拽锯,冬月不能覆被。适戴人之舞阳道经黄如,不及用药,针其两手大指后中注穴上。戴人曰:自肘已上皆无病,惟两手搐搦,左氏所谓风淫末疾者此也。或刺后溪,手太阳穴也,屈小指握纹尽处是穴。

(张子和《儒门事亲》)
故事

黄如村的一个老头,两只手一直抽动,那姿势像是在拉锯,为此冬天睡觉时都不能把被子安稳地盖好。正好碰上张子和要去舞阳,途中经过黄如村,便请他来给看病。张子和并没有用汤药,而是针刺了他两只手大拇指后的中注穴。张子和说:“从手肘以上都没有症状,只是两只手抽动,这是左氏所说的风邪侵袭肢体末端导致的病症。这个病有的人还会针刺手太阳经的后溪穴,在握拳时小指侧掌横纹尽头的位置。”

启示1:中注穴

医案中提到的中注穴位于大指后,与经穴的中注穴不是一个穴位。我们常用的中注穴是肾经的穴位,具体在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效是治疗月经不调及胃肠疾病。

本医案中的“中注穴”据推测可能是经外奇穴,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

启示2:后溪穴

后溪穴是手太阳经的穴位,太阳经主表,可以驱除由外侵袭入里的邪气。因为抽动症状仅在于手肘以下,即上肢的末端,故辨证为外风侵袭入里所致,依次选用手太阳经的穴位。并且后溪穴所在的位置是手横纹的尽头,针刺后溪也可作为治疗手抽动的近端选穴。具体操作时,还可将针从后溪向合谷穴方向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