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方验方丛书:心脏病治疗名方验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古医籍方

1.左归丸
处方:熟地黄200克,菟丝子100克,牛膝75克,山药100克,山茱萸100克,枸杞子100克,龟板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用法:前6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鹿角胶、龟板胶烊化,与上述细粉混匀;每100克粉末加炼蜜10克与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主治:高血压,证属肾精不足。
2.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20克,大黄6克,生姜6克,枳实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和解少阳,清肝利胆。
主治:高血压,证属少阳热郁证。症见头痛眩晕,咽干口苦,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耳鸣耳重;舌苔薄黄,脉弦。
3.葛根芩连汤
处方:葛根30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夏枯草1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升清解肌,清热化湿。
主治:高血压,证属阳明湿热证。症见头痛眩晕,喘而汗出,心胸烦热,形体肥胖;舌苔黄腻,脉弦滑。
随症加减:头痛头晕目眩加天麻、石菖蒲;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者,加生地黄、生石膏;口干口苦,便干溲黄加大黄、草决明;舌苔黄腻加黄柏、苍术。
4.真武汤
处方:熟附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白芍15~30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温肾壮阳,潜阳息风。
主治:高血压,证属少阴阳虚。症见头痛眩晕,或眩晕欲扑,身体阵阵摇,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上4方原载: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5.防己黄芪汤
处方:防己10~15克,生黄芪30~5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益气升清,祛风利湿。
主治:高血压,证属气虚湿阻。症见头痛眩晕,乏力气短,汗出恶风,身重肢倦;苔白,脉浮紧。
随症加减:头重头晕明显加天麻、半夏;气短乏力,汗出恶风加防风、泽泻;形体肥胖,呕恶痰涎加桑枝、薏苡仁、茯苓。
本方原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6.酸枣仁汤
处方:生枣仁15克,炒枣仁15克,茯苓30克,知母10克,川芎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滋阴养肝,清眩明目。
主治:高血压,证属肝阴不足。症见头痛眩晕,心烦少寐,双目干涩;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随症加减:头痛眩晕明显加杭菊花、白蒺藜;目涩明显加石斛、青葙子;心烦失眠多梦加山茱萸、栀子、夜交藤。
本方原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7.半夏白术天麻汤
处方:半夏(制)4.5克、白术(炒)6克、天麻4.5克。
用法:上药锉碎。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温服。
功能:化痰祛湿,和胃降浊。
主治:高血压,证属痰湿内阻。症见头旋眼黑,恶心烦闷,气促上喘,心神不安,目不敢开,头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能安睡。
本方原载:明·龚信《古今医鉴·卷七》
8.归脾汤
处方:白术1钱(3克),当归1钱(3克),白茯苓1钱(3克),黄芪(炒)1钱(3克),龙眼肉1钱(3克),远志1钱(3克),酸枣仁(炒)1钱(3克),木香5分(1.5克),甘草(炙)3分(0.9克),人参1钱(3克)。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能: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主治:高血压,证属气血两虚。
本方原载:明·薛己《内科摘要》
9.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6克,黄芩(炒)9克,山栀子(酒炒)9克,泽泻12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当归(酒炒)3克,生地黄(酒炒)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清肝泻火。
主治:高血压,证属肝火上炎。症见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本方原载:清·汪昂《医方集解》
10.通窍活血汤
处方: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研泥)9克,红枣(去核)7个,红花9克,老葱(切碎)3根,鲜姜(切碎)9克,麝香0.15克(绢包)。
用法:用黄酒250毫升,将前7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功能: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主治:高血压,证属瘀血内阻。
本方原载: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