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服药饵,以期延寿
历代帝王贵为九五之尊,号称“万岁”,享不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为求长寿,注重养生保健乃情理之事。养生保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帝王、后妃所采用的方法亦各不相同,甚至有些方法正确,有些方法错误。但是,通过养生保健以追求长寿乃历代帝王的共同夙愿。就满清康、雍、乾三位帝王而言,康熙、乾隆所用养生保健之法较为科学,而雍正帝除服用健体保健药物外,所倚重的服用丹药养生则较为荒唐,这也导致了雍正帝的早逝。
康熙帝年近古稀,这在封建帝王中已属不易。康熙帝平时较少服药,其认识到,人的年老、齿枯发白,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如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不相信所谓的灵丹妙药。康熙帝主张“恒劳而知逸”(《庭训格言》),曰:“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则遇劳而不能堪矣。”《清史稿·圣祖本纪三》载:“朕自幼读书,寻求至理。府库帑金,非出师赈饥,未敢安费……少时即知声色之当戒,佞幸之宜远,幸得粗致谧安。今春颇苦头晕,形渐羸瘦。行围塞外,水土较佳,体气稍健,每日骑射,亦不疲乏……死者人之常理,要当于明爽之时,举平生心事一为吐露,方为快耳。”可见,生活节俭、力戒声色,骑射健体、心胸豁达乃康熙帝所秉持的养生方法。
雍正帝对丹药有着独特的情节和爱好,平生广纳知医之道士为其炼丹,认为“金丹”能令人长生不老,服用丹药“有益而无害”。长期服用丹药导致雍正帝体内铅、汞等有害物质堆积过多,其亦因此而丧命。除丹药外,雍正帝对其他药物养生保健,亦极为重视,清宫医案载有雍正帝多次下旨询问龟龄集、龟龄酒的修合、使用情况。如:“雍正八年(1730)六月初五日,张尔泰奉旨:你们药房及乾清宫、懋勤殿、雍和宫或有龟龄集药,或有龟龄集方,查来朕览。钦此……雍和宫有龟龄集药两样,一样是有人参的,一样是无人参的,外有方一张,本日晚一并呈览。又奉旨:雍和宫原有龟龄酒,不知有无,若有,着取来,钦此。”“雍正十一年(1733)七月初八日,总管李英传旨:着药房修合龟龄集,有用之处照常用,少了随即修合,钦此……”
乾隆帝终年89岁,为中国历代帝皇年岁最高者,被称为“古稀天子”,这与其生活规律、习武强身、陶冶情操、汤泉沐浴、喜食补益之品有关。乾隆帝在位期间,始终保持着早睡早起的起居习惯;经常外出打猎,呼吸新鲜空气;还与群臣比试射箭、切磋武功;曾六次巡游江南,五次西巡五台山,三次东巡泰山,每次巡游时间都达数月。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赋诗,每天必作数首。他常把写好的诗传给大臣们评阅,每遇到引用典故之处,便会让大臣作出解释。乾隆帝还习书作画,对音律也很有兴趣,其每年祭灶时,常自击鼓板,吟唱《访贤曲》。通过诗、乐、书、画,乾隆帝既陶冶了情操,还锻炼了体力和脑力。
服用药饵是乾隆帝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其常服补益药物龟龄集、松龄太平春酒、八珍膏等,其中最主要的当属龟龄集和松龄太平酒。以龟龄作方名,取长寿之意,正如《抱朴子·论仙》所言“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抱朴子·对俗》亦曰“知龟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乾隆帝亦十分关心龟龄集的修合、使用、配方等情况,每次对制备龟龄集的处方和相关事宜都亲自过问,其常命总管:“药房的龟龄集查查还有多少”。此外,乾隆帝亦常服具有补益气血的八珍膏、温中补气的理中丸等补益之品,如清宫医案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合上用八珍糕四次,用过二等人参八钱。”“五十二年(1787)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1788)十二月初三日,合上用八珍糕九次,用过四等人参四两五钱。”“乾隆五十三年(1788)二月初八日起,至十月十八日,合上用温中理气丸四料,用过四等人参四两。”等等。
应皇室养生保健的需求,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生理特点、季节变化等因素,清太医院医家拟定了诸多具有养生保健功用的成药。长期服用这些成药,无病时可保健延年、未病先防,有病时可调理脏腑气血、既病防变。
调理用药在清宫医案中随处可见。御医们常在疾病初起、病证较轻,或疾病后期、正虚邪恋时,拟调补汤剂、成药或代茶饮调理脏腑、扶正祛邪,促使病愈。御医们所拟诸多调理方药中,以疏肝和中、清热祛湿和补益类最多,这与宫廷患者特殊的生活环境有关。皇室之间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多有情志不遂、气滞不舒。尊贵之体活动较少,且平素多食肥甘,嗜服补益之剂。日久易生肝脾不调、脾胃失和、痰湿内生、郁而化热等变。故清太医院医家所拟调理方药,亦以疏肝和胃、健脾祛湿、清热化饮类居多。
清太医院医家重视使用调补脾胃之剂。御医们根据帝后、妃嫔等患者多食肥甘,形体活动较少,日久脾胃损伤,形盛气弱的体质特点,或在疾病后期,正虚邪恋,损伤脾胃的疾病特点,拟有八珍膏、八珍散、十全大补膏、参苓白术丸、健脾丸、大健脾丸、经验健脾丸、五食丸、加味保和丸、和胃保安丸、调中畅脾膏等方调理脾胃。诸多方药均以健脾益气、和胃调中为主治。灵活选用,既可调理后天不足、脾胃失调之体质,又可治疗纳差、腹胀、腹泻、神疲肢倦等中焦湿蕴、脾胃失调、气机升降失宜之病证。如《清太医院秘录医方配本》载健脾丸一方,由人参、白术各三两,陈皮、神曲、山楂、麦芽各二两,枳实一两组成,可治“男子女人脾胃失调,饮食不节,倒饱失宜,致伤脾胃,胸膈气短,精神倦怠。春秋口淡无味,夏日犹寒,冬则愈甚。饮食不甘,脾胃大损。每服不拘多少,食远米汤送下。”《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所收录的健脾阳和膏一方,由四君子汤增用焦三仙、草豆蔻、木香等组成,凡脾阳不足,中焦失运者,有病无病皆可服之。御医们亦善于疾病后期顾护脾胃。如嘉庆年间御医王文彬、陈嘉善疗二阿哥侧福晋饮停受凉,余邪未净,施用加味保和丸常服调理,和胃健脾;陈嘉善疗二阿哥下二格格肝脾两亏后期,治以大健脾丸缓缓调理;御医陈昌龄、郝进喜拟理脾化饮丸,调理二阿哥福晋脾胃虚弱、湿邪内蕴之轻证。等等。
“妃嫔、宫女多肝病。”针对宫廷患者多有情志不遂、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的体质特点,御医们拟有保和丸、越鞠保和丸、和肝养胃丸、和肝养荣丸、木香顺气丸、木香导滞丸、和中六郁丸等疏肝理气、和胃健脾之品。《清宫医案研究》载有较多御医拟疏肝理气之方调理机体的脉案。如嘉庆年间御医沙惟一、商景霨拟缓肝养荣丸,调理华妃肝郁不舒、荣血不足;御医宋桂、郝进喜拟和肝养荣丸,调理二阿哥大侧室福晋肝阴不足。至于越鞠丸、越鞠保和丸等,更是为太医院医家常用之品,凡有情志不遂者,有无症状,皆可长期服用。
御医们还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拟诸多预防保健成药,以防外邪侵袭机体。如暑湿天气拟有益元散、香薷丸、避瘟丹、避瘟散等清热消暑,防四时不正之气;天气转凉、燥邪伤肺,拟有二冬膏、加味二冬膏、梨膏等养阴润燥,枇杷膏、加味枇杷膏润肺化痰。据《清代宫廷医学与医学文物》所载,清太医院医家拟有“避暑香珠”一方,盛暑时带在身上,可避暑,防时行山岚瘴气。《太医院配方》载有避瘟丹一方,“凡遇四气不正,瘟疫流行,宜常焚烧,不致传染;岁末多烧,可以避邪,可以避瘟;空室久无人住,积湿容易侵入,预制此烧之,可以避害”。每年暑热季节,满清皇室还命太医院御医在故宫乾清门,圆明园大宫门、贤良门等处,每天早上都要设“香薷汤”消暑一次,以防外感暑邪。
御医们还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拟调理方药,如妊娠时,可常服胶艾安荣丸、胎产金丹以养胎安胎,新生儿可以福寿丹开口、清解胎毒等。
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医方是皇室帝后必用之品。御医们拟有益寿膏、启脾益寿膏、延龄益寿膏、寿桃丸等延年益寿,正容膏、正颜丹等美容养颜,以供帝后、妃嫔长期服用。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所载,慈禧太后所用医方,包括长寿医方、长发医方、补益医方三类二十多张,光绪帝保健医方亦包括长寿医方、种子医方、补益医方、令发易长及令发不落医方、洗头医方等二十余张。帝后对养生之重视,可窥一斑。
雍正八年六月初五日,张尔泰奉旨:你们药房及乾清宫、懋勤殿、雍和宫或有龟龄集药,或有龟龄集方,查来朕览。钦此。查得药房有龟龄集方无药,雍和宫有龟龄集药两样,一样是有人参的,一样是无人参的,外有方一张,本日晚一并呈览。又奉旨:雍和宫原有龟龄酒,不知有无,若有,着取来,钦此。
初六日取来龟龄酒只有十斤,还用得,余者用不得。奏过,奉旨:好生收着。再,雍和宫有打过龟龄集的全家伙一分,取来用。钦此。又奉旨:蒸龟龄酒的医生等在杏花村井边蒸好。钦此。
雍正八年,造龟龄集方:
熟地五钱 生地六钱 天门冬四钱 当归五钱 肉苁蓉六钱五分 川牛膝四钱 枸杞子五钱 杜仲二钱五分 补骨脂一钱 锁阳三钱五分 青盐三钱
……
右将各药如法制毕,选吉日良时,入净室修合一处,忌鸡、犬、孝服妇人见之,用人乳、醋、井水、河水、烧酒煮东酒、童便各一酒钟,和匀放入银盒内,以黄纸封口,再用盐泥封之,然后铸上铅盖,入缸内灰火内行三方养之,早寅午戌会成火局,晚申子辰会成水局,每火一两六钱,相其火候,可加三两,以寅至戌更换,换时以水滴铅球响为度,不可大热温养,至三十五日取出,入井浸七日,以去火毒,然后开视,以紫色为度,每服五厘黄酒送下,浑身燥热,百窍通和,丹田微暖,委阳立兴。
造龟龄酒法将前三十三味药三料,共成粗末,用西纸包裹,外用黄绢袋乘之扎口,用烧酒三十斤、江米窝儿白酒二十斤入药袋,于坛底以西纸、油纸、细布封坛口,用录豆麦周围对固,黄土盐水和成泥封口,晒三伏天,东西南北周转晒之,若要急用,将桑木柴煮三炷香取出,入土内埋七日,若土旺用事,下入井内浸三日取用。
按语:龟龄集、龟龄酒方中补肾助阳药物居多,兼有滋阴养血之品。《龟龄集方药原委》称此药“每服五厘,黄酒松下,浑身燥热,百窍通知,丹田微热,萎阳力兴”。可见其温补肾阳、通窍活络之功。
雍正十二年□月十日一料琼玉膏
生地黄十六斤,捣绞,取净汁十二斤 人参细末二十四两 白茯苓细末四十八两,白蜜炼去滓十斤 右和匀,入磁缸内,以油纸五重、厚布一重紧封缸口,置铜锅内水中悬胎,令缸口出水上,以桑柴火煮三昼夜,如锅内水减,则用暖水添之,□满取出再用,蜡纸紧封缸口,纳井中□一昼夜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昼夜,以出水气取出,先用少许祭天地神祗,然后每取一二匙酒调服,不饮酒白汤下,日进二三服,如遇夏日,置阴凉处,或藏水中,或埋地下,须于不闻鸡犬声幽净处,不令妇人、丧服人见之,制时终始勿犯铁器,服时忌食蒜、葱、萝卜、醋、酸等物。
按语:琼玉膏,《散方》谓:“填精补髓,返老还童,补百损,除百病,发白转黑,齿落更生,行如奔马,日进数服,终日不饥,功效不可尽述。一料分五剂,可救瘫痪五人;分十剂,可救劳瘵十人;若二十七岁服起,寿可至三百六十;若六十四岁服起,寿可至五百年。”对其功效之论,虽有夸大之词,但可表明该方具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功效。制法中,诸药先“入磁缸内”,再“置铜锅内水中悬胎”,“以桑柴火煮三昼夜”、“勿犯铁器”等,足见其制法讲究,工艺复杂。服用要求“白汤下”、“忌食蒜、葱、萝卜、醋、酸等物”,亦深有讲究。
(嘉庆八年)五月初七日,涂景云、张铎请得华妃娘娘脉息和缓。系素有气血两亏旧症。今时届暑令,议用清暑益气丸补气养血、除湿健脾,常服调理。
人参六钱 葛根五钱 五味子五钱 炙芪八钱 青皮四钱(炒) 泽泻一两 苍术五钱(炒) 麦冬一两 焦白术一两 神曲一两(炒) 黄柏五钱(酒炒)陈皮五钱 归身一两 升麻三钱(炙) 炙草二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三钱,每早服一丸,开水送下,得丸五十三丸。
按语:华妃素有气血亏虚。正值暑热之日,服用清暑益气丸,既补益气血,治疗宿疾,又防暑邪侵袭机体,集治病、防病于一体。
医案1:(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六日,罗衡、李德宣请得嫔脉息弦缓。表里已解,惟左胁微痛。此由肝胃不和所致。议用舒肝和胃汤调理。
香附二钱(醋炒) 苏梗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醋炒) 白芍二钱 厚朴一钱 陈皮一钱 苍术一钱 青皮一钱五分 引用荷蒂二枚、生姜一片,一贴,午服。
医案2:(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李德宣请得嫔脉息和平。原系内停湿热,外受风凉,服药调治,表里俱好,惟肝胃不和。今止汤药,用加味保和丸调理。
加味保和丸三钱,元明粉一钱冲服。
按语:循嫔原系湿热内停,外微受凉。御医罗衡、李德宣等先后治以疏解除湿汤、疏解正气汤、清热调中汤解表散邪、清热祛湿,外感渐愈。近几日疗肝胃不和,左胁微痛,先施汤剂疏肝和胃,待症状减轻,易为元明粉冲服加味保和丸,量轻而效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