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病理诊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时间过得飞快。自2010年完成《皮肤性病学临床病理图谱》,转瞬已经五年。这中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沧海桑田,人事变换。2013年,我有幸到纽约Ackerman Academy of Dermatopathology作访问学者,和郭莹老师学习。期间,白天阅片,晚上写作,收获颇丰,自觉业务也有大的长进。非常抱憾的是Ackerman教授在2008年因为心脏病过世而缘悭一面。但是在和郭莹老师的学习交流中,在四壁挂满的相片里,在研究所的日常工作里,仍时刻感觉到Ackerman教授的身影和影响。通过郭老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敏锐,细致,严谨,对每一张切片的鞭辟入里和纤毫拿捏,使我对皮肤病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记得宋朝人张载说过:我辈读书为何?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我来说这个太过于高远了。我只想为所执著的皮肤病事业做一点儿事,为过往大师的学问传承稍尽绵薄而已。

恩师陈洪铎院士年已过八旬,清健胜昔。2014年他又当选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会长等多个职务。他在繁忙的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及国内国际皮肤学界事务工作中仍时刻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纽约之行是老师一力促成的,这为我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老师对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则以身作则,耐心开导,教会我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并做成事。最为高兴地是今天是他的生日,就把这本书作为生日礼物,祝老人家和师母健康快乐长寿。以上也是本书写作的一些缘起。

虽然有《图谱》出版在前,但该书实际上在思路框架内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内容有了数倍的扩增。书里有很多的点集合了Ackerman教授、郭老师等几辈人的经验累积,比如毛鞘囊肿和大汗腺汗囊瘤的相似处,比如Kimura病和AHLE的鉴别,比如早期恶性黑素瘤的认知,比如基底细胞癌的细胞特点等。第二,较诸《图谱》,该书所有图片均为新置,参考Ackerman教授的书籍图片特点,争取做到主题突出,像素精到,背景干净,努力向国际水准靠近。第三,临床病理紧密结合。有病理资料必结合临床图片,利于发挥皮肤病学形象教学的特点。第四,详细设置中英文索引及目录,方便查询的同时利于初学者提高皮肤病理的英语专业水平,积极和西方接轨。第五,为方便初学者,该书将常见的皮肤病临床皮损,常用的特殊染色及皮肤病理常用的免疫指标列出章节,使该书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系统。

郭莹老师在每天的繁重工作中仍对本书进行了详细校对,逐图逐字,三次通篇校改;对老师的敬仰感激不是用语言写得出的。陈老师时刻关注书稿进展,把握全书的大方向,多次对书稿内容把关校对,其对学问对学生的负责关爱是我们永远学不尽的。张建宁院长对该书的成书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张院长在医院和学科层面对该书的布局框架详尽指导,对学科专业的发展苦心孤诣,谨在此表示真挚的感激。傅志宜教授年届八旬,在繁忙工作中时刻关心该书的进展,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关心备至,谨在此祝先生健康快乐长寿。

在此感谢我的老师北京空军总医院刘玮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全忠教授、Mount Saini医学院魏华臣教授对本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诲。也深深感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陆洪光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天津市中研院附属医院张理涛教授对我多年来的关爱和提携。感谢Dirk M.Elston教授,Brianna Ishibashi-Lapke女士在纽约期间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感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剑龙主任,天津市儿童医院苏海辉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秉新主任,江西省皮肤病医院张磊主任对我长期的帮助和支持。

非常感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临床和实验室的老师们,尤其感激王璐护士长。感谢你们对我多年来的帮助和支持,感谢你们为我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科室氛围,使我能够完成这本书。

相信本书的问世,将受到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广大年轻皮肤科医师的欢迎。也希望广大读者对书中不足不吝批评指正。

2015年2月18日子时,除夕,

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