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妇科学术经验集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地位

一、中医妇科流派介绍
妇科关系到人类繁衍和生育问题,自古备受医家重视。中医妇科源远流长,代有传人,经久不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提到扁鹊为“带下医”,可见人们对妇科疾病的重视。从地域特色着手,中医妇科在当代已逐渐形成十余支特色不同的流派,各流派中又有相应的代表性医家,他们师承前人,培育后代,相同地域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均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妇科流派(附表1)。各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临证思维、特色诊疗技术多来源于丰富的临床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再经过传人的不断传承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
燕京妇科流派创始人肖龙友,北京近代四大名医之一。1928年弃官行医,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赢得病家和同行的赞誉,成为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肖龙友的嫡孙女肖承悰教授自幼受祖父影响得其真传,临证本着“继承传统不泥古,开拓创新不离源”的精神,严格遵循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宗旨,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检测手段,力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组方用药严谨精良,重视标本兼治,重视气血的变化,以及精神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临床实践中,重视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强调护本,勿妄加攻伐。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众多,名医辈出,著名妇科流派有十余家,如江湾蔡氏、南通朱氏、浦东陈氏、慈溪胡氏、浦东王氏、松江骆氏、川沙胡氏、金山唐氏等。各家流派之间或以不同治疗群体,不同治疗手段,或以不同重点治疗病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对海派中医妇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流派蔡氏妇科在学术上宗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造性地提出中医周期调治法,并创立一系列自拟方剂,如治疗不孕症之“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化瘀散结周期调治法”等。月经病注重肝脾肾,治当调理气血为主,以通为用,通补结合。闭则不尚攻伐,崩则不专止涩。处方用药精而简,忌用损气耗血峻厉之药,慎用碍脾妨胃滞湿之品。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与分型结合,中医病因病机与西医病理变化结合,药物传统效用与现代实验研究结合。验方今用,务求实效。朱氏妇科主张务求其本,重视气血、脏腑、经络理论,尤擅调肝和奇经学说的运用。审证注重诊乳以审肝气之舒郁,按腹以辨胎孕或癥结,颇具特色。学术上主张乙癸同源、肝肾为纲;尤重奇经、冲任通盛;临证时处方精专、善于变通;从合守变、燮理阴阳;衷中参西、力求实效;随时应变、临事制宜,形成朱氏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风格。
天津哈氏妇科历经五代,创始人哈荔田教授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妇科学家、教育家。在中医妇科界有“南罗(元恺)北哈(荔田)”之称。哈老以整体观作为妇科辨证的基础,认为腹诊是切诊的组成部分,哈老在治学中强调学有渊源,倡导勤于读书,博采众长。哈老崇尚易水学派,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特别重视“扶正培本”。在临证治疗方面,哈荔田教授指出治疗崩漏补益脾肾是关键;在治疗子痫时妙用活血化瘀之法;同时扩大气分药在妇科的应用,提倡用外治法治疗妇科疾病,痛经四治以通为顺等理论,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浙派何氏妇科始于晚清,迄今已传四代,历经150多年。何氏妇科重视整体观念,突出脏腑经络辨证,并以论治奇经作为调治妇科病的重要手段,理论上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血病注重调气机,治杂病重视调理肝、脾、肾。
二、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学术影响
岭南医学在历史上具有开放、务实的特性,岭南医学临床各科也各有其渊源和特色,这些都在中医学历史中写就了独特的篇章。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医史专家邓铁涛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岭南医学是祖国医学普遍原则和岭南地区实际结合的产物”,从而决定了岭南地区的医学文献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色彩,并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发现该地区医学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特殊性的研究,反过来也有助于认识整个中国医学史的发展进程。岭南医学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由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开拓,迄今已30余年,在岭南温病、岭南儿科、岭南骨伤科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岭南妇科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近20年历史。
从岭南妇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岭南妇科在中医妇科流派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学术发展对整个中医妇科的发展也起到较大的影响。
在岭南妇科发展中,对中医妇科学术影响最大的当属罗元恺教授“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概念的提出、“天癸”与女性性腺内分泌素关系的提出,这标志着岭南地区妇科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经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也在中医妇科发展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罗元恺教授认为女子以肾为先天,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认为这是调节妇女性周期的一个轴。肾气是这条轴的核心,因为天癸来源于肾,冲任之本在肾而胞脉系于肾。此轴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有相似之处。罗元恺教授还根据中西医有关知识对天癸的本质作精辟的论述。现代医学认为下丘脑、垂体、卵巢释放的激素调节着女性的性周期。因此,罗元恺教授指出:“天癸是青春发育期所产生的与生殖有关的一种物质”,可能相当于垂体、卵巢等性腺的内分泌激素。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证实罗元恺教授当年的观点的确是有预见性的。研究发现,肾阳虚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而运用补肾阳的治疗方法后这种紊乱状态可以得到改善。说明中医的肾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岭南妇科许多医家的学术思想源本于医经,并善于撷取诸家精华,有继承,有发展,又有创新,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其独特的岭南妇科学术思想及经验。虽然少数学术观点具有一定地域性,但对整个中医妇科的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岭南妇科医家在临证中推崇经典,博采众长。岭南医家均对经典多有研究,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对经方进行化裁应用。例如《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四条条文中提到妇人崩漏,均可以胶艾汤治疗。胶艾汤既有调理冲任之功,又有养血止血之效,罗浮山人《菉竹堂集验方》中用胶艾汤加减治疗妇人崩漏血不止;而何梦瑶则化裁为阿胶汤,“若热激者,阿胶汤清之”,用于孕后月经仍来潮者;近代的岭南名医李丽芸受此启发,在胎漏及崩漏患者中应用此方,疗效颇佳。同时对于时方,岭南医家则根据岭南妇女的体质及病性辨证应用,参考经方加减化裁,使之更加适合岭南妇女的体质特点。
岭南妇科医家在治疗中强调健脾补肾,由于岭南多湿,易于损伤脾阳,而长时间的劳作,又有损肾气,故临床上多注重补益脾肾;肾与命门主导妇女的月经与胎孕,因此妇科重视先后天兼顾,调理气血。潮汕名医蔡纯臣治疗妇科疾病多以调理脾肾为主,兼调理血。如在治疗滑胎时自拟“保胎庆安丸”,用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续断、山药以健脾补肾,红参、黄芪、白芍、阿胶以益气养血。罗元恺认为肾阴虚为崩漏的主要病机,益气养阴为塞流之法,自拟滋阴固气汤治疗,疗效显著。李丽芸认为崩漏病机为脾不统血,肾失封藏,以致下血不止,在治疗上从脾肾入手,标本兼治。王小云调补肾阴肾阳治疗女性卵巢功能下降引起的月经失调和绝经前后诸症等疾患。综合岭南各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经验可见,健脾补肾法贯穿岭南中医妇科传承思想中。
另外,岭南妇科流派临床注重因地制宜,湿热致病,并重视情志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且岭南妇科流派用药轻灵,善用地方草药、花药等。
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地位
在岭南学术观点和思想的指导下,岭南中医妇科飞速发展,目前岭南地区许多医院的妇科专科及学科建设在同类学科中居重要地位,其中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为代表的发展最为突出,目前是全国同类学科中在学科建设、专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均进入国家级行列的单位,在国内外有较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学科是1956年由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我国首位中医教授、首批中医妇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罗元恺教授创建;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学科;2000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并在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继续成为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点;2002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进入第三轮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作为重点学科项目被纳入广东省“211工程”建设并于2006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中医妇科学课程2005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任学科带头人罗颂平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该学科在长期的建设中已形成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的研究、中医药诊治不孕症、女性生殖道炎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综合研究、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异位妊娠的中医药研究等5个稳定而可持续的学术研究方向,并注重对名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继承、整理和发扬。①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的研究:该学科在老一辈中医名家罗元恺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的系列研究。从自然流产病证结合模型、中医病因学、证治规律、免疫学、内分泌学、中医药预防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目前已开发了一个中药新药“滋肾育胎丸”。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已先后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三等奖各3项。在自然流产的中医药防治研究领域,该学科的研究条件与成果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色。②中医药诊治不孕症、女性生殖道炎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综合研究:不孕症的病因复杂,与内分泌失调、自身或同种免疫、生殖道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因素相关。该学科曾开发了治疗肾虚不孕的中药新药“麒麟丸”,对排卵障碍性、输卵管性和免疫性不孕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女性生殖道炎症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可影响生殖功能,导致不孕、宫外孕。本学科对慢性盆腔炎建立了诊疗规范,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病症之一,具有较强的异常增生能力和侵袭性,可导致痛经、不孕症和盆腔包块。本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多年来运用罗元恺教授的经验方——益母调经化瘀合剂(罗氏内异方),采用活血化瘀和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中药治疗对调经、助孕和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及其机理。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重点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已先后获得省部级三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③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近年来,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而关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研究也是妇科领域的热点内容。中医药在防治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本学科多年来运用罗元恺教授的经验方橘荔散结片,治疗妇科良性肿瘤,取得显著的疗效;另一方面,针对妇科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研究中医药防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等项目资助。④异位妊娠的中医药研究:异位妊娠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安全及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有上升之势,其中95%为输卵管妊娠。本学科通过对输卵管妊娠的时间、腹痛情况、血HCG水平、腹腔内出血量、输卵管妊娠包块大小的综合分析,初步探索出输卵管妊娠的辨病辨证论治规律。严格选择病例采用中医药对输卵管妊娠辨证治疗,取得一定成功,使患者避免了因手术而带来的痛苦和术后并发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了患者的生育功能。科室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已先后获得省部级三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⑤名医学术思想与中医教学研究:进行名医学术思想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名医的学术思想。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罗元恺教授是本学科的创始人,是我国首位中医教授,首批中医妇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为学科稳定的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整理出版了《罗元恺妇科经验集》。本学科多年来运用罗元恺教授的经验方橘荔散结片,治疗妇科良性肿瘤,取得显著的疗效。欧阳惠卿教授是本学科的第二代学科带头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为学科的稳定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学科在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中传承名医学术思想与中医学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中医人才,创新中医妇科学教学模式。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医药局等项目资助,研究成果获厅局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广东省中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国家、卫生部及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赞其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专科成立于30年代初,专科于1995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1997年通过广东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织的重点学科规划论证。1998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并于2003年顺利通过验收。2002年开始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医妇科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助组牵头单位,带领全国63家甲等医院妇科在国家局引领下进行重点专科建设,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006年曾被评为中医药行业优秀专科建设单位。2011年开始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妇科重点专科“绝经前后诸证”、“月经期延长”中医优势病种的协助分组组长单位、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常见病“中医标本同治法治疗不孕症研究”项目组长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种(更年期综合征)研究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卫生厅辅助生殖技术(AIH)运行单位,广东省中医名科,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建设单位,是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室,拥有一支具有高深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
该专科设有5个专科病区,1个生殖医学科及3个工作室(包括1个妇科重点研究室,1个岭南流派工作室,1个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开放病床位156张。专科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微创手术器械宫—腹腔镜高清一体镜、子宫内膜阻抗射频系统、彩色超声检测仪、阴道镜、五音体感治疗系统、LEEP、PET/CT、螺旋CT、MR、数字减影造影设备等,拥有一个独立高雅的五音情志治疗室。专科基础设施完善,病区根据不同经济阶层患者的需求,设有贵宾套房和普通病房。
该专科开设有调经种子(不孕症)专科、更年期综合征专科(包括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妇科炎症专科、妇科肿瘤专科等,运用岭南中医药治疗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不孕症、癥瘕及妇科痛证、血证、热证等急重、疑难杂症,临床疗效突出,形成了明显的岭南特色与优势,年收治住院病人6000余人次,年门诊量达53万多人次,年手术5500余台,病人来源广泛,遍布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及东南亚。专科现代技术先进、中医特色与优势明显,专科广泛开展妇科各类良恶性肿瘤手术,如高难度手术腹式和腹腔镜下广泛淋巴清扫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全子宫切除术、生殖道畸形矫形术、辅助生殖技术(IVF)、宫腔镜手术、阴道镜检查、子宫输卵管放射造影、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等。积极传承发扬中医药特色,开展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敷、中药灌肠、中药阴道纳药、中药穴位注射、电针、腹针、平衡针、梅花针、切脉针灸、艾灸、雷火灸、砭石、中医情志疗法、五行音乐体感疗法、穴位贴敷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月经失调、不孕症(包括排卵障碍性不孕、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异位妊娠、流产、妊娠恶阻、产后抑郁、阴道炎、宫颈感染性疾病、子宫肌瘤、癥瘕(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等取得安全满意的临床疗效,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中医“心身同治”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连续获得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科研项目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种。“更年期综合征研究”的项目于2005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毛冬青颗粒和莪棱灌肠液获得国家专利。专科人才梯队合理,优秀人才突出:专科拥有高级职称29人,占35%,中级职称35,占42%,博士后协作导师及博士生导师共4人,硕士生导师11人。科室92%以上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后5名,博士和硕士学位近80人。有国家原卫生部、原人事部、教育部联合指定的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共3人,广东省名中医3名,广东省教学名师1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1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生殖内分泌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等副会长共4人,全国名中医师带徒12人,广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名中医培养对象一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人才3人,医院拔尖人才5人,医院朝阳人才6人。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包括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排卵障碍性不孕、免疫性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等开展基础临床研究,至今共获得各级科研项目10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科技攻关及支撑科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等),厅局级科研课题共60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35部。获得科技奖励20多项。
综上,岭南中医妇科在中医妇科流派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学术观点虽然具有一定地域性,但对整个中医妇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其学术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