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衷中参西,创新中医理论
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后。从清朝末期,伴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现代医学也随之进入中国,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冲击。当时中国很多留学西方的人士主张学习西方的现代医学,人们开始以科学的西方医疗体系来全面的审视中国传统医学,这时的中医开始陷入存与废的争论。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整体是缓慢的。现代医学是从自然科学逐渐发展而来,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扩充丰满而来的,二者在理论基础、诊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上均存在巨大不同。但两者均是治疗人体疾病,矫正人体病理状态的学科,既然有相通处,必然有相同点。如何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保持中医药特色不倒并继续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医家的难题。毛泽东曾指出“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观点,用中国的传统医学去诠释现代医学的疾病,也可能成为二者发展共通的方法。
地域医学离不开地域的地理和文化特点。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也刺激着人们活跃的思想。明代至清代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岭南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开始广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此后岭南的园林、建筑、绘画均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这体现了岭南人思想更活跃开放,更善于接受改变,更善于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事实。这一点在岭南中医学上也有所体现,学贯中西而继承创新。岭南医家朱沛文也是我国近代医学史上四位著名的中西汇通派医家之一。由此可见,岭南医学流派对中原医学和海外医学的吸收甚多,这体现出岭南医学重视吸收新知、兼容开放的多元性。
广东素来具有务实际、重实践的传统,但务实际难免轻理论,重实践自然少著作,故既往岭南医学在理论研究上总体较薄弱。但从清代以来尤其到近现代医家,这种情况得到很大突破。清代何梦瑶在医学上既务实际、重实践,又有丰富的著作,善于继承,敢于疑古。对《黄帝内经》等经典医籍中的一些理论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对当时滥用温补之形予以抨击;注重对中医脏腑理论的阐发,不拘泥五行学说,其对三焦、心包、“脑肾相关”理论的阐发亦颇具创见,对岭南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到了近现代,岭南妇科医家对于中医妇科理论有了更大的突破。《内经》从生命起源、妇女的解剖、生理、病理、妇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则、方药等方面进行归纳。如对女子从生、长、壮、老、已全过程的论述,对特有解剖器官胞宫、肾气、天癸、冲任在发育、生殖机能作用的理论,一直视为妇科经典理论。罗元恺教授在深入研究,继承经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于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女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概念,指出此轴是女性性周期调节的核心,其中肾气是这条轴的核心,并提出“天癸应是与生殖有关的内分泌激素”。罗元恺教授还根据中西医有关知识对天癸的本质作了精辟的论述。明·张景岳云:“元阴者,既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现代医学认为下丘脑、垂体、卵巢释放的激素调节着女性的性周期。因此,罗元恺教授指出:“天癸是男女到青春发育期所产生的与生殖有关的一种物质,可能相当于垂体、卵巢、睾丸等性腺的内分泌素”。由此可见,中西医的理论,虽然名词不同,也不宜简单地划等号,但可以互相渗透来理解。在该中医轴理论中,起主导作用的脏腑是“肾”,起具体反应作用的是“胞宫”,起联系及调节脏腑与胞宫的通道是经络中的“冲、任”二脉;促使胞宫之所以能反应出有月经与孕育功能的主要物质是“天癸”。这些脏腑、经络等相互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女子生殖生理轴”,可以被认为是现代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罗元恺教授关于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理论提出也标志着岭南医家继承经典,学贯中西,在妇科理论上达到较先进的水平。
名医罗元恺的继承人罗颂平教授根据女性周期性的生理变化过程,结合现代时间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月经周期的调节及其与月相的关系,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月经的物质基础为血和精,其周期的调控与血气运行节律及肾脏、胞宫的藏泻节律相关,而阴阳血气的消长与日、月的变化周期相一致,体现了外环境的变化作用于人体,使气血之运行与环境节律同步。松果体能接受外环境的剌激并调节其分泌功能,以抑制性效应影响性腺和其他内分泌,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月经异常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不协调,稳态被破坏,治疗上根据气血运行的节律及肾脏胞宫的藏泻规律,按月之盈亏采用因势利导的调经方法,以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月相理论又进一步将中医的天人合一、月经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也是岭南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的一大进步。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新一代的岭南妇科医家更主张衷中参西,将中医的病因病机与西医的病理变化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药物传统效用与现代实验研究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继承与发展,方能创造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如有“送子观音”之称的李丽芸教授,对于同是月经不调、不排卵引起的不孕,中医虽然均以补肾调冲为主。但现代医学有中枢性功能低下排卵障碍,有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排卵障碍,也有卵巢功能低下、衰竭引起的排卵障碍。若采用单一方法,不一定能取效,采用辨病和辨证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如针对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其证型主要表现为肝胃郁热、冲脉气机失调所致,采用养血泻火疏肝,再酌以养肝肾之精血,临床能获得较满意疗效,但对于单纯中药效果不好的,也可以中西医结合,结合溴隐亭往往效果更佳。如对于炎症因素导致的不孕,临床多表现为带下异常,李丽教授认为湿邪阻滞是重要因素之一,治疗上,助孕必治带,根据湿邪转化、寒热虚实之不同,临床应用化湿、燥湿、渗湿、利湿和升阳温通或豁痰逐瘀等,调补脏腑、冲任,健固督带,而达妊娠目的。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的“病证结合”模式是现代中医药临床诊疗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诊疗模式,其实质是以证为根本,以证为参考,以病为过程,三者互参,形成一种动态的、整体的、宏观的诊疗体系,进行辨证,确定治法,组方遣药,是中西医两种医学在思维方法及理论知识层面上的结合。王小云教授对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采用中西医病证结合的理念和思路。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特点,在不同的绝经时段突出表现的系统及临床症状也不同。王小云教授在中医“整体观”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病证结合”理念,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现代医学常见的不同系统症状,如围绝经期女性寻求医疗帮助的首要临床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常见的情绪障碍症状等采用不同的辨证治疗。针对血管舒缩症状采用中药辨证论治,针对情绪障碍症状采用中医心身同治,针对绝经后外阴阴道萎缩症状采用局部补肾祛湿等外用药物治疗,都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其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多项。
综上,岭南妇科在发展中,尤其是在近现代的发展中学贯中西,勇于继承和创新,在中医妇科理论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