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临床名著评注系列:傅青主女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青带下 二

【原文】
妇人有带下而色青 [1]者,甚则绿如绿豆汁,稠黏不断,其气腥臭,所谓青带 [2]也。夫青带乃肝经之湿热。肝属木,木色属青,带下流如绿豆汁,明明是肝木之病矣。但肝木最喜水润,湿亦水之积,似湿非肝木之所恶,何以竟成青带之症?不知水为肝木之所喜,而湿实肝木之所恶,以湿为土之气故也。以所恶者合之所喜必有违者矣。肝之性既违,则肝之气必逆。气欲上升,而湿欲下降,两相牵掣,以停住于中焦之间,而走于带脉,遂从阴器而出。其色青绿者,正以其乘肝木之气化也。逆轻者,热必轻而色青;逆重者,热必重而色绿。似乎治青易而治绿难,然而均无所难也。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则青绿之带病均去矣。方用加减逍遥散。
茯苓五钱 白芍酒炒,五钱 甘草生用,五钱 柴胡一钱 茵陈三钱陈皮一钱 栀子三钱,炒
水煎服。二剂而色淡,四剂而青绿之带绝,不必过剂矣。夫逍遥散之立法也,乃解肝郁之药耳,何以治青带若斯其神与?盖湿热留于肝经,因肝气之郁也,郁则必逆,逍遥散最能解肝之郁与逆。郁逆之气既解,则湿热难留,而又益之以茵陈之利湿,栀子之清热,肝气得清,而青绿之带又何自来!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也。倘仅以利湿清热治青带,而置肝气于不问,安有止带之日哉!
【注解】
[1]青:指颜色,囊括了绿色、蓝色、黑色。在五脏中青色属肝,黑色属肾。
[2]青带:指妇女带下呈青色,或呈绿色,质黏稠不止,甚则如绿豆汁样,气味腥臭者。
【评议】
青带的病因病机:五行之中肝属木,木色青故肝色主青。傅青主此处所言青带,乃肝郁不达,湿邪乘之,湿热聚于肝经,流注于下,损伤任带,遂成青带。治法:利湿热,解肝郁。加减逍遥散为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去当归、薄荷、生姜,加茵陈、陈皮。方中茯苓健脾利湿,实土抑木;茵陈、栀子清利湿热;白芍养血柔肝,肝体得养,则肝气条达;柴胡舒肝解郁;陈皮理气健脾燥湿;生甘草清热解毒。全方合用利湿清热,舒肝解郁。使肝气得清,则青带止。即傅青主所言此方奇而效捷,充分体现了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原则。
临床上常见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等带下呈青绿相间质浓稠者,可参照本条方药治疗。
【医案选录】
徐某,37岁,已婚。
初诊:1995年7月4日。去冬11月起,带下增多,呈黄绿色,下体气秽如足臭。经前烦躁,乳胀及背,大便间2~3日。苔薄腻,质偏红,脉细。此乃肝经郁热。治拟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柴胡4.5g,赤芍9g,丹皮9g,生地9g,云茯苓12g,女贞子9g,川柏9g,全瓜蒌(打)12g,泽泻9g,鱼腥草9g,生甘草3g。7剂。
熏洗方:椿根皮15g,野菊花12g,野蔷薇12g,荆芥穗12g,藿香叶12g,川柏12g,细辛3g。7剂。
二诊:1995年7月11日。带下明显减少,下体气秽基本消失,大便已爽。苔薄腻、脉细。方既应手,原法进退。柴胡5g,赤芍9g,丹皮9g,云茯苓12g,生薏苡仁20g,全瓜蒌12g,川柏9g,泽泻9g,鱼腥草9g,蛇床子9g,生草3g。7剂。
熏洗方同上,7剂。
【按语】
带下之病,因湿而起,病位在任带二脉及相关脏腑;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素有经前烦躁、乳房胀痛之证候,属肝气郁结之征象。肝郁化火,疏泄失常,下克脾土,脾失健运,故而湿热之气蕴积于下,任脉失司,带脉失约,见带色黄白,量多,其气秽臭。《傅青主女科》谓:“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本案所患,源于肝经郁热,治疗以疏理清解主之。柴胡既疏肝气,又散肝热;泽泻利水渗湿,清泄里热,以使郁火得解,湿热得消;肝郁犯脾,脾虚湿气下陷,故以云茯苓健脾渗湿,扶正祛邪;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湿热蕴郁,日久不愈,可以成毒,致使下体秽臭难当,黄柏性走下焦,清热燥湿解毒,配合鱼腥草、赤芍、丹皮清热解毒,效果更佳,共图止带除臭之功;肝肾同司下焦,女贞、地黄柔肝滋肾,以壮水不涵木之弊。对于此类带下病的治疗,可于内服药的同时辅以熏洗方同用。方中所用细辛,药性为温,似与清泻肝热有悖,然细辛具有外行孔窍、穿透肌肤之力,用之非但无碍疗效,反能引诸药行经,药效显著。内服外治,相得益彰,应效速捷。(黄素英.蔡氏妇科临证精粹.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注】
此病例中医诊断应为带下病,即青主所言 “白带”与 “黄带”相兼。其病因病机即傅青主所说之脾虚、肝郁、湿热,终至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发为此病。采用疏理清解之法而奏效。根据带下色黄白相兼,气味臭秽,考虑西医诊断 “阴道炎”可能性大,故辅以外洗以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