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汇函:全3册(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痰饮治方

二陈汤  一身之痰都管,治痰之要药也。欲下行,加引下药;欲上行,加引上药。引上柴胡、升麻、防风之类,引下黄柏、木通、防己之类。又曰:二陈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陈皮 去白,一钱  半夏 姜泡,二钱  茯苓 去皮,一钱  甘草 五分

上细切一服,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湿痰多软,如身体倦怠之类,加苍术、白术;寒痰痞塞胸中,倍加半夏,甚者加麻黄、细辛、乌头之类;痰厥头痛,亦加半夏;风痰,加南星、枳壳、白附子、天麻、僵蚕、牙皂之类。气虚者,更加竹沥,气实加荆沥,俱用姜汁。热痰,加黄连、黄芩。因火盛逆上,降火为先,加白术、黄芩、软石膏之类。眩晕嘈杂者,火动其痰也,亦加山栀子、黄连、黄芩。血虚有痰者,加天门冬、知母、瓜蒌仁、香附米、竹沥、姜汁。滞血者,更加黄芩、白芍药、桑白皮;血滞不行,中焦有饮者,取竹沥,加生姜、韭汁三五盏,必胸中烦燥不宁后愈。气虚有痰者,加人参、白术;脾虚者,宜补中益气降痰于下,加白术、白芍药、神曲、麦芽,兼用升麻提起。内伤挟痰,加人参、黄芪、白术之类,姜汁传送,或加竹沥尤妙。食积,加麦芽、山楂、神曲、炒黄连、枳实以消之;甚者必用攻之,宜丸药;兼血虚者,用补血药送下。中焦有痰者,食积也,胃气亦赖所养,卒下便虚,若攻之尽则虚矣。老痰,用海石、半夏、瓜蒌仁、香附子、连翘之类;五倍子佐他药,大治顽痰,宜丸药。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用药化之,加咸药软坚之类,宜瓜蒌仁、杏仁、海石、桔梗、连翘、香附,少佐朴硝、姜汁,炼蜜和丸噙服之。脉涩者卒难开,必费调理。气实痰热结者,吐难得出,或成块吐咯不出,气滞难治。痰在膈上,必用吐法吐之,泻之不去;胶固稠浊者,必用吐;脉浮,宜吐;痰在经络间,非吐不可,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凡用吐药,宜升提其气便吐,如防风、川芎、桔梗、茶芽 [70] 、生姜、韭汁之类,或瓜蒂散。凡吐,用布紧勒肚,于不通风处行之。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枳实、甘遂、巴豆、大黄、芒硝之类。凡痰用利药过多,脾气易虚则痰易生而多。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可及;在四肢,非竹沥不开;在经络中,亦用竹沥,必佐以生姜、韭汁。膈间有痰,或癫狂,或健忘,或风痰,俱用竹沥与荆沥同功。气虚少食,用竹沥;气实能食,荆沥。凡人上中下有块,是痰也。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方用药。凡人头面、颈颊、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者,皆痰注也,宜随用药消之。

清热导痰汤 [75]  治憎寒壮热,头目昏沉迷闷,上气喘急,口出涎沫,证类伤寒。此因内伤七情,以致痰迷心窍,神不守舍,神出则舍空,舍空则痰自生也。

黄连 枳实 瓜蒌仁 南星 半夏 陈皮 茯苓 桔梗 黄芩 白术 人参 甘草 减一半

上锉散,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入竹沥、姜汁同服。

按:上方治痰迷之剂。

滚痰丸  攻泻脾胃痰积,及小儿食积痰,急惊风痰盛者,最为要药,常宜合备,但须量人虚实而用之。

按:上方治痰之总司也。

洞虚子 [76] 曰: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悬饮、流饮、支饮、痰饮、溢饮之异,而莫知其为病之源。或头风目昏,眩晕耳鸣;或口眼蠕动,眉棱、耳轮瘙痒;或四肢游风肿硬,似痛非痛;或为齿颊痒痛,牙床浮肿而痛痒不一;或嗳气吞酸,嘈杂呕哕;或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色似烟煤,形如破絮;或如桃胶、蚬肉之状;或心下如停水冷,心头疼痛时作;或梦寐奇怪鬼魅之类;或足腕酸软,腰背卒痛;或四肢骨节疼痛,并无常处,乃至手麻臂痛,状若挫闪;或脊中每有一掌如冰冻之寒痛者;或浑身习习如虫行者;或眼沿涩痒,口糜舌烂,甚为喉闭等证;又或绕项结核,似疬非疬。或胸膈间如有二气交纽,噎塞顽闷;有如烟气上冲,头面烘热;或为失志癫狂;或为中风瘫痪;或为痨瘵荏苒之疾 [79] ;或为风痹及脚气;或心下怔忡惊悸,如畏人将捕;或喘嗽呕吐,或呕冷涎、绿水、黑汁,甚为肺痈、肠毒、便脓、挛跛。其为内外疾病,非止百端,皆痰之所致也。盖津液既凝,为痰为饮,而汹涌上焦,故口燥咽干,流而下之,则大便闭塞,面如枯骨,毛发焦干,妇人则经闭不通,小儿则惊痫搐搦。治法以此先逐去败痰,然后调理。

括曰:甑里翻身甲挂金,于今头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煅青蒙倍若沉。十七两中零半两,水丸梧子意当斟。千般怪证如神效,水泻双身却不任。

大黄 酒拌,蒸  黄芩 去梗,各半斤  沉香 五钱  青礞石 一两,搥碎 朴硝 一两

同入砂罐内,瓦片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

一方,加朱砂二两,碾细末为衣。

上为细末,净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虚实加减,各随引下。

一切丧心失志、或癫或狂等证,每服百丸。人壮气实,能饮食,狂甚者,百二十丸以上,至二三百丸,以效为度。

一切中风瘫痪,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闭者,每服八十丸。人壮气实者百丸。常服二三十丸,无大便不利之患,自然上清下润之妙。

一切阳证风毒脚气,遍身游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效,再加十丸。

一切走刺气痛,每服八十丸,未效再加十丸。

一切无病之人,遍身筋骨平白疼痛,不能名状者,每服七八十丸,以效为度。

一切头痛,非头风证,牙疼或浮或痒,非风蛀牙证者,每服八十丸。

一切因风因寒,鼻塞声重,身体不疼,非伤寒证者,每服八九十丸。

一切噎气吞酸,至于嗳逆、膈气及胸闭,或从胸中气块冲上,呕吐痰饮,状如翻胃者,每服七八十丸,未效再服。

一切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阴阳关格,变生乖证,每服七八十丸。

一切失饥伤饱,忧思过虑,至于心下嘈杂或哕,昼夜饮食无度,或只虚饱中稍饥,并不喜食,每服八十丸。

一切新久痰气喘嗽,或呕吐涎沫,或痰结实热,或头目眩晕,每服八九十丸;虚老羸瘦者,五六十丸;未效,再加十丸。

一切急慢喉闭赤眼,每服八九十丸。一切颈项腮颊肿硬,绕项结核,上若瘰疬者,正服此丸,若年深多服之。口糜舌烂,咽喉生疮者,每服五六十丸,同蜜少许一处嚼破噙碎,徐徐咽之。些小口疮,如此噙二三夜,即瘥。

一切遍身无故游走疼痛,或肿或挛,或无常痛,无定所,不肿在一处,酸软沉滞者,每七八十丸,量虚实服之。

一切心气冷痛,如停冰块;或通身散入腹中绞痛,上攻头面肿硬,遍身四肢痿软,肿起软浮,或痛或痒,或穿或不穿,或穿而复闭,或此消彼长,渐成笃疾,皆系痰毒内攻。或使烂痰臭,或作肠痈内疽,服之以下恶物立效。日浅脓近者,刻日全安。

一切男妇久患心疼,下连小腹,面黄羸瘦,痛阵日发,必呕吐绿水、黑汁、冷涎,乃至气绝,心下温暖者,每服八九十丸,立见生效。然后续续服之,以瘥为度。兼服生津化痰、温中理气药,惟豁痰汤,加减之妙。

一切痢疾,不问杂色,或带血块恶物者,不问曾经推挨,但是新久不愈者,或热或不进饮食,每服八九十丸。次日热退,再进二三十丸,即服止痢药,万无一失。若兼寒热痰涎者,并用仓廪散。

一切荏苒之疾,日久男妇之患,非伤寒内外之证,或酒色吐血,或月水愆期,心烦志乱,或腹胀、胁痛,劳痛、耳聩、鼻窒,骨节酸痛,干呕吐、恶心,诸般内外疼痛,百药无效,病者不能喻其状,方书未尝载其疾,医者不能辨其证,并依前法,加减服之,无有不效之理也。

大抵服药必须临睡卧床,用热水一口送,只送过咽,即便仰卧,令药在咽膈之间,徐徐而下,多半日不可饮食喝水,及不可起身坐行言语,直候药丸徐逐上焦痰滞恶物过膈入腹,然后动作,方能中病。每次须连进两夜。先夜所服,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次夜减十丸;下一二次者,仍服前数;下五七次,或只二三次,而病势顿已者,次夜减二十丸;头夜所服,并不下恶物者,次夜加十丸;壮人病实者,多至百丸。惟狂疾劲实及暴卒恶候,多服无妨。其或服罢仰卧,咽喉稠滞、壅塞不利者,乃痰气从上,药病相攻之故也。少顷药力既胜,自然宁帖。又或百中有一,稍腹痛,腰背拘急者,盖有一种顽痰恶物,滞闭气滑肠,里急后重,状如痢疾,片晌即已。若其痰涎易下者,其为快利不可胜言,顿然满口生津,百窍爽快,间有片时倦者,盖连日病苦不安,一时为药所胜,气体暂和,如醉得醒,如浴方出,如睡方起,即非虚倦也。此药并不洞泄,刮肠大泻,但能取痰积恶物,自肠胃次第穿凿而下,腹中糟粕,并不相伤,惟下部 肠之粪,乃药力不到之处,是故先去其余,余不备述耳。

按:上方治诸痰之圣药。

导痰小胃丹  应圆传。最能化痰化痞化积,治中风眩晕,喉痹头风,哮吼等证。上可取高上之湿痰,下可利肠胃之痰,极有神效。

南星、半夏 二味,用白矾、皂角、姜汁、水煮十五次,各二两半  白术 去芦炒,一两  陈皮、枳实 二味,用白矾、皂角、水泡半日,去白,焙干,炒,各一两  桃仁 苍术 米泔、白矾、皂角、水浸一宿,去黑皮,晒干,炒,一两  杏仁 白矾、皂角、水泡去皮、尖,各一两  红花酒 蒸,一两  白芥子 炒,一两  大戟 长流水煮一时,晒干,一两  芫花 醋拌一宿,炒黑,一两  甘遂 面里煨,一两  黄柏 炒褐色,一两  大黄 酒蒸,纸煨干,再以酒炒,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竹沥煮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极甚者五七十丸,量虚实加减。再不可太多,恐损胃气也。

一切痰饮,卧时白汤下,一日服一次。

中风不语,瘫痪初起,用浓姜汤下三十五丸,少时即能说话。

头风头痛,多是湿痰上攻,临卧姜汤下二十一丸。

眩晕多属痰火,食后姜汤下二十五丸。然后以二陈汤、四物汤加柴胡、黄芩、苍术、白芷,倍川芎。热多加知母、石膏。

痰痞积块,临卧白汤送下三十丸,一日一服。虽数十年,只五七服见效。

哮吼,乃痰火在膈上,临卧姜汤下二十五丸,每夜一次,久久见效。喉痹肿痛,食后白汤下。

按:上方治湿痰,峻攻之药。

竹沥达痰丸  此药能达痰如神,不损元气,其痰自大便中出。丹溪: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达此也。

广陈皮 一两  白术 二两,微炒  人参 一两半  茯苓 二两  黄芩 二两 大黄 二两,酒浸煮熟,晒干  沉香 五钱  甘草 一两半,炒  半夏 二两,汤泡七次,生姜汁浸透,晒干切片,瓦上微炒熟用之  青礞石 一两,捣碎,用焰硝一两半,拌匀入瓦锅内,以瓦片盖之,用盐泥封固,晒干,炭火煨过,如黄金色者作

上为细末,竹沥一大碗,生姜自然汁三钟,为丸。每服五七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按:上方治虚痰,平和之剂。

清气化痰丸  刘少保公传。治一切痰饮咳嗽,头眩,胸膈痞闷气滞,食积酒积,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南星 半夏 白矾 牙皂 不制  生姜 各二两

上先将南星、半夏、牙皂、生姜用水浸一宿,将南星、半、姜锉作粗片,入白矾五味同煮,至南星无白点,去皂角不用,余者,晒干入后药。

青皮 炒,五钱  陈皮 去白,一两  枳实 面炒,一两  白术 不油,一两  干葛 五钱  苏子 炒,一两  瓜蒌仁 一两  黄连 五钱  黄芩 八钱 白茯苓 去皮,一两  海粉 七钱  香附米 一两  神曲 炒,二钱  麦芽 炒,二两  莱菔子 炒,一两  山楂肉 一两

气滞加白豆蔻一两。一方,去海粉、黄连,加人参、干生姜各五钱,杏仁、桔梗、前胡、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竹沥、姜汁调蒸饼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姜汤、茶清任下。

清火豁痰丸  高冢宰传。治上焦郁火,痰涎壅盛,胸膈不利,咽喉烦燥噎塞,如有所鲠,吐不出,咽不下。

大黄 酒拌,九蒸九晒,二两半  青礞石 用牙硝一两,火煅如紫金色煅,五钱  沉香 二钱  连翘 去壳,一两  半夏 一两半,用白矾、皂角、生姜各一两,煎汤浸七日  黄芩 酒炒,一两半  栀子 炒,一两半  南星 一钱半,同下制  白术 去芦,炒,二两  贝母 去心,一两三钱  枳实 炒,二两  天花粉 一两  陈皮 盐水洗,二两  白茯苓 一两  神曲 炒,一两  青黛 五钱 玄明粉 七钱  白芥子 炒,一两  甘草 五钱  黄连 酒炒,一两五钱

上为末,竹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茶送下。

逐痰丸  李九河方。紫海蛤,如鸡子大者一斤,火煅红,淬入童便内,如此三次,为末。却用鲜瓜蒌拌蛤粉,捣千百杵,乃匀稀稠得宜,作成饼子,将绳穿悬,当风处吹干,为末四两。

牛胆南星 二两  半夏 四两,用姜汁、凡水、香油煮过  青黛 一两 黄连 二两  陈皮 去白,二两  木香 五钱  大黄 五两,酒拌,九蒸九晒

上为末,姜汁竹沥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

按:上方治痰看病,虚实选用,皆奇方也。

治妇人痰气成痞得效述医案

予适刘氏妹,禀气怯弱,性情沉郁。年三十得一病,晚间发热,天明复止,饮食少进,烦燥不安,肉削骨露。诸医用药不效,先大人忧之,迎归调治诊其脉。歇至,心甚危之,然因其烦燥发热,颇用芩、连、栀、柏等凉剂,虽不见效,亦不觉寒凉,以为药对症,而病不瘳,脉又停歇,此不治之症也。予窃疑其用药过于寒凉,恐多服致伤胃气,则无生机矣。因详察细问,其晚间发热,从何处起?妹云:右胁一团先热,遂致遍身发热。予因悟曰:此必郁气、郁痰结成痞块,胸膈壅滞,遂致燥热气结而脉结,此脉与症合,不足忧也。当先攻其痞块,以除其病根,则诸症自除。因与先大人订方,用磨痞丸药攻之。每日服三次,服至三四两,而块消一半,热渐退;服至七八两,而块尽消,热尽退。不数月,而肌肉复旧,精神爽健,全安矣。当其痰凝气滞、痞块伏于右胁,不惟医者不知,而病者亦不觉也。此非察其病根,而拔去之,何能拯危困而致之安全也?

原用磨痞块丸药方

三棱 莪术 俱醋炒,各八钱  坚槟榔 六钱  川黄连 去芦,姜汁炒,六钱  片黄芩 刮净,水洗,酒拌炒,六钱  陈枳实 炒,六钱  广陈皮 滚水泡,浸一时,刮去白,四钱  山栀子仁 姜汁炒,五钱  前胡 水洗,五钱 白贝母 去心,六钱  雪白花粉 八钱  酒炒大黄 八钱  童便香附 八钱 青皮 去穰,醋炒,五钱  南木香 不见火,二钱  玄胡索 五钱  郁金 三钱 连翘 去心蒂,六钱

以上共为极细末,和匀,先用竹沥略酒润,次用粘米粉搅硬糊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一日服三次,食远服,临卧服一次。忌生冷、煎炒、鲜鱼、牛、羊、鹅、面。

初定此方,先大人疑妹瘦弱,恐药大峻。予曰:痰凝气滞结块,若不攻击,是养寇也,何以成功?大人意解,遂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