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医方约说》是一部综合性方书,明代鲍叔鼎所撰。鲍叔鼎,字汝和,明代武义县 (今属浙江金华)人。作者生卒年代不详,主要生活在明嘉靖年间。叔鼎少时习儒,师从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程文德 (1497—1559),因其身体 “数奇病繁”,故“尤究方书”,走上由儒而医之路。 《鲍氏家谱》记载,鲍叔鼎医术源于父传,其父鲍进为丹溪流派著名医家王纶的弟子。据《医方考》记载,鲍叔鼎另著有 《脉证类拟》二卷 (已亡佚),是鲍氏研究 《内经》 《难经》等经典医籍的领悟总结。由此可知,鲍氏医学源于 《内》《难》,宗丹溪、节斋之道。
《医方约说》分上下两卷,主要讨论78种病证的辨证治疗,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每一种病证之下首先冠以总论,多引丹溪、东垣、子和、河间、节斋之说,审查病因,辨析病机,阐发医理,归纳治法。次列方药,多出一主方,随证加减,后附临床常用方药,间附家传方和个人验方。
据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 《医方约说》现仅存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刻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本次整理,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刻本为底本,以 《丹溪心法》 《明医杂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为他校本,按照 《中医古籍整理规范》和 《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细则》要求完成。
校勘体例与原则如下:
1.原书为竖排繁体,今改为横排简体,文中凡表示文序的“右”均改为 “上”。
2.对原书进行标点。
3.文中所引文献,往往不是古籍原文,故引文后只用冒号不用引号。底本无误,校本有误者,一律不出校记。底本与校本互异,两者俱通,校本之文有参考价值者,保存底本原貌,出校记。底本有误,显系底本讹、脱、衍、倒者,据校本改正,并出校记。
4.异体字、古字、俗写字均予以径改,不出校记。通假字出校记说明通假关系,并征引训诂书证或文献书证进行注释。
5.底本中明显错字、别字,如属日、曰混淆,己、巳不分者,予以径改,不出校记。
6.中药名属于错字、俗写名或前后文不统一者,均予以统一为规范药名,不出校记。如射香改为麝香、斑猫改为斑蝥,蒲萄改为葡萄,羌滑改为羌活,独滑改为独活,山查改为山楂,末药改为没药等。
7.底本中因排版而将正文改变字号处,或因自谦改变字号处,本次整理时统一以正文字号律齐。
8.对个别冷僻字词进行注释。
9.底本中两篇序均题为 “《医方约说》序”,今改为 “王序” “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