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继往开来
陈老业医五十余载,他时常教诲学子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成为一名好中医,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再而必备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并在临床上不断充实自己,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方可实现“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境界。
面对中医现状,陈老呼唤当务之急是要理清思路、分析差异、重视传承、提倡创新,并提出中西医之间的六大差异以解今人之迷惘。其一,理论差异。中医学理论以原则为基础,西医学理论以现实为基础,两者不可混淆。其二,思维差异。中医是宏观调控思维,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两大特色;西医则是微观因果思维,重在找到病因、明确病位、确立诊断、对症治疗。其三,文化差异。中医随中华文化应运而生,由古人反复实践、总结、升华,逐渐完善,是医学和文化的结合体,她的产生与发展融于历史文化之中,其浓厚的底蕴是短短几百年历史的西医所无法相比的。其四,治则差异。中医辨证,以一法治一证;西医辨病,以一药治一病。其五,药物差异。中医以药性理论来驾驭中药,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西药则是单体,有分子式,可以化学合成,有药物作用靶点,药效则讲究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其六,疾病认知差异。中医认为健康的标准是平衡,而西医要求达到的则是去除病灶。中西医在理论上无法结合,但在治疗上可以互相合作,最终都是为了治愈疾病,即“中西合璧,优势互补”。
陈老始终认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是中医之灵魂与精髓,失于斯则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中医也。故在临证诊疾上,陈老以辨证为要,认为唯有辨证精准、立法相符,方能药达病所,一举获效。在遣药组方上,陈老以调气为先,自谓“调气派”,喜用清灵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以致和平。在诊治过程中,陈老以情志为重,每在诊察之时,对患者因势疏导,参以幽默之语,使之精神调畅,笑意盈然,心境舒展。
陈老精于中医典籍,旁及诸子百家,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他的诊治特色与临证经验积累于临床、升华于临床、渗透于临床。他不因循守旧,也不故步自封,更不保守己学,对学子谆谆教导、循循善诱。陈老言:“余以为‘业医三言’,其一曰:以八纲为总纲,脏腑辨证为基础,此辨证也;其二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互杂则权衡之,此论治也;其三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治序也。此三言者,可谓要言不繁,临证治病,当时刻铭记,不可偏废!”
(孙海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