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九针总论

第一章 古九针与新九针概述

第一节 古九针概述

一、九针的概念

九针是应用针刺治病的九种针具,最早记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九针论》《灵枢·官针》《素问·针解》等篇,九针是在承袭“针石”“镵石”的基础上,以青铜或铁制成的。

二、“九针”之“九”义

《灵枢·九针论》:“黄帝曰: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1],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2]焉,以针应数也。”

《灵枢·九针论》:“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素问·针解》:“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3]、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

综上论述,九针之所以以“九”为数,是因为天地之大数为“九”,故在针具的设计上也以九种对应之。九种针具各有对应于人体的不同组织结构,同时又对应于自然界的九种事物,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思想,其中有些针具的形状设计及应用与自然事物的特点是一致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如第一镵针应天,在人体则皮肤应天,因此镵针的形状头大末锐,以便针刺时针只刺皮表而不会深入,以治疗病在皮肤无常处者。也有针具的形状设计及应用与自然事物的特点并不一致,如第五针是铍针,应音,在人体应声、应骨,但针的形状却末如剑锋,以取大脓,治疗病为大脓者,而非骨病。具体见表1。

三、九针的形状及适应证

《灵枢·九针论》:“黄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岐伯曰:一曰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间气。三曰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六曰圆利针,取法于氂,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圆,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针形毕矣,此九针大小长短法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圆利针者,大如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圆,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灵枢·官针》:“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针于井荥分俞。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

表1 古九针与自然、人体的关系及其形状、功能

978751323612601010001-Part01-1.jpg

注:古九针的尺度应以周尺为准:1尺=10寸,1周尺=23.1厘米,以此定九针的长度。

四、九针针具模型的复原与制备

2004年,由苏州医疗用品厂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古九针”在苏州通过鉴定。根据文献报道,该复原古九针依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与《灵枢·九针论》记载的九针形状,参考了历代12种医籍中有代表性的九针图,并参考了196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北满城考古时发掘出土的西汉医针,经分析论证拟定了九针形制(见文前图1)。

五、九针创制的意义

九针的创制和应用为刺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曰:“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虚实之要,九针最妙。”《灵枢·官针》曰:“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由此可见,九针的不同形状有其相对应的疾病,可应用于不同的病证。如果针具不对证,不仅不能治病,反而容易产生不良反应,造成医源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