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十一节 发热

【疾病概述】

发热分为高热和低热两种。高热指体温超过39.1℃,38.1℃~39℃为中度发热,可由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和非感染导致。低热指除外生理性原因并持续2周以上,腋温37.4℃~38℃或肛温37.8℃~38.5℃者。低热多因慢性感染、肝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引起。

发热属于中医“发热”的范畴。高热多因外感和内伤所致,外感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为常见病因,气滞、血瘀、阴虚、血虚、气虚等内伤所致者较少见。低热多由肝胆郁热,湿热蕴结,阴虚内热,气虚发热,邪留肺卫所致。

【新九针治疗方法】

锋勾针

锋勾针治疗发热

治疗方法 急性感染性发热12例,随机分为锋勾针组、毫针组,各6例。①锋勾针组:取穴:大椎,曲池。针法:常规消毒穴位,右手拇、食、中三指捏紧锋勾针的针身,依患者体质胖瘦露出适当的针尖长度,左手食、中二指紧按穴位处皮肤,横着经络循行方向在大椎和曲池穴上快速将锋勾针针尖刺入皮下组织,稍停片刻,向前后方向勾刺5下后立即沿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②毫针组:取1.5寸毫针,缓慢捻转进针得气后,行紧提慢按手法6次,针尖退至皮下,稍留片刻,急出针,不闭针孔。

疗效 治疗前后比较,锋勾针组较治疗前体温平均下降0.8℃(P<0.05),毫针组平均下降0.2℃(P>0.1),锋勾针降温效果较毫针效果好。

验案 刘某,男,53岁。患者因双下肢关节红肿疼痛,伴发烧、心慌、汗出3天入院。当时体温39.4℃,脉搏118次/分,舌红苔黄,脉弦数。检查血沉86mm/h,抗链“O”1∶800,白细胞计数1.3×109/L,中性粒细胞0.86,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炎。诊断为急性风湿热,经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及物理降温等方法无效。在入院后第5天晚上体温上升到40.3℃,经用锋勾针治疗后30分钟体温下降到39.6℃,下降了0.7℃;再未经任何特殊处理,2小时后又降为38.5℃;后又勾刺2次,体温降至正常再未复发。

出处 程桂凤.锋勾针治疗发热的初步观察[J].甘肃中医,1995,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