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面瘫
【疾病概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表现为患侧面部无表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偏向健侧,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伴有听觉改变,部分患者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及耳内、乳头区、面部疼痛,听觉过敏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口”“口僻”“口眼斜”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络脉空虚,虚风内动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使局部经络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所致。
【新九针治疗方法】
一、火针
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见上篇火针(87页)。
二、长针
长针透刺治疗面神经麻痹
治疗方法 从太阳穴沿皮针刺入地仓穴,再从地仓穴沿皮斜刺入颊车穴,再从颊车穴沿皮斜刺入承浆穴,得气后针柄加微电流,用锯齿波,留针半小时左右,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天,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配穴可根据病情加鱼腰穴透太阳穴、下关穴透人中穴。
疗效 治疗128例,治愈112例,占87.5%;显效12例,占9.4%;无效4例;占3.1%。总有效率96.9%。
验案 娜某,女,26岁,会计。1986年11月13日早晨发觉面部麻木,口水自该侧下淌,泪液外溢,对镜观看,口眼斜。次日来我处就诊。患者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说笑时更明显。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用长针透穴法加微电流,锯齿波。治疗2次后自觉面部舒适,口眼斜基本趋于正常;治疗4次后诸症消失,无不良反应而告愈。
出处 刘荣平,赵永和.长针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12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1995,14(4):24.
三、配合针法
1.新九针治面瘫
治疗方法 针具选择梅花针、毫针、火针、镵针、三棱针、艾条、锋勾针及火罐。①分型治疗:a.风寒型: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击患侧头颈部三阳经,重点叩击风池、大椎、风府、风门(均双侧),叩击后拔罐至局部发热为度。毫针取风池、风门(双侧)、太阳、四白、地仓、颊车、翳风、下关、阳白(太阳至阳白均患侧)、人中、承浆、合谷(对侧),每次选7~10穴,点刺、透刺法交替选用,留针10~30分钟。b.风热型:用三棱针、锋勾针点刺放血、拔火罐为主,毫针针刺。风热客络兼胃热灼盛,以镵针划割口腔颊膜,1周1次。c.风痰型:梅花针应用同前,重点叩击头阳经穴;毫针针刺足三里、丰隆、太冲;锋勾针在大椎穴勾割2~3下,再拔火罐放血。d.风湿型:梅花针应用同前,重点叩击头阳经穴;毫针同前,体针同风痰阻络型取穴;火针取阳白、下关、天容、大迎均取患侧,足三里、阳陵泉、隐白、公孙均取双侧,火针点刺法,每周1次。②灸法:各型所致在恢复期属虚寒或气血双亏者,可施艾灸或隔姜灸、温针灸。下关、翳风、牵正均取患侧,足三里取双侧,一般3~5次即可。10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3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 风寒型:痊愈93.94%,显效6.06%,有效0,无效0,总有效率100%;风热型:痊愈93.55%,显效6.45%,有效0,无效0,总有效率100%;风湿型:痊愈54.55%,显效27.27%,有效9.09%,无效9.09%,总有效率90.91%;风痰型:痊愈40.91%,显效34.36%,有效13.64%,无效9.09%,总有效率90.91%。风寒型与风热型疗效显著,而风湿型1例伴有较重的气血两亏症状,针治2个疗程后结合内服中药而显效;2例风痰型中,其中1例因外伤留有较大疤痕,故治疗无效。
出处 杨恩来,冀来喜,田霞.新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9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4):54-55.
2.体针、镵针同用治面瘫
治疗方法 ①毫针:取太阳、四白、丝竹空、攒竹、鱼腰、迎香、地仓、口禾髎、承浆、水沟、颧髎、颊车、下关、翳风等患侧穴位,配以双侧合谷、足三里。每日针刺患侧面部1次,每次选5~6穴,交替使用,留针60分钟,每隔10~15分钟行针一次,采用捻转法平补平泻。②镵针:先用1%的新洁尔灭浸泡镵针30分钟,然后左手用消毒棉球或消毒纱布将患侧的颊部、上唇、下唇分开,暴露口腔黏膜,右手用镵针的刃端划破口腔黏膜,以微微出血或有痕迹为好,划痕的方向与肌肉走向垂直,治疗完毕后用温开水漱口即可。隔日治疗1次。
疗效 治愈52例,占74.29%;显效8例,占11.43%;好转8例,占11.43%;无效2例,占2.85%。
验案 周某,女,23岁,工人,因口眼斜10天于1991年3月25日就诊。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左侧,自感右侧面部麻木、发紧,思维反应欠佳,不能鼓腮,食而无味,口干,眠可,曾经口服中、西药及肌肉注射硝酸一叶秋碱等药,疗效不明显,二便调,舌红,舌尖有麻木感,苔薄黄,脉弦有力。查: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上露齿1颗、下露齿2颗,右眼裂大约0.2cm。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瘫。采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镵针治疗隔日1次,经1次治疗后,自己感觉面部不适症状减轻,经2次治疗后,额纹渐起,共治疗1周而痊愈。
出处 邢伟莺.体针、镵针同用治面瘫[J].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6,11(2):35-36.
3.镵针、梅花针、毫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治疗方法 ①镵针:划割患侧齿缝线相对的颊黏膜,采用纵向划割,每隔0.5cm划1针,至出血为度,每周1次。②梅花针:叩刺头面部三阳经,用中度手法叩刺其循行线的常用腧穴2~3遍,以充血为度,隔日1次。③毫针:取穴:风池、翳风、头维、太阳、承浆、四白、地仓、颊车、下关、牵正、阳白、颧髎、攒竹、迎香、水沟、足三里、太冲。急性期取患侧风池、头维、牵正、太冲、翳风与健侧合谷,以毫针浅刺皮下5~7mm,得气后以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天1次,禁用电针。静止期取患侧阳白、攒竹、下关与健侧合谷,以毫针直刺入穴位,得气后平补平泻,并用G6805-2型电针治疗仪,选疏密波,留针3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恢复期以透刺为主,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地仓透颊车、迎香透睛明、足三里、健侧合谷,以毫针透刺穴位,强刺激得气后以补法为主,并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37例,痊愈26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
验案 某,女,36岁,2007年9月15日初诊。患者自述3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乳突部疼痛,并感右侧面部不适,2天后出现口角歪向左侧,右眼不能闭合,不能蹙额皱眉,鼓腮漏气。查见右眼闭合时眼裂0.3cm,右侧面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治以镵针划割口腔颊黏膜,梅花针叩刺头部三阳经,毫针取翳风、风池、头维、太阳、承浆、四白、地仓、颊车、下关、牵正、阳白、攒竹、迎香、人中、足三里、太冲与右侧合谷,针法如上。1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2个疗程后病获痊愈。
出处 张淑清.镵针、梅花针、毫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9):10-11.
4.三棱针挑刺、火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顽固性面瘫
治疗方法 ①挑刺:主穴:取患侧地仓、夹承浆、颧髎、迎香所对的口腔黏膜处作为挑刺点。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半张口,躺于牙科治疗椅上,操作者双手戴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用纱布垫在患侧的上下口唇处,用手指将双唇拉开,充分暴露口腔黏膜,对挑刺点黏膜用安尔碘消毒后,用一次性三棱针对准挑刺点迅速刺入1~2mm,随即将针体倾斜挑破口腔黏膜,重复3~5次,使之少量出血,每个挑刺点约出血量0.5~1mL,挑刺完毕后用灭菌纱布块清理患者口腔血污,并嘱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3天。治疗每周进行1次,2次为1个疗程。②火针:点刺穴位分为三组,根据患侧面部损伤部位选择使用:眼周部为太阳、阳白、鱼腰、攒竹,面颊部为四白、迎香、颧髎、牵正,下颌部为地仓、颊车、承浆、大迎。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病侧面部充分暴露于医者面前,对点刺穴位局部皮肤用吉尔碘严格消毒后,左手拿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细火针,尽量靠近施治部位,烧针至通红后对准穴位垂直点刺,进针深度0.5~1寸,快进快出,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嘱患者当天不洗针刺部位以防止感染。每3天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③穴位贴敷:贴敷中药的制备:选用药性猛烈、辛香走窜、气味浓厚、益气活血的中药(黄芪、白芍、水蛭、全蝎、白及、白芥子按1∶1∶1∶1∶1∶1的比例配制),将其研磨至细粉后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食醋将药末调合成泥膏状,制成底面直径1cm、厚0.2cm的圆柱小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取穴:第一组为太阳、颧髎、迎香、牵正、翳风,第二组为颊车、阳白、下关、夹承浆、翳风。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于火针治疗次日起贴敷,每天换1次,每次贴敷4小时,2周为1个疗程。
疗效 痊愈55例,占73.3%;显效17例,占22.7%;无效3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出处 刘聪.挑刺、火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顽固性面瘫75例[J].河南中医,2013,33(5):757-758.
5.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a.毫针针刺:患者取卧位,选取患侧攒竹、鱼腰、四白、下关、迎香、太阳、地仓、颊车、合谷、太冲,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b.火针针刺:让患者稍作休息,常规消毒后将细火针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烧红后,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或部位,速刺疾出,只点刺不留针。进针深度为1~2分。施术要稳、准、快,避免灼伤皮肤。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c.走罐:针刺和火针结束后,患者取俯卧位,以液态石蜡为介质均匀涂抹患部,选小号玻璃罐以小火力闪火走罐。在额部从眉毛自下向上推拉至发际,在口周从水沟和承浆自内向外推拉至地仓,在面颊部从地仓向颊车、牵正和四白穴成扇形自内下向外上推拉。各部位走罐15分钟,以皮肤潮红但无渗血、瘀斑为宜。然后在穴位上留罐5~8分钟起罐。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第2个疗程开始隔日1次。②对照组:仅针刺配合走罐。
疗效 治疗组40例,痊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痊愈率为67.8%;对照组40例,痊愈21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7%,痊愈率5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出处 潘志强,蔡伟.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4(23):53-55
6.火针配合热敏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
治疗方法 ①观察组:a.火针:以患侧地仓为起点,沿鼻唇沟向上2cm第一针,以后沿鼻唇沟每隔0.5cm为一针,直到地仓穴下1cm处为最后一针,一共有7个穴位,如7次治疗未愈,则从第一针开始旁开0.3cm处为第一个预备穴,其余类推。用酒精灯将细火针烧至针身发白,然后准确快速地刺入相应穴位1~2mm。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4天。b.热敏灸:选取颊车、下关、太阳穴施行热敏灸,热敏反应以头面部、腹部、上肢上段及小腿外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翳风、下关、颊车、太阳、神阙、手三里、足三里等区域),灸至患者的热敏现象消失。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4天。②对照组:仅用以上火针方法。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
疗效 观察组40例,痊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出处 袁洪浪,潘红,聂丽华.火针配合热敏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讨[J].江西医药,2013,48(10):893-895.
7.长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陈旧性面瘫
治疗方法 ①长针:太阳透地仓、牵正透地仓、颊车透承浆、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配同侧翳风、对侧合谷。患者取仰卧位或者侧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寸毫针,前两对透刺穴位需选取3寸长针。左手提捏穴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刺入,此时并不要求针下得气,然后将针退到皮下,沿皮下向另一穴透刺,以针在肌肉表层能推进为准,不能过深。到达穴位后,行捻转手法,待针下有沉紧、重涩的感觉,患者诉说局部麻胀、沉重时,可单方向捻转针柄至滞针,使患者感到局部微微疼热为止,然后将针向上抽提3~5次,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②穴位注射:取维生素B1每次100mg,维生素B12每次0.25mg。5mL一次性注射器,5号牙科长针头。取穴:足三里(双侧)、牵正(患侧);阳陵泉(双侧)、翳风(患侧)。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将注射器针头快速刺入皮下,掌握每个穴位的进针深度和方向,缓慢进针,提插得气回抽无血后,随即快速推注药液,使患者感觉强烈的麻胀感并向周围扩散。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头面部每穴位药量0.2~0.5mL,隔天1次。
疗效 治疗组40例中痊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40例中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出处 戎军,李薇.长针透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陈旧性面瘫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5):372-374.
8.长针通电治疗周围性面瘫
治疗方法 取穴: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取患侧部。配穴:承泣、迎香、太阳、下关、风池、翳风、合谷、太冲。找准穴位,长针刺入得气后再接通治疗仪,频率每分钟200次左右,持续5分钟左右停止,如果患者不耐受可适当减频或缩短治疗时间。一般第1次后患者感觉局部发热或有松快感。一般隔日1次,亦可1日1次。
疗效 治疗7次痊愈者9人,治疗8~15次痊愈者34人,治疗16~25次者26人,治疗27次以上6人。
出处 刘敏,丁一,袁雪峰.电长针治愈周围性面瘫75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4,10(3):55.
9.毫针、梅花针、细火针、锋勾针治疗面瘫
治疗方法 针具选择毫针、梅花针、细火针、锋勾针等。①毫针:取穴:风池(双)、风门(双)、头维、太阳、承浆、四白、地仓、颊车、丝竹空、攒竹、巨髎、颧髎、翳风、合谷、下关、上关、阳白、水沟、足三里、内庭、太冲。针刺方法:主要针刺患侧,每次选7~10穴,每日1次;健侧2~3天1次。面部穴采用横刺透穴法,颊车可用鸡爪刺(即用3~4寸针,向地仓方向透刺;然后退到皮下,向颧髎方向透刺;再退到皮下,向大迎方向透刺)。不留针,尤其早期勿留针。患侧下关穴深刺2~2.5寸,使患侧产生电麻感。②梅花针:叩刺双侧头部各经、颈部、胸锁乳突肌、胸部、背部、患侧面部。中度手法,每日1次。③细火针:取穴:风池、风府、完骨、率谷、百会、四神聪、头维、攒竹、太阳、天容、四白、下关,均取患侧。针刺方法:浅点刺法,隔1~2天1次。④锋勾针:取穴:下关、阳白、天容、胸9~10夹脊穴。针刺方法:每穴勾割2~3下,每周1次。⑤镵针:内颊车穴(口腔颊黏膜),第1次治疗双侧纵向划割4~5下,见血即可,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大血管。以后只划患侧即可,每周2次。
疗效 治疗60例,痊愈35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
出处 高山,田文海.新九针治疗面瘫6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9(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