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古圆利针与师氏圆利针
一、古圆利针(第六针)
(一)古圆利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六曰圆利针,取法于氂针[1],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
《灵枢·九针十二原》:“六曰圆利针,长一寸六分;圆利针者,大如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
《素问·针解》:“六律……人阴阳合气应律……故六针调阴阳。”
(二)古圆利针的作用及应用
1.痈痹
《灵枢·九针论》:“主取痈痹者也。”
《灵枢·厥病》:“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6]中,以圆利针,大针不可刺。”
《灵枢·杂病》:“膝中痛,取犊鼻,以圆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氂[1],刺膝无疑。”
2.暴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以取暴气[7]。”
《素问·通评虚实论》:“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旁五,用圆利针。”
注 释:
[1]氂针:氂,音máo,牦牛尾。氂针,指形如牦牛尾毛的针。
二、师氏圆利针
(一)师氏圆利针的形状
圆利针为柱形粗针,长度为10cm,分针体与针柄两个部分。针体长6cm,针身直径1.5mm,针尖为尖而圆的松针形;针柄由金属丝缠绕而成,长4cm(见文前图9)。
(二)使用方法
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2~3分,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刺手捻动针柄,双手协同施力,将针刺直刺入腧穴,深度3.5~4cm(1.5~2寸),行滞针手法(见毫针),一般不留针。多取腰夹脊、秩边、环跳等处。重要脏器附近不宜使用。
(三)师氏圆利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圆利针较毫针稍粗而长,用于深刺人体的一定部位而产生治疗作用。具有除顽“痹”的作用,主治一些顽固性颈肩痛、腰腿痛,如颈椎病、颈源性头痛、肩周炎、腰间盘突出、梨状肌损伤等,而且对某些重病、顽症、急病尤为适用。
(四)师氏圆利针与古圆利针的异同
与古圆利针“末端尖锐,中部略膨大,针身反细小”不同,师氏圆利针针尖部分与毫针相同,为尖而圆的松针形;针体较古圆利针粗,并且比古圆利针的长度长。师氏圆利针针体直径一般为1.5mm,长度为60mm。二者均治病痹气暴发者,如腰腿疼、暴痹等。
注:目前市场除了师氏圆利针,尚有不同直径和长短的圆利针,形状与师氏圆利针基本一致,适用于不同疾病的需求,故在后面的临床应用中均选为范例。
三、圆利针的临床应用
1.圆利针治疗梨状肌损伤与便秘验案二则
验案一 某,男,30岁,司机,2000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左侧腰腿痛半年余。患者自诉半年前卸货时不慎将腰扭伤,左侧腰胯疼痛向同侧下肢放射,夜间明显;左腿不能负重,脚外侧麻木,诊断为左侧梨状肌损伤。治疗采用圆利长针垂直深刺患侧秩边,深度3寸左右,行强刺激,针感至足趾后出针,不留针。隔日治疗1次。针5次后,疼痛减轻。又治疗5次后,腰腿痛止,麻木消失。
验案二 某,男,42岁,干部,1987年4月6日初诊。患者近20天来大便干硬,每4~5天大便1次,且粪块硬结,难以排出,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经服各种通便药无效。治疗取大肠俞,用圆利针快速刺入皮下,进针1.5寸,行强刺激。隔日治疗1次。第1次治疗后当日即排便。治疗1周后,由原4~5天大便1次转为2~3天1次。继续治疗1周后,大便恢复正常。随访3年,未复发。
出处 冀来喜,田建刚,郝重耀.新九针圆利针疗法[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620.
2.圆利针为主治疗银屑病
治疗方法 取穴方法:主穴取神道、灵台。配穴一:取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配穴二:局部病灶鳞屑厚成片者配合围针疗法。操作方法:主穴选用不锈合金钢丝制成直径1mm、长5cm的圆利针,针尖不宜太锐。针前穴位常规消毒。患者取端坐姿势,两前臂交叉放于胸前,头下低,两肩下垂,使背部皮肤拉紧。医者左手指固定进针点,右手指持针,进针时针尖向下呈30°角,由神道穴快速进入皮下,针尖沿皮下平刺达灵台穴,大约进针3cm多时,以患者局部或双臂有沉、酸、麻、胀感为度,留针40分钟,留针期间针体不捻转。配穴选用30号毫针,配穴一,针刺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配穴二,在癣块四周大约2~3cm进针,针尖向癣区中心,呈15°角斜刺,视病灶大小取4~8针,用泻法,留针30~40分钟。每周针刺5次,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4~6个月后进行对照分析。
疗效 治疗1000例,痊愈60%,好转20%,有效15%,总有效率为95%。病灶局部以分散点状、色泽浅红、白色鳞屑较薄、发病时间较短者恢复较快。鳞状成片或单块状、色泽鲜红或晦暗、鳞屑较厚、发病时间较长者恢复较慢。
出处 张竞民.圆利针为主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3,20(4):68.
3.圆利针治疗肩周炎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取穴:以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者,取冈上肌的止点肱骨大结节处的阳性点及肌腹点(即压痛点或皮下结节);肩关节搭肩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者,取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处的阳性点和肌腹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功能受限为主者,选肱二头肌长头起点盂上结节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嵴处的阳性点及肌腹点;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受限者上述阳性点全选。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肩在上。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不同选择相应肌肉起点或止点附近的阳性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圆利针(0.5mm×50mm)呈扇形面斜向下针刺,先向左、右与皮肤约呈45°角向阳性反应点斜刺,达到针刺要求(即针刺局部胀痛或穿透结节)后将针退至皮下,然后直刺,达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取肩髃、肩髎、臂臑、肩贞、肩前、手五里、曲池,用针灸针刺入,进针后提插捻转,患者出现较强针感后接上电针仪,采用疏密波,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每日针1次,7日为1个疗程。两组均以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疗效 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出处 周伟,杨松.圆利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186-187.
4.圆利针治疗乳腺增生症
治疗方法 ①圆利针组:取穴:灵台透至阳、天宗(患侧,双侧患病取双侧)、乳根(患侧,双侧患病取双侧)、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0.8mm×40mm圆利针,从灵台进针沿皮下透刺至阳,做扇形摆动,天宗用“合谷刺”法深至肩胛骨骨面;刺乳根穴时取仰卧位,左手上托患乳,右手持针,快速垂直进针至皮下浅筋膜层,一般进针3mm左右,继而将针体与皮肤呈15°~30°角推进入皮下至针身约2/3后,针尖朝向增生部位,做90°~180°左右扇形摆动2~3个回合,以医者手感空松、患者无酸麻胀痛等感觉为宜;三阴交直刺20mm。诸穴不留针,7天1次,1次为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止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②药物组:口服逍遥丸,每次8丸,每日3次;乳癖消,每次2片,每日3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服,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 圆利针组治疗56例,治愈41例,好转15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药物组治疗30例,治愈5例,好转13例,无效12例,有效率60%。圆利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药物组。
出处 孙治东,王娟娟.圆利针治疗乳腺增生症56例[J].中国针灸,2010,30(3):217.
5.圆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根据病史、临床特点结合影像学所见,推断病变部位,以病变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及症状较重的阿是穴为主穴,施行圆利针松解术。用指甲切甲痕于皮肤做进针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双手速刺法,将针尖快速地刺入皮下,然后使针尖缓慢地到达病变组织,此时医者针下有沉紧感,患者则觉针下有明显酸胀、发热或蚁行感。此时可先顺肌肉纤维呈纵行剥离松解,而后沿肌纤维垂直方向撬动3~5下后即可起针。起针后压迫针眼3分钟,以防出血。一次治疗可选3~5个点,针刺点不宜过多。一般1周治疗2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②对照组:针具采用直径0.32mm、长2~2.5寸毫针。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前倾0°~30°。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上述毫针于颈夹脊穴以70°角沿脊柱方向进针,深入1.5~2寸,待针感传导至枕、肩、臂、肘、指等处时,稍退留针。然后接C6805II型电针治疗仪,选择频率100~200Hz脉冲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 治疗组:47例患者,痊愈40例(占85.1%),好转6例(占12.8%),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45例患者,痊愈31例(占68.9%),好转8例(占17.8%),无效6例(占13.3%),总有效率为86.7%。
出处 韩国刚,李东兴,孙立春.圆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5):620-621.
6.圆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痛
治疗方法 根据病史和临床特点,推断病部位,即摸到异常滚动和隆起的神经及软组织损害病灶后,再摸清原位沟痕,用蓝笔画点加以标识。慢性患者因神经粗大,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原位沟痕不明显,常以压痛点及其周围软组织损害病灶作为标识点,用蓝笔画点标识。常规消毒后,用圆利针按标记点向髂骨面垂直刺入,针尖触及髂骨后,将针退至皮下,然后向各个方向透刺。
疗效 临床治愈150例,占75%;显效40例,占20%;好转10例,占5%。总有效率为100%。
验案 李某,男,42岁,驾驶员,2006年7月3日初诊。主诉:腰臀部疼痛2天。患者于7月1日中午扭伤腰部,当时能行走,活动时稍不适,未引起重视。当天下午开车到永平,下车时突感腰臀部疼痛加重,自感腰部无力,起坐困难,需人帮扶才能起来,行走不便,咳嗽时自感右臀部疼痛加重。在永平某医院给予推拿按摩等治疗后,疼痛更加重,经人介绍,特来我科门诊就诊。查体:右髂嵴中点外触及一滚动绳索样物,触压时有酸胀感并向右臀部、大腿放射。诊断为右臀上皮神经损伤,行圆利针松解术,术后自感症状明显减轻,可自行起坐行走。1周后仍稍感不适,再给予圆利针松解术1次。今年5月份随诊时诉,自第2次圆利针松解术后,疼痛完全消失,至今未发。
出处 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痛[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356.
7.圆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 在膝关节周围病灶组织及其他引起膝关节病的软组织病灶采用圆利针密集多向针刺,不留针,针刺结束后休息片刻,再行固定双踝关节悬吊牵引,以腰骶部离开床面为度,牵引10~15分钟即可。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
疗效 40例患者,临床治愈18例(45%),显效12例(3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为100%。
验案 李某,女,52岁,2005年8月15日初诊。患者于6年前于无明显诱因下自感膝关节疼痛,行走或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经多方对症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2005年4月16日在他院摄片诊断为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给予针灸、理疗、外敷中药等治疗后仍收效甚微,经人介绍特来我科就诊。查体:左膝股四头肌轻度萎缩,左膝关节轻度内翻畸形,无红肿瘀斑,髌尖、双膝眼、髌骨内外侧缘压痛明显,髌骨移动受限,左膝功能明显受限,被动屈曲只能弯成120°角。X线片显示:左膝关节间隙变窄不等宽,边缘骨质增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2005年8月16日用圆利针取髌上韧带,内外膝眼、髌尖上、髌骨内外侧缘针刺松解,隔2周后再治疗1次,针刺后仰卧,行固定踝关节悬吊牵引,高度以腰骶部离开床面即可,共治疗5次后痊愈。2008年6月随访,患者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自如,左膝内翻畸形消失,现可自行到山地上干农活。
出处 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60-61.
8.圆利针直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法 取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居髎、环跳、承扶、殷门、陵后、绝骨、昆仑、太冲、阿是穴。针刺方法:常规消毒后,采用圆利针对穴位直刺,针刺深度视胖瘦而定,一般深度不要超过2寸为好,其中居髎穴多采用齐刺法,其他穴位采用苍龟探穴法。治疗后嘱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疗效 本组80例中,治愈56例,占70%;有效16例,占20%;无效8例,占10%。总有效率达90%。
验案 谢某,男,50岁,干部,1999年8月31日初诊。主诉:右侧腰腿部反复疼痛、麻木半年,加重1周。患者半年前于无明显诱因下,自感右大腿后中1/2段疼痛麻木,半月后右大腿中后部麻胀,多行走后麻胀疼痛加重,休息后消减,近1周来右侧腰腿部疼痛加重,不能平卧,夜间疼痛不能入睡。CT、MRI检查,提示L4~5、L5~S1椎间盘向右突出,伴椎管轻度狭窄,我院骨科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恐手术治疗,今日特来就诊。查患者腰椎向左侧偏移,曲度变直,直腿弯腰指尖距地25cm时,右下肢疼痛加重,右侧腰部、大腿根部、右腓骨头部压痛明显,疼痛加重,右侧直腿抬高试验25°时引出右下肢麻木,压痛明显,咳嗽时腰腿部疼痛加重,屈颈试验阳性。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用上法治疗4次,3个月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活动自如。今年7月随诊时诉,4年间腰腿部无异常,活动自如,每周末去爬山、背水,一直不间断。
出处 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15-16.
小贴士
苍龟探穴
《金针赋》:“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医学入门》则指出:“苍龟探穴针法行针时以两指扳倒针头,一退三进,向上钻剔一下,向下钻剔一下,向左钻剔一下,向右钻剔一下,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龟”。
9.圆利针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
治疗方法 患者取膝胸侧卧位,患侧在上,双手抱膝。医者仔细查找患侧坐骨结节压痛点,并用记号笔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左手为押手,拇指或食指紧压固定在坐骨结节滑囊痛点上,右手持圆利针(针长75mm,直径0.7mm),垂直进针,直达骨面后分别做与进针垂直线呈30°角方向的左右上下提插,各方向约2~3次即可出针。隔日治疗1次,3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75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64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100%。
出处 杨翊.圆利针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7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18.
10.圆利针合谷刺治疗髂胫束损伤
治疗方法 针刺点:选取患侧股骨大粗隆阳性结节压痛点(或髂前上棘阳性结节压痛点)、股骨中下段1/3处(即髂胫束处)阳性条索压痛点,以及股骨外上髁阳性结节压痛点为针刺部位。针刺方法:阳性针刺点选取后,常规消毒,沿条索结节方向平刺,进针2~2.5寸后将针退至皮下,分别向左右旁开30°角平刺,使针法上形成3个方向的合谷刺法,即股骨大粗隆点和髂胫束点分别向下刺,股骨外上髁点向上刺。针刺后不留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出针后令患者屈髋屈膝数下,被动内收患肢于最大限度后结束治疗。隔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72例,痊愈60例,占83.3%;好转8例,占11.1%;无效4例,占5.6%。
出处 胡超伟,张华林.圆利针合谷刺治疗髂胫束损伤72例[J].中国针灸,2004,24(4):262.
11.圆利针撬法治疗环枕筋膜挛缩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头伏于桌上,额枕棉垫,自然放松。医者在患者的两乳突连线部严格消毒,以风府穴为中点,向左、右每隔0.5寸各取1个进针点,每侧2个点,紧贴枕骨缘进针,向下斜刺,进针0.5~0.8寸,使针尖位于枢椎两侧、项韧带深部。得气后,医者以手掌抵住所有圆利针针柄,以枕骨缘为支点,向下按压,以撬动针尖下的深层组织,使粘连、痉挛松解,气血流畅。按压撬动时手法须轻柔和缓,以每分钟6~8下为宜。连续撬动3~5分钟后留针30分钟,闭孔出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 痊愈19例,占63.4%;好转10例,占3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出处 徐小兵.圆利针撬法治疗环枕筋膜挛缩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48.
12.圆利针松解治疗偏头痛
治疗方法 进针部位:肩胛提肌的起止点(肩胛骨内上角和第1~4颈椎横突单侧或双侧)、头夹肌的起止点(第7颈椎棘突、枕骨上项线处)等颈部肌腱和韧带附着处的压痛点或阳性结节。进针方法:找准压痛点,用指甲切甲痕于皮肤做进针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双手速刺法,将针尖快速地刺入皮下,然后使针尖缓慢地到达病变组织,以针感到达头侧为准。此时可先顺肌肉纤维呈纵行剥离松解,而后与肌纤维垂直方向撬动3~5下后即可起针。起针后压迫针眼3分钟,以防出血。一次治疗可选1~3个压痛点,针刺点不宜过多。3~5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 治疗68例中,治愈54例,占79.4%;显效12例,占17.7%;无效2例,占2.9%。有效率97.1%。其中经1次治疗告愈者25例。
注:头部触诊,可见枕骨缘、枕骨粗隆、颞区皮下,特别是风池穴和太阳穴附近皮下有硬化组织或痛性结节。从解剖分析,压痛点位于肩胛提肌和头夹肌的起止点上,病程较长者常伴有痛性结节。对颈部压痛点或痛性结节应用圆利针松解其病变组织,可降低肌张力,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快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椎动脉痉挛,从根本上治疗偏头痛。圆利针因针体较粗,不易弯针、折针、滞针,且较容易在粘连的组织中撬拨。临床验证它与毫针的使用同样方便,只要有较好的解剖学基础,应用就会得心应手。由于针粗,要防止出血,起针后要按压局部片刻。针眼处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
出处 李月来.圆利针松解治疗偏头痛68例[J].中国针灸,200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