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三仁汤治疗流感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由于此病本身就有头痛畏寒、全身酸痛、呕恶纳呆等三仁汤的适应证,若在临床发现患者苔白或黄腻不渴、胸闷不饥、脉濡或滑等症状,应用三仁汤化裁治疗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临证时必须加入板蓝根、大青叶、贯众等抗病毒的药物。
曾治李某,男,42岁,1975年3月23日就诊。
近4天来,高热不退,头痛畏寒,全身酸痛,咽痛流涕,胸闷纳呆,咳吐黄稠黏痰。屡进解热镇痛、抗菌消炎、止咳化痰、抗病毒的药物不解,遂求治于余。
现症:头痛畏寒,高热(38.5℃),全身酸痛,体倦乏力,咳嗽咽痛,咳吐黄痰,胸闷纳呆,面色微黄,舌质正常,舌苔白,脉滑数。
既往病史:既往身体不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患有慢性结肠炎)。
当时正当流感流行季节,诊断为流感,乃素体虚弱,内有痰湿,感染疫毒,从阳化热,邪正交争之故。当时我已用消风败毒散加减治疗此病数十例,疗效满意。故开方如下:党参10克,防风12克,茯苓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川芎15克,板蓝根30克,藿香12克,半夏10克,甘草6克。姜枣为引,日1剂,3剂。
3月25日复诊:药后除头痛略减外,其他并无明显减轻,反增头晕目眩,精神也不如以前。査咽部红肿,舌脉从前。余思之良久:该患者素有痰湿,复感疫毒之邪,毒湿相结,正邪相搏,阻碍气机,所以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胸闷纳呆;湿热疫毒搏结咽喉,所以咳嗽咽痛;湿热生痰,所以咳吐黄痰;湿热内蕴,所以舌苔白,脉滑数。应用疏风退热、清热解毒、芳香化湿、利气清痰、扶正败毒的消风败毒散化裁治疗,按理说药证相符,可为什么没有疗效呢?忽然一个念头闪入脑海: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患者应当口苦咽干,舌红苔黄。最起码应该口干舌燥,舌苔发黄。是病人体质虚弱,症状反应不全面?还是纷杂的症状中只有一点能够反映出本病的病机?“苔白不渴”是否就是本证的焦点?继而思之:胸闷纳呆是否就是三仁汤的适应证“胸闷不饥”?全身酸痛是否就是三仁汤的适应证“四肢酸楚”?如此看来:头痛畏寒、苔白不渴、胸闷不饥、四肢酸楚、面色淡黄不正是三仁汤的适应证吗?至于咽喉疼痛、咳吐黄痰、脉象滑数等脉象确和三仁汤证的病机“邪入气分,尚未化热”不符,但流感病毒属疫疠之邪,变幻莫测,不可以常规视之。遂悟该病的病机是:痰湿之体,感染疫毒,从阳化热,卫气同病,湿热弥漫。即改用宣利三焦湿热的三仁汤加减:杏仁15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板蓝根30克,贯众15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竹叶10克,枳壳10克,白通草6克,滑石(布包)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3剂。
3月28日再诊:服上药3剂后,高热咽痛、头痛畏寒、咳嗽吐痰诸症皆除,但稍有低热(体温37℃),自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苔白脉濡。余即以党参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30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藿香10克,焦三仙各10克,板蓝根15克,甘草6克。3剂,健脾祛湿,助正达邪。
又治王某,男,48岁,农民。
发热3天,头痛恶寒,浑身酸痛,咳嗽流涕,咽喉肿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在家按流感输液2天,效果不理想而于1975年4月10日求治于余。
现症:高热(体温38℃),头痛恶寒,浑身酸痛,咽喉疼痛,鼻流清涕,干咳无痰,自述午后热甚,恶心厌食。査咽部红肿,化验淋巴细胞增高,舌苔白腻,脉浮数。
此时正值当地流感流行。乃感染疫毒,与素体痰湿搏结,化为湿热,充斥三焦,邪正相争,卫气同病。湿热弥漫,邪正相争,故发热、头痛畏寒、周身酸痛;湿热疫毒搏结咽喉故咽喉疼痛;湿热之邪弥散上焦则咳嗽流涕,弥散中焦则恶心厌食;湿热蕴结阳明则午后热甚;舌苔白腻,脉象浮数皆湿热内蕴、疫毒犯肺之象。治宜宣畅三焦、清热利湿、解毒。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炒杏仁15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清半夏10克,白通草6克,淡竹叶10克,滑石(布包)30克,羌活12克,防风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3剂。
4月13日复诊:药后诸症减轻,苔白脉濡。效不更方。原方继进2剂以巩固疗效。
按:李姓患者素体虚弱,感受疫毒,与体内素蕴之痰湿相合,化为湿热。湿热疫毒弥漫三焦,邪正相争,卫气同病。阻碍气机则高热、头痛、畏寒、咳嗽、流涕、全身酸痛;湿热疫毒搏结咽喉则咽喉疼痛;湿热之邪弥漫上焦,气机不利则胸闷、咳吐黄痰;弥漫中焦影响脾胃运化则纳呆;舌苔白、脉滑数皆湿热内蕴之象。由于我读书不精不专,临床经验匮乏,临证时不能知常达变,误认为该证是素体虚弱,感染疫毒,正不胜邪,毒热壅盛。采用消风散热,助正驱邪的“消风败毒散”加减治疗,由于病机不符,药不对证,犯了“湿热禁汗”的律条,误伤了心阳,结果不但效不遂愿,反而产生了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的副反应。王姓患者湿热弥漫三焦之象比较明显,一开始就采用三仁汤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可见宣上、畅中、渗下,通利三焦是清利湿热的唯一正确途径。至于先贤认为本方最适应的病机是“邪入气分,尚未化热”,可能是觉得本方无解毒退热药品之故。实践证明本方加入清热解毒、透热转气的药物后对治疗“邪入气分,已经化热”的病症也有桴鼓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