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痛六要
痛证范围甚广,病机复杂多变。其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分,病位有脏络深浅之异,病性有寒热虚实之殊,病程有长短久暂之别。故临证必须综合考虑,详察细辨,才能加强论治的针对性,进而提高疗效。
(一)辨表里
凡六淫之邪侵袭体表,发生疼痛者均为表证;因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痰饮、瘀血等所致之疼痛皆为里证。且表邪可内传入脏腑经络而成里证,里证亦可兼夹表证。表证疼痛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以头身痛为多见,可伴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等。里证疼痛是病变部位在脏腑、气血的一类证候,多起病缓、病程长、病位深,临床表现复杂。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里证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之别,临证当详诊细查。
(二)辨虚实
一般而言,虚痛多起病较缓,其痛多为隐痛、空痛(痛而伴有空虚惑)、酸痛,痛势绵绵,或久痛不愈,痛处喜按,遇劳即甚,休息则减,多为正虚不荣、不充、不润、不煦所致。实痛者大多起病急,病程短,病情重,变化快,其疼痛多为胀痛、刺痛、结痛、掣痛、绞痛等,痛势剧烈而拒按,多为气滞、血瘀、寒凝、虫积、食滞等实邪阻滞脏腑,遏壅经络,不通则痛。《类经》对疼痛的虚实辨证合而论之,对比鲜明,颇为精辟,如谓:“然痛证亦有虚实,治法亦有补泻,其辨之之法,不可不详。凡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痛而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喜寒者多实,爱热者多虚。饱而甚者多实,饥而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壮年者多实,久病年衰者多虚。补而不效者为实,愈攻愈剧者多虚。痛在经者脉多弦大,痛在脏者脉多沉微。必兼脉证而察之,则虚实自有明辨。”
(三)辨寒热
痛证的病性,有寒热之不同,宜详察细辨。凡疼痛卒作,痛处较固定,表现为冷痛、掣痛、紧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舌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紧者,为寒邪凝滞,脉络缩蜷所致。其痛或剧或缓,痛处有灼热感,甚者红肿突起,多表现为肿痛、切痛、跳痛、得凉则稍减,伴有壮热,烦渴,腹部胀满拒按,便结,尿赤,苔黄,脉数大滑实等,为火热内盛,壅遏气血所致。
(四)辨气血
辨痛之在气在血,一般而言,新病在气,久病及血。凡痛在气分者,多为胀痛,痛无定处,时作时止,或发作时有形可见,触之可得,痛止则一如正常。痛在血分者,痛有定处,持续不解,除血虚、血寒证外,多痛如针刺而拒按。气血同病者,如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等皆可致痛,尤当明辨。
(五)辨病位
痛证的病位甚为广泛,涉及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上下表里。诚如《医醇义·卷四》所说:“人之一身,自顶至踵,俱有痛病。”由于人体以脏腑为中心,并通过经络与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相互沟通,故痛证的病位可用脏腑、经络以概之。痛在脏腑者,多病位深而病情重,其病多发于脏腑所处部位,如肝病之胁痛,肺病之胸痛,胃病之胃脘痛,脾病之腹痛,肾病之腰痛等。痛在经络者,其病位尤为广泛,多病位浅而病情较轻。其可由经络本身功能失调引起,也可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疼痛的部位多表现在经络的循行路线上,如头痛一证,若头枕部为甚,下连项背者,为病在太阳经;前额部痛,连及眉棱骨者,为病在阳明经;头两侧疼痛,连及耳部者,为病在少阳经;全头重痛者,为病在太阴经;头痛连齿者,为病在少阴经;巅顶疼痛连及头角者,为病在厥阴经。
(六)辨病势
辨病势就是预测病证发展、演变的趋势,辨别病情轻重、缓急的程度,推测病证的预后与转归。病势主要取决于正邪交争的盛衰。具体而言,是对患者体质、病邪性质及受邪轻重、病位浅深、治疗及调养等因素综合辨识的结论。
疼痛的预测病势有其规律可循,如外感类疼痛发展、演变的趋势,多具有六经辨证的传变规律。而内伤类疼痛发展、演变的趋势多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有密切联系,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就是说,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分析,五行中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如以木克土为例,则木太过者即“木亢乘土”;木不及者即“木虚土侮”。说明五脏病发展、演变的趋势,具有“所胜”“所不胜”的脏腑病机转化规律。总之,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脏腑之间,亢则害,承乃制。所以《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乃其传化。”这是内伤疾病按生克制化规律传变的一般规律,内伤类疼痛的病势亦然。但是体质有强弱,受邪有轻重,病情有万变,治疗有正误,所以疾病的传变也有不以次相传者。因此,不能把这种传变规律当作刻板的公式,按图索骥,必须全面观察、灵活运用。
疼痛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疼痛的病势不仅能反映出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病势的进退,而且还可以揭示病机的转化和疾病的预后。如新病多急,久病多缓;外感疼痛病势多较急,内伤疼痛病势多较缓;感受火热之疼痛病势多急,感受寒湿之疼痛病势多缓;体质强而感邪重者病势多急,体质弱而感邪轻者病势多缓;体质强或感邪轻者病势较轻,体质弱或感邪重者病势较重。感邪轻浅者预后较好;感邪深重者预后较差。正气胜邪气者病向愈,病邪胜正气者病恶化。治疗调养得当者病向愈,反之则病当加重或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