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39.层层剥茧,李面要找到主簿
对李面来讲,虽然费了点周折,但这“五关、六将”终究还是过了。
然而,想在这人头攒动的潮涌前唱上一曲、庆贺一番,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况且,与吐蕃的纠葛,仍未查清。
心底里虽有一丝莫名兴奋,但李面还是按捺住了内心的激动,保持住了该有的清醒,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了一个规律。
此时,从“绿色通道”进出鸿胪寺的队伍中,明显“出”的更多!这是为什么?李面一边走,一边思考。不一会,他便有了答案,原来,此刻,未时已过,申时未到,因此,可估算为初申,即下昼三时,也就是下午三点。
想到这,李面嘴角上扬,暗自佩服自己的运气。怎么讲?平时,他经常利用闲暇之余,研究历史资料,因此,对于眼前的情况,他不仅略懂一二,还找到了出处。清代《钦定六部处分条例》中有所记载,官员于秋分后,当申初散值,意思是,下午三点下班;不仅如此,从秦汉到明清,官员上下班时间皆大抵如此,更别说红极一时的盛唐了。更为关键的是,此时正值秋冬季,看看用于四夷宾客们宴劳、待其见辞、赐予等诸事的驿馆,就可知,李面的推测具备一定可信度。这么说来,现在这个时间段,正值当值官员们有序下班;而李面,却是那为数不多往里进的中间一个。
进来是进来了,可接下来,路在何方?李面只能问天、问地、问自己了,说白了,谁也不敢问。因为,不管他问多问少,都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和目的。所以,在这非常时刻,李面只能相信自己那点浅薄的历史知识,以及对于这座雄伟建筑的灵敏嗅觉。
他从心底里知道,眼前这座衙门,不一般!作为鸿胪寺当值官员,必须要做到“掌六事”,即掌“地图、城险、镇戍、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四夷规划之事”。“城险”,即城池险要处的防御设施;“镇戍”,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烽候”,指烽火台、战火情况;另外,“地图”及“防人之远近”,相对其他几点来讲,则比较好理解,当朝圣上李龙基,曾向鸿胪寺卿王忠嗣询问有关“诸藩诸国之远近”,而王忠嗣则准确无误地说明了与这些国家的具体里程;“四夷规划”,则涉及到地缘政治、战争、和亲等等。
这么多藩国,如此多的道道,难道都需要用脑子记?非也非也,不管哪个朝代,都想要名留青史。因此,繁多且专业的知识,留下痕迹才是硬核,是所谓“历史”。不然,如何让后人相信,唐朝盛极一时?如何让后人能够感悟、了解盛唐的伤春悲秋和极乐之宴?不说远的,就近来讲,如何向当朝圣上汇报有关工作?不管是汇报方,还是决策方,都需要全面且专业的资料作为基础。不仅如此,史料记载曰:“凡藩客至,鸿肿讯其国山川、风土,为图奏之。”所以,包括藩国风俗、衣服、贡献在内,还需要加以汇总、定时上报。
综上,这么多内容需要记载、需要上报,没有个办事员肯定不行!因此,便催生出了“主簿”这个文职担当。“主簿”,就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虽然,自隋、唐以后,主簿逐渐失去了权势,但仍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余热!
以上情况,李面自然也是知晓的,因此,他的思路逐渐清晰、目标逐渐明朗。接下来,找到“主簿”,或者说,找到“主簿”摆放资料的屋设,就成为其“解铃”的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