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内容,是使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掌握的基本途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为手段,对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有利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意识与爱国精神等的教育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必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宣传与普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从根本上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就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特点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主要手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将在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跌宕起伏,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际敌对势力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以实现其“和平演变”的阴谋。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在这种国际国内环境的综合影响下,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政治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思想道德滑坡、精神支柱缺失、“思想自由”和“价值中立”的反弹、以消解英雄为特征的历史虚无主义等现象,这严重威胁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对于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用马克思主义去引领社会思潮,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分析和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澄清一些看法,分清理论是非,划清思想界限,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手中握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关心与爱护好青年,使青年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明天。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也是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现在的大学生是将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是党和国家干部的重要来源。他们的世界观、理论水平、道德修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能否适应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任务的要求,能否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顽强奋斗、不断奋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及党和国家的盛衰。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旨在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学说本质的分辨和批判能力,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其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最后,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举措,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其一是根基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展开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根基。其二是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总结了以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方向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累、发展、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站在新的高度。其三是使命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前提和内容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领会,不断结合社会实践概括和提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实现向社会展现全面真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崇高性为更多的干部群众所熟悉的历史任务。其四是自查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活动为研究主线,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揭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术成果、学科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