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海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统一载《光明日报》,1964-03-1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历史观,和以往一切旧的历史哲学相比较,有两个重要的带有根本性质的特点:第一,它以为社会历史不是静止的、不变的,“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51页。。任何一个社会历史形态都不是永恒的,在历史上彼此更替的一切社会秩序,都不过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而已。唯物史观把历史看作人类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指出,这种发展过程乃是一个十分复杂并且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第二,它认为社会历史的现象尽管异常复杂纷繁、迷离混沌,但是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无非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的各个阶级互相对抗着,历史的基本内容以及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各个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全部以往的历史,除原始社会之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这两点,虽然并没有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常丰富的全部内容,却无疑是唯物史观的最基本的核心。

这两点并不是彼此孤立、各不相涉的,而是对于客观历史进程的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社会历史,一方面是运动着、发展着的有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历史运动的内容则是阶级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是阶级矛盾的产生、激化以及某种形式的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明确地指出二者的统一,他们说:“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演进的,而这种对立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又是各不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489页。

正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所以它要求我们在观察、认识、说明历史时,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正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阶级斗争,所以阶级分析方法就成为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又正因为这两个方面乃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客观社会历史的完整的统一的了解,所以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法应该是统一的,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是不可分割的。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对于社会历史做出正确的、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说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时候,总是要求人们从这一时代的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出发。“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与交换方式及其所必然决定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历史和该时代智慧发展史所由以确立的基础;只有根据这一基础出发,才可说明这个历史时代。”《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说明某个阶级的历史状况和历史作用的时候,总是要求人们把它放置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之中。恩格斯说:“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社会上不同的阶级,在什么限度内是有用的或甚至是必要的呢?回答自然是按照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而有分别的。”《“劳工旗帜”论文集》,34页。

我以为,充满了矛盾斗争的运动着的社会历史本身,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就正是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统一的客观基础。

但是,马克思指出,不能在“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看见有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332页。。当我们说,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是完全统一的时候,我们决不能把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看作两个毫无差别的东西。有的同志为了强调它们的统一(这是完全正确的),便认为它们并不是不同的两种观点。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一般说来,两种完全相同的东西,也就谈不上什么“统一”,什么“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了。

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是统一的,是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的;同时,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定的内容,各有自己的特定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粉碎了历史唯心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种种荒诞呓语。列宁说:“阶级斗争理论第一次……把社会学提到了科学的程度。……阶级斗争理论所以是社会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因为它十分确切而肯定地规定了把个人因素归结为社会根源的方法。……这个理论制定了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列宁全集》第一卷,388页。概括地说来,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除原始社会以外,至今所有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第二,在阶级社会中,没有抽象的“人”,“人的本质”也就是人的阶级性;没有超阶级的思想,一切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第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第四,阶级斗争必然导向无产阶级专政,而这种专政本身,只是作为消灭一切阶级和过渡到一个无阶级社会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是与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历史观点根本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它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要从它的历史形态去观察,一切都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必须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与历史的一定联系中去考察。同时,在注意到某一社会现象的横的联系时,还要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纵的联系,而不应当割断历史。

可见,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是两个内容不同的概念。能够表明它们之间不同的一个简单事实是:阶级观点是分析和说明阶级社会历史的科学理论,而历史主义的适用范围则包括自从世界上有了人因而也就有了历史的一切时代。怎么能够说,两个适用范围有所不同的观点之间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什么不同呢?

有些同志认为,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统一,乃是其中的一个包含另一个的关系。一种意见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贯彻着或者说包含着历史主义。”另一种意见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就等于历史唯物主义。”而阶级斗争理论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因此,历史主义就包含了阶级观点。这两种意见虽然有些不同,但它们有一点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只要有了其中的某一个,也就必然地、自然地有了另一个。

我认为,这种意见的缺点,也还是在于把二者做了简单的混同。

如果说,脱离历史主义的阶级观点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阶级观点,脱离阶级观点的历史主义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历史主义,这自然是完全对的。我在前边也已经谈到了这一点。但是,当我们对社会历史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认识时,绝不是只要注意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会“必然地”“自然地”有了另一方面。相反,正因为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在考察历史时,倒是应该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对其中的任何一面有所忽略、有所背离,要不断地坚持同时用这两种观点去统一地考察社会历史,既要有阶级的观点,又要有历史的观点。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现象做出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当我们评论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通常要分析某个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以避免对于这一人物的不适当的全盘肯定或过分苛求,这是因为局限性对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存在的。但在指出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时,我们总是要同时从两个方面去分析阶级的局限和历史的局限。在同一历史条件下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或者同一阶级的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会有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局限,可见,在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既要有阶级的观点,又要有历史的观点,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对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评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指出,当我们研究思想发展的历史时,总是应该同时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一个是思想领域本身独立的历史发展。前一个因素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在各个不同的阶级那里,会有各种不同的关于政治、法律、哲学和宗教等的思想内容。后一个因素是说,任何思想都还有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都具有由它那些先驱者传授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一定思想资料作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二卷,496页。。恩格斯甚至把那种“不愿承认那在历史上起作用的各种思想领域有独立的历史发展”的观念,称为“一个荒谬观念”,他认为那种观念否认了思想对历史有任何影响。参见上书,499页。 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人类智慧发展的最后原因、基本推动力,是阶级斗争。但是,为了理解每一个特定时代的智慧状态,为了解释为什么在这一时代中正是这些学说而不是另一些学说取得胜利,应该预先认识前一时代的智慧状态;应该知道,那些学说和学派曾在当时统治过。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一点,则不管我们怎样好地通晓它的经济,也完全不能理解特定时代的智慧状态的。”《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一卷,735页。 可见,我们对思想的发展只有既从阶级方面进行观察,又从历史方面进行观察,才能正确了解和说明思想的发展以及社会思想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在这里,也是讲两方面,而不是讲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不能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其原因,一方面是阶级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历史条件的限制。

总之,当我们在实际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时,总是要同时兼顾两个方面,而不能有任何的偏废。

很多同志正确地指出:认识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是统一的,这是一回事情;在研究工作中具体贯彻这种统一,又是另一回事情。在历史研究的某些问题上,有时可能发生非历史主义倾向,有时又可能发生脱离阶级观点的倾向。

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一下:这种在历史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对于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统一的背离,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呢?

第一,它说明绝不能把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统一看作二者的一而二、二而一的完全等同。如果阶级观点也就是历史主义,历史主义也就是阶级观点,或者说阶级观点包含了历史主义,历史主义包含了阶级观点,那么,在具体研究中,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背离就会是难以设想的。这种背离的可能出现,正好说明了历史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不能完全包括在阶级斗争理论之中的,阶级观点的具体内容也不能完全包括在历史主义之中。

第二,针对历史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倾向,我们的任务是以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统一的原则去批评非历史主义,坚持历史主义;针对历史研究中的超阶级观点,我们的任务是以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统一的原则去批评超阶级观点,坚持阶级分析法。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工作者的一个不能有一刻放松的战斗任务。但是,在进行这个战斗的时候,针对不同的情况,把斗争的锋芒着重地集中在某一个方面,这不仅是容许的,而且是必要的。

基督教的历史学硬说人类是上帝创造的,说历史有一个虚幻的最终目的,而且这个目的已经由基督所实现。为了自圆其说,它否认真实的历史具有任何内在意义。这种历史观当然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风马牛不相及,当然是完全缺乏任何阶级分析的。但恩格斯在谈到这种历史观点的时候,主要还是批评它“轻视历史,无视人类的发展”,批评它“割断了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650页。

18世纪的机械唯物论者,在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激烈斗争中,“把中世纪不过看作是由千年来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历史进程之简单的中断”,他们对封建社会中取得的一切巨大成就一律不加以任何注意,认为整个中世纪除了黑暗与不合理性之外便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了。这里显然没有什么科学的阶级观点。但是,恩格斯在谈到这种历史观点的时候,也主要是批评它“缺乏对事物的历史观点”,批评它没有“对于伟大历史联系的正确看法”《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恩格斯具体地分析了基督教历史学的具体错误,分析了18世纪机械唯物论者的历史观的具体缺陷,因此他很好地坚持、发挥了历史唯物主义。

为了说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拿情形十分相似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关系来进行比较、进行对照。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宇宙观,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互相统一的,是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但是,终究不能说在马克思主义那里,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完全是一回事,它们没有各自的特定的内容和含义。辩证法是“研究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运动规律的科学”(恩格斯),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学说”(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这种运动和发展,不像在黑格尔那里一样是“概念的自我发展”,而是承认“头脑底辩证法仅仅是现实世界(不论自然界或历史)底运动形态之反映”恩格斯:《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所要说明的,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承认并坚持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倒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整个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按照辩证规律在不断运动着,“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态”。可见,在马克思主义那里,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一方面是有机地、内在地联系着的,另一方面却又有各自的特定的内容和含义,它们所要说明的是两种不同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中的两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不止一个地方分别地详尽阐述和发挥过这两个不同的范畴,但绝对没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割裂开来。

在讨论历史主义的文章中,几位同志都援引过列宁的如下一段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见《列宁全集》第十四卷,348页。

如果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同一个东西,或者如果辩证法中间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中间包含了辩证法,那么,谁也无法理解列宁的这一段话了!但列宁这段话显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深刻地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历史特点,使得我们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哲学时,避免任何片面性的弊病。

和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关系的情形十分类似,尽管在马克思主义那里,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是统一的,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但它们仍然是有各自的特定的内容和含义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根据上面的叙述,我以为可以把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关系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是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组成部分。第二,这两个概念、两个组成部分是有机地联系着的,它们共同统一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第三,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一样,只是历史唯物主义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第四,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统一的客观基础,是充满了矛盾斗争的运动着的社会历史本身。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统一的一面,防止把二者割裂开来,又要看到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差别与不同,防止把二者做简单的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