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回归与变革相统一中的实践哲学,彰显中国风格
新教育一直面对着一个提问:新教育究竟“新”在哪里?也有人写文章说,新教育并没有什么新东西。朱永新和他的团队很坦然,“新教育实验的确没有什么新东西,因为我们只是整合了前人提过的理念,倡导者前人实践过的行动”。整合与倡导,其实是信奉与践行一个基本观念:最好的教育就是返璞归真的教育。据此,新教育概括了新特征: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被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古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被从旧时的背景转到现在的背景下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这些绝不是自我解嘲,而是对理论的再认识、再诠释、再发现。
其一,新教育有种理论自信。任何教育实验的深处一定有着理论的支撑,否则它就是盲目的。新教育实验历经近20年,不断扩大、深入,其生命的旺盛与强大,绝不是行政行为所能为的。实验之初,新教育就有两个愿景,其中之一就是“要成为扎根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朱永新说:“建立学派也不是天方夜谭,学派无非就是建立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有自己的代表任务,有自己的代表作品。”紧接着,他反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呢?为什么我们只能跟在美国、欧洲后面亦步亦趋呢?”这是反问自己,也是在回答别人的诘问。这就是一种理论自信,是一种文化自信,这样的自信定会带来大追求,带来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不应在理论大山之前矮化自己,而应该仰望大山,开始攀登。新教育正是这样,这种精神首先应当被肯定和夸赞。
其二,新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论解释。理论丰富,但并不深奥,它往往是常识的另一种形态。所谓“最好的教育就是返璞归真的教育”,所谓“最好的教育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教育”,就是指教育、教育研究,也包括教育理论要回到基本问题上去。这些基本问题,朱永新称为“永恒的主题”。理论就是对基本问题的提炼、深化和概括,就是对主题的深度解读与阐发,进而由此回到“事物的本原——理念”。柏拉图的这一观点揭示了理论的本质以及本原。新教育始终把实验的主题指向人,指向生命,指向本原、本质,新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理论。新教育强调,对已有理念的“整合”已不只是坚守的问题,“整合”意味着理论的发展,在回归中变革,在变革中回归。
其三,新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的核心是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并由此形成了五个基本观点: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核心理念与基本观点编织了新教育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是对以往关于人的理论的概括,也是对当代以人为主体的理论的提拔,新教育将两者进行了整合。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就是从理论框架中自然生成的,是理论框架的具体体现。
其四,新教育有着鲜明的理论品格:行动、实践。新教育一直倡导行动、实践,一直倡导回到田野去。回到田野就是要回到教育的现场,回到教育发生的地方,在那里才会有真正的“人”的存在,才会有课程、有教学、有管理。换个角度看,新教育本身就是一片田野。回到田野意味着,新教育实验的一切都要付诸行动,用行动来实践并实现教育理念,用实践来诠释和演绎教育理念。新教育所践行的是行动哲学、实践哲学,新教育的理论框架其实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融合的框架。正是在行动、实践中,熟知成了真知。新教育以行动、实践为主体的理论品格值得关注与赞赏。
其五,新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论话语系统。新教育、新教育人有着自己的话语方式、话语风格,它们形成了新教育的理论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核心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围绕核心话语,新教育形成了一组组关键词,显现了独有的话语风格。一是彰显话语的生命性。生命花开,生命多彩,生命的长、宽、高,生命成长,生命的丰富,等等。生命的力量在词语中闪亮,新教育的生命照亮了词语,照亮了学生的幸福和童年的光彩。二是彰显词语的行动性和建构性。营造、构筑、缔造、聆听、晨诵、午读、暮省……以及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等洋溢着行动的活力,犹如在田野上的耕耘、播种、收割、整理,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行动、实践,在理念的引领下建构教育。三是词语的召唤性。为中国教育改革探路,为中国而教。书卷气是领导力,上天入地的教育科研……召唤大家,鼓舞大家。我们完全能理解,为什么新教育实验能吸引这么多人,其凝聚力来自话语的召唤性。四是贴近生活的亲和力。新教育的话语让人有温暖的感觉,有倾听、倾吐、沸腾的感觉,因为词语“走心”。比如,良知、孩子、日子,像是在聊生活、聊家庭。此时,朱永新不就是一个“邻家大哥”,不就是良师益友吗?总之,新教育的话语表达,是诗意的、深刻的,在诗意的深处是理论的支撑和理想的张力。
朱永新是当代教育家,他将理论、实践与社会活动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促使三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他是教育理论家,也是教育实践家,还是教育的社会活动家。他从来都没忘记教育的初心和自己的理想,从来没忘记学校、课堂和那张讲台,从来没忘记校长、教师和那些孩子们。他根扎在黄土地里,他的教育情怀永远燃烧着理想的火焰。他永远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教师,与校长、教师甚至小孩交朋友。大家喜欢这位大学教授,爱戴这位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设计者,敬爱这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