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框架与基本思路
在导言总体阐述的基础上,第一章梳理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纂机构与文献搜集概况,主要研究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的发展历史,简述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纂工作的杰出领导者梁赞诺夫、阿多拉茨基的学术成就,概述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搜集情况。第二章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编纂研究,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1版和俄文2版的编辑与出版情况,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2版与中文1版的关系。第三章归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与其他苏联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编纂研究情况,简述苏联时期MEGA1和MEGA2的编辑与出版情况。第四章论述苏联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编辑、研究与传播,探究苏联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与出版和相关考证研究情况。第五章论述苏联学者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研究与传播,解析苏联学者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和思想解读的结论。第六章简述《哲学的贫困》俄文版的编辑、出版与传播,解析《哲学的贫困》在俄国革命前及苏联时期的流传与出版情况以及苏联学者对《哲学的贫困》的研究。第七章对《共产党宣言》俄文版重要版本做比较研究,概述《共产党宣言》在俄国十月革命前的重要版本,并对《共产党宣言》俄文160周年纪念版与苏联时期重要版本做比较解读。第八章探究苏联学者对《反杜林论》的编辑、出版与研究,概述《反杜林论》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出版与传播以及苏联学者对《反杜林论》的解读情况。在结语中总结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编纂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论述其与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关联,反思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献编纂的借鉴意义。附录收录了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Н.И.拉宾关于Т.И.奥伊则尔曼于2011年修订再版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书的书评。这篇书评反映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的新理解,并以此对苏联解体前后同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的解读进行比较,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编纂的重要意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流变。
在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编纂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相关文本的考据研究,并为完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编译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是本研究的总体思路。具体来说,本研究关注苏联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中心的组建与发展,通过概述苏联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搜集和手稿辨认的实际情况,归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1版、2版,MEGA1与MEGA2,《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俄文版的出版历程、版本结构及书目统计,探究其中的重要意义及历史局限。同时介绍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纂出版的重视情况,梁赞诺夫、阿多拉茨基等苏联学者在该领域的贡献,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及其前身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与《马克思主义年鉴》的出版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关注苏联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重要文本的研究与考据。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属未定稿,尤其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编排引起世界范围的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学家的争议,苏联学者为这些重要文本的考据做出很多努力,取得了不容忽视的研究成果。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实乃鸿篇巨制,苏联学者对其中的大多数文献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考据与研究,对此一一细述实非本研究力所能及之事。本研究只是笔者对苏联学者考据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和手稿研究的起始,但对这部分研究范围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考虑:一是有些文本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至今仍有争议;二是这些文本主要属于哲学著作;三是苏联学者对这些文本不乏研究的热情。笔者试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论述,达到管中窥豹的目的。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从点到面,尽可能完整地展现苏联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编纂的全貌。
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编纂已成为历史,但这项工作并未结束,不仅其成果为世界各国研究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和手稿的学者所重视,而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仍在继续这一工作。本研究最后对这些问题简要加以概述,同时试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编纂在苏联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对苏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编纂做出总体性评价。